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问剑 > 第四百四十一章 诡楼

第四百四十一章 诡楼

问剑正文卷第四百四十一章诡楼天人五衰究竟是什么?
在学宫现有典籍的描述中,大修行者走到寿命尽头时,会身躯衰弱,体生臭秽,厌倦不耐,同时气海衰竭,灵脉枯萎,磅礴灵气从体内逸散而出,引发日月同辉、海市蜃楼、青莲降世等天地异象。
最终坐化后,灵气散于天地之间,这也被称为“大还”。
“按理来说,修行者的修为越是高深,对身体的掌控力也就越强。武道宗师能精准感知并控制身躯的每一束肌肉,念师能‘看见’自己身体器官的运转情况,连我也可以借助墨丝,进行细胞层面的调整。
古往今来的临渊境修行者,已经是神佛一般的存在,连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克服天人五衰。
前隋历代皇帝拥有一整个帝国的资源,以他们对永生的狂热程度,绝对会在暗中做出寻求异化物帮助的举措。
但他们也同样求不得长生。”
李昂默默想道,“生物体特别是哺乳动物的衰老,有九种特征。分别是基因组失稳、端粒损耗、表观遗传学改变、蛋白质稳态丧失、营养素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胞间通讯改变。
这九种即是衰老的特征,也是原因,就像鸡和蛋、蛋和鸡。
它们同时发生且相互关联,组成一张精妙紧密的网络。解决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也许就能实现历代帝王、方士追求了无数年的终极目标——永生。”
以表观遗传学为例,其是遗传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简单来讲,就是后天的环境因素,改变生物的基因表达。让某些特定的基因沉默或者苏醒。
比如,多数雌蜂在幼虫时期,仅有最初几天能够食用蜂王浆,随后便改为食用普通蜂蜜,因此生育能力发育不完全,只能成为工蜂。
而如果雌蜂能够持续食用具有特定活性蛋白成分的蜂王浆,就能继续发育,变为与普通工蜂有着巨大生理差异的蜂后。
也就是说,理论上确实可能存在吃了之后,就会改变基因表达方式的“不老药”。
同样,对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诸多生物,节食、减少热量摄入也能延长寿命——饥饿会触发、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其激活,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进而延缓衰老。
这一规律,从线虫,到小鼠,到猴子,再到人类,全都通用。
和前隋时期某些宗门发明的“辟谷长寿术”不谋而合。
“千般法术,无穷大道,只问一句,可得长生否?”
李昂脑海中闪过这句话语,他微微一笑,听着柴柴心情愉悦地哼唱声,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繁华街景,心绪平和。
追求长生的道路太遥远崎岖,连佛陀、昊天先知那样的人物也活不过百年,不如过好每一天,珍惜眼前人。
————
暑气消退,秋风渐起,李昂在学宫的第四学年开始了。
新的学期,课程又有不小的调整。
兵学课变成了可以选修的课程,非炼体道途的学生,不用再上体学课,多出来的时间被虞律、国史,以及一门新的异类学课程占据。
异类学和百兽学类似,但范围要比后者更大。
其课本上,记录了许多以往禁止查阅的异类资料、前人镇压封印这些异类的过程及心得体会,
有时候还会请镇抚司的老卒、监学部的前辈,来给学生讲课,讲述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离奇经历。
比如有位蒙着面的监学部前辈,他曾接到任务,和同伴追杀一名魔修。
同伴受伤,留在原地,他继续追逐,在河西道某地将魔修成功斩杀,但自己也受伤严重,被山洪冲到一处与世隔绝的闭塞村庄。
该村庄的所有村民,信仰一尊蘑菇邪神,会定期从外界掳来商旅、行人、乞丐,作为祭品献给蘑菇神,以获得神明赐予的极乐药粉。
监学部前辈的脊椎受损,全身暂时瘫痪,周身灵气受制,用不了任何术法。
眼看祭祀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和他被一同关押在房间里的其他两人,都被处刑杀死,
这位前辈便躺在墙角,用言语蛊惑了看守他的村民,通过村民在村中散布谣言,谎称村长一家打算独占蘑菇神的恩赐,
成功挑拨离间,激起了村中几个家族间的矛盾,在祭祀那天火拼砍杀。
他也趁乱让看守他的村民,把他背离了村落,待到养好伤势,再带人过去剿灭了所谓的蘑菇神,村民该抓的抓,该关得关。
还有一位镇抚司的前辈,他和同伴在抓捕凶犯过程中,意外闯入一座圆形诡楼之中。
楼里有着三十几名住户,他们声称诡楼拥有意识,会定期从外界拽走被选中的人。
楼内游荡着狰狞可怖的恶灵,每個恶灵都有独特的行动规则,违反规则就会引来恶灵的屠杀。
这些规则相互违背,某些恶灵甚至会伪装成其他恶灵,来诱杀楼里的住户。
被杀死的住户,则会成为新的恶灵。进一步增加生存难度。
按照房间里遗留的前人笔记,当恶灵杀光所有住户时,就会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诡楼最少存在了三、四百年,期间也吸收过许多修士,但是没有一人逃出升天,甚至连消息都无法传递出去。
那名前辈的同伴,只是个没有修行天赋的普通衙役,
他在目睹住户一个个被恶灵杀死后,知道循环即将重新开启,于是决定奋起反击,通过诱导恶灵违反规则,来让恶灵杀死恶灵,借此延缓诡楼的循环。
最后,他杀身成仁,自愿被恶灵所杀,成为新的鬼魂,利用鬼魂的能力,将剩余还活着的住户送出了诡楼。
事后镇抚司与学宫联手去当地调查,也没能找到诡楼踪迹,只好在原本地址,给那位小衙役竖了一块墓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