大明公务员第十七章倭寇第十七章倭寇
何夕在洪武年间这一段时间,最大的感触,就是武德充沛。何夕几乎不用考虑打仗的事情,似乎大明一直从一个胜利到另外一个胜利,限制大明朝的从来不是敌人。而是地理。
而陈祖义,说起来是一个大海盗。但是才多少人。不过万人。即便他联合南洋群盗,其实也没有多少。最少在大明这边来看,根本不算什么。
怎么能打不赢啊。
汤和冷哼一声,说道;“你们这一代,注意是赢得太容易。听打胜仗多了,就觉得做什么都能赢,却根本不分析一下。”
“首先陈祖义远在南洋,大军到了南洋,能不能找到陈祖义,南洋岛屿众多。这陈祖义躲起来怎么办?劳师远征,徒劳无功。到时候,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其次,大明天兵君临南洋,对付的仅仅是陈祖义,你自己相信吗?南洋诸多君王相信吗?须知,蒙古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却在爪哇吃了大败仗。是蒙古人不如爪哇?是因为实在鞭长莫及。”
“到时候,朝廷打的就不是一个区区陈祖义了。到时候南洋局势该如何应付。”
“真要打,也不是打不赢。但是要动大兵,最少数万水师。再加上劳师远征,其规模,或许比不上云南之役,但决计不少,沿海卫所几乎都要动用了。这么大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朝廷不做别的事情了?”
何夕听了暗自惭愧。
何夕自己反省自己。觉得洪武年间军事胜利不断,并没有什么大败仗。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开国之初,武德充沛。而是以朱元璋为首大明朝廷是真正懂军事,懂打仗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兵不轻发,发则必中。
就好像与蒙古的战争,洪武五年之前屡屡进攻,大有灭此朝食之意,洪武五年,徐达与王保保巅峰对决之后,朱元璋判断,元根基尚在,一时不可灭。就立即转变战略。
云南梁王独立十几年,如果不是杀使之事,朱元璋还要优容他。
并不是朱元璋脾气软,大明不要面子。实在是,在考虑国家大事的时候,朱元璋向来务实。不会因为一二人之生死,而贸然动兵。这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那些为国而死的使臣。但朝廷有时候,就必须如此现实地思考。
比起,使用武力,节制武力。更体现一个政治家的智慧。
何夕也是忘记了,大明对南洋的开拓,是郑和下西洋为起点的。在此之前,南洋对大明其实并不是顺从的。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是以实力为尊的。大明再强大。对于南洋的国王们来说,那都是天边的。中原的兵锋不及南洋,不让他们看看厉害。什么事情都不好办。
陈祖义万余人马,反而是一件小事。
南洋诸国是否对大明顺从,才是大事。
何夕说道:“汤叔叔,是我想差了。那倭寇是什么样子?”
汤和说道:“倭寇与陈祖义也差不了多少。他们的根基不在东南沿海,在日本,骚扰东南,也只有两条路,第一是顺着琉球南下,从琉球而宁波。一条是直接西进,沿着朝野沿海,到辽东山东一带。”
“讨伐日本,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劳师远征。耗损无数。陛下,其实一直想政治解决。多次去信,让日本国王足利家,约束民众,平息倭寇。但是日本不给面子。这才与日本断贡。”
“对付倭寇,关键在琉球。是以朝廷厚待琉球。迁汉人百姓入琉球。就是想以琉球为屏障阻挡倭寇南下。”
“倭寇的数量其实也不多,能有千人就算大股了。”
汤和叹息一声,揉揉自己的太阳穴,说道:“其实就一句话,没有千日防贼的。但是而今偏偏要千日万日的防贼。真是麻烦。”
或许在嘉靖年间,倭寇海盗做大。但是在洪武年间,这海上的威胁,还真是疥癣之疾。你说有事吧,事情不大。但是让人难受得紧,想要解决,却是非常难的。而且反复发作。
汤和打过不少险战,恶战。都没有将他难住,唯独今日这局面,让汤和抓耳挠腮,叹息未绝。
何夕说道:“那国公准备如何应对?”
汤和说道:“还能怎么办?我来之前,就已经与陛下商议过好多次了。我决定修建沿海诸多城堡,扼守海岸要地,让沿海卫所,巡视海疆。防范倭寇与海盗。”
东南海岸上的诸多城堡卫所,都是汤和修建的。一直用到嘉靖年间,才因为东南兵兴,掀起了不少新建城堡的浪潮。
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何夕内心之中,也是一阵苦笑。
其实,在何夕看来,汤和修建了这么多城堡。就土木工程来说。如果折算成本,决计不低。如果用后世统计计算的口径,在东南沿海修建这么多大小城池。与集结数万军队,发动一次南洋之征,成本上估计相差不大,甚至修建沿海成本,很有可能成本更高。
原因很简单。
南洋之征,动用的军队,战船什么的都不是一次性的。仅仅是一次动用,不会单纯计算成本。只要不是大败,海上运兵,运粮食的成本也不高。而这东南沿海修建这么多城堡堡垒可不一样。
那可是不动产。或许通过漫长使用年限来折旧的话,成本不算高。但是要一次性付出的。
但是问题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
徭役制度之下,人力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说少计的。有时候徭役,是要百姓自带干料的。
在这种制度之下,一次南征所需,是几乎全部要从府库调拨的。但是修建东南沿海城堡却不一样,完全可以征召徭役。而且东南沿海的城堡,总体上很多。但是分布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在使用徭役情况下,将压力平均分摊给各地的百姓。而不是集中在一地。百姓们也是可以承受的。
朝廷需要动用的财力很少。如果再加上动用卫所军,这个成本就更低了。
而且这一项工程有以备长远打算。不需要修建很急,这样一来,朝廷地方上的压力更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的决策是最合适的。用最小的代价,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坚固的防线,长效的训练机制。今后很长短时间,不管是倭寇还是海盗,都不能闹出什么大事。
这已经足够了。
事实也证明。
倭寇真正弄起来的时候,是卫所军队衰退得不成样子之后,才兴起的。即便那个时候,各地卫所也打过一些恶战。倒不是说卫所军还有胆量出战。而是海盗们发现,这些卫所在海防要地。不拔了。不能深入腹地之中。
这才发动的。
可见汤和在这一套体系上下的功夫。
何夕心中思索了半日,他虽然觉得汤和的办法不好,这种被动挨打的,千日防贼的手段,很被动。但是他也想不出什么良策。
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理想的解决办法,但是都需要考虑成本的。
朱元璋明显没有在东南大动干戈的意图。
大明的国防重心现在在北方,将来也在北方。这一点不会动摇的。甚至朱元璋自己也动摇不了的。朝廷一本帐,就那么多钱粮。朱元璋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变出钱财。
就这一点钱,能做的选择,已经很少了。汤和的办法虽然被动一些,笨一些,但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情。更多的事情,汤和也是做不来的。
何夕心中暗道:“或许,我过一段时间,也需要回京与他好好谈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