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 第五百六十四章大喜之日

第五百六十四章大喜之日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从小在皇宫长大,杨妃对于宫里的龌龊、阴暗一面那是深有体会。
历朝历代,母女共侍一夫的事并不少见。
因此,对于萧太后向李二陛下求娶长乐公主一事举双手赞同。
在她看来,长乐公主不仅名声好,又是嫡长公主,娶她的好处多多。
如今杨帆树敌无数,假如能够娶到长乐公主,也不为一桩好事,最起码多了一层保护伞。
杨帆当然也知道杨妃的意思,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在他看来,虽然答应了长孙无垢不再管这事儿,但以李二陛下的脾气来看,定然不会再反悔。
因为这家伙把名声看的太重了!
既然他已经答应了萧太后,并且已经有风声传出来,即使长孙无垢反对也没有用处。
当然,这种话杨帆当然不可能说出来,只是笑着说道:
杨妃紧紧抱着杨帆不肯起身,都喃道:
杨帆苦笑不已。
他忽然发现,这个女人简直太粘人了,和小女孩没什么区别。
杨妃撤娇着哼哼道:
杨帆灿灿一笑:
隋炀帝杨广死于江都,如果杨妃以此理由离开长安,倒也是个不错的借囗。
到时候杨帆找个人假扮一番,再把杨妃秘密接过去,也没有人怀疑。
闻言,杨妃眼前一亮,如小孩子一般兴奋的叫了起来:
杨帆搂起杨妃柔软的身子,肯定的点了点头。
虽然男人大多数都是用下半身考虑的动物,而且杨帆对杨妃的占有欲大过于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今以后,这位前朝公主就是自己的女人了。
对于自己的女人,杨帆当然不会欺骗。
正当两人你农我农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武媚娘找杨帆有事相商。
穿好衣服,杨帆不急不慢的走出侧院,正巧遇到有些焦急的武媚媚。
一见到杨帆,武媚娘蹙着一双秀美,樱桃一般的小嘴儿不停的吐槽:
对于杨帆白日宣y的行为,武媚娘满腹怨念。
其实也难怪,只要生活在这时代的人,没有不怕皇帝老儿的。
杨帆这边刚要娶别人的女儿,那边又睡了别人的媳妇,若被皇帝发现,抄家灭族还是轻的。
本来整个杨府的日子蒸蒸日上,杨帆又前途无量。
假如因为女人忽然折腾出什么事来,那不后悔的要死?
杨帆尴尬的笑了笑,一把搂住武媚娘,死皮赖脸的说道:
「不过,昨晚确实喝多了,有些不记事,事已至此,也只能这么着了,你去
好生嘱咐家仆和丫鬟,让他们嘴巴紧着点,往后行事说话可得小心一些,切莫漏了风声。」
看着武媚娘焦急的脸色,杨帆着实有些心疼。
这位娇弱的女子不仅要管理诺大的家业,还要为他操办婚事,又还要给他擦屁股,确实有些对人不住。
被杨帆揽着细腰,听着这等贴心的话,武媚娘一颗芳心都快融化了。
这等年代,即便是再胆小懦弱的男人,也得保持着所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
如同杨帆这般从骨子里就将女人放在同一地位,根本就是绝无仅有的奇男子!
武媚娘又正是少女怀春的年纪,最是耐不得这等贴心的情话,顿时浑身软绵绵的。
心里面的那一丝酸楚顿时一扫而空,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那是她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如果是其他府上的男主人,可能早就喝斥女人多管闲事了。
武媚娘一双水汪汪的媚眼盯着杨帆,春葱一般的纤纤玉指轻轻摁到杨帆的嘴唇上,娇声说道:
杨帆眉头一皱,觉得这话有些熟悉。好像杨妃也说过呢!
于是嘿嘿一笑,没脸没皮的低声说道:
武媚娘听得心头都颤了颤,赶紧伸出玉手死死地捂住杨帆的嘴,一张白净的俏脸早已布满红霞。
似嗔还羞白了杨帆一眼,颤声说道:
一手拍打着杨帆的胸脯,一手施展起了二指禅神功。
见武媚娘娇羞的模样,杨帆呵呵一笑,把她搂得更紧了。
这个时代的女人就是好,随便哄几句就能死心塌地,杨帆越来越喜欢这个时代了。
两人打笑了一会儿,杨帆问道:
武媚娘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埋怨道。
如果杨帆没问,差点忘了正事儿。
说着,杨帆揽得武媚娘朝着正堂走去。
来到正堂坐下,武媚娘也把来意说了出来。
原来,朝廷信使前来通报,李二陛下的赐婚圣旨即将下达,让杨帆做好准备。
杨帆微微一愣,问道:
武媚娘嗔怪的看了杨帆一眼,似笑非笑的说道:
杨帆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赶紧保证道:
虽然长乐公主很娇媚动人,很符合杨帆的审美观点。
但若以对家庭对事业的帮助来看,武媚娘对杨帆的帮助绝对要更胜一筹。
当然,并不是说长乐公主的公主身份没有用。
起码用来扯虎皮拉大旗那还是很唬人的。
毕竟是嫡长公主,谁也不敢轻视。
更何况,此次两名公主下嫁,可
以说是续娥媓媖姤的首次。
要知道杨帆只是一个县公而己。
不过,杨帆又有些疑惑,昨天长孙无垢还说要劝阻皇帝赐婚,难道是因为太操劳忘了?
可杨帆不知道的是,长孙无垢当然没忘,只是派去的人被萧太后拦了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萧太后又再次进长安的原因,就是为了让李二陛下尽快下旨。
可以说,姜不愧是老的辣,萧太后这一手玩的是滴水不漏。
看着自家夫君美得冒泡的样子,武媚娘觉得杨帆太坏了。
这个夫君啊,总喜欢玩一些与众不同的。
不管是她们武氏姐妹,还是如今长孙无垢母女,只要是这种调调,这个夫君好像格外兴奋。
好像这家伙真把自己当成皇帝了,做什么事都毫无顾忌。
当然,只要杨帆喜欢,武媚娘都会毫不犹豫的站在他身边。
在她看来,这个世界上只有杨帆最懂她,她宁愿自己受到伤害,也不愿看到杨帆一点点的不开心。
时间很快来到午时,老太监王焕贵带着一群内侍来到了骏扬坊。
一见到杨帆,王焕贵便开说道:
杨帆在官场上混的这么久,打起招呼来也是轻车熟路。
更何况,老太监也算是熟人了,根本没必要这么见外。
果不其然,王焕贵带来的圣旨不仅是李二陛下把长乐公主一同下嫁的圣旨,更是把婚期也确定了。
贞观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天过后,杨帆就即将结束了两辈子单身狗的生活。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杨帆简直忙成了狗,不过,内心确实很激动的。
结婚,不仅代表着一种责任,更代表着杨帆已经长大成人。
人们常说,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乃人生四大喜事。
两辈子第一次结婚,当然充满了向往和新奇,杨帆也是格外重视。
古代成亲,其实是很繁杂的,更不用说是两名公主同时下嫁。
《礼记》和《仪礼.婚礼》中已经规定了缔结婚姻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是必须的环节。
唐朝婚礼,自然承袭了前人人的六礼,只不过贫富尊卑不同,排场繁简相异而已,但是又有变迁。
如同杨府这般勋贵之家,程序极其繁琐,要不是有萧太后主持,武媚娘配合,如此短的时间还真搞不定。
时间很快来到了贞观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今日大吉,宜嫁娶、平土、迎吉……
通过几个月准备,婚礼事宜已经全部妥当。
公主下嫁,其本身有一定的规制,等闲不得怠慢,毕竟这关乎到皇帝的脸面。
十一月二十八,丑时刚至,天色还漆黑一片。
不过,杨府和皇宫都陷入了一片喜庆之中,橘红色的大红灯绵延了十几公里,让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了杨帆这个大善人大英雄即将要成亲。
而且对象还是高贵的两名公主殿下,一些喜欢看热闹的百姓甚至整晚不休息,站在街旁等待观看这盛大的仪式,好像黑夜已经阻止不了人们的兴致。
尽管平素长安城严格执行的宵禁,但从今晚开始连续三天都将取消,这为看热闹的百姓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
此时皇城内一片灯火通明。
一盏一盏大红色
的宫灯被高高挂起,明亮的灯光将整座皇城笼罩在一层橘红色的光晕之中,肃穆之中平添了几分喜庆。
长孙无垢的寝宫内,此时欢声笑语一片,显得热闹非凡。
由于两名公主一同下嫁,迎亲的地点当然不可能放在某一个公主的寝宫。
因此,在立政殿内统一准备是最合适的。
作为李二陛下最受欢迎的两名公主出嫁,身在京城的公主、驸马以及皇子当然都来祝贺。
一众公主、皇子便不约而同的来到高阳公主的寝宫,皇子、驸马在外面闲聊,女卷们却坐在一起笑语欢颜,梳妆打扮。
别管平素是否看得顺眼,但在这个时候,都会放下心底的成见,在外人面前展现一番姐妹情深的温馨画面。
永嘉公主斜坐在高阳公主的榻前,拿着梳子轻捋着乌黑的秀发,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少妇韵味流转。
她今天穿着素雅的浅蓝色宫裙,身姿婀娜,秀美雅丽,这样身段丰盈的女子,总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诱惑。
看着端坐在梳妆台前的高阳公主和长乐公主,如花似玉的两张小脸在澹妆的修饰下更显得美伦美奂。
即使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与两女相比,也会觉得自惭形秽。
见到两个侄女即将同嫁一人,心里有些心疼,又有些婉惜,便柔声说道:
永嘉公主越说越气,最后有些咬牙切齿,如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醋意爆发了呢!
闻言,高公主秀眉一挑,笑着说道:
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可这家伙根本hold不住永嘉公主,很是惧内。
于是,窦奉节向来都是将永嘉公主捧在手心里,听之任之,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
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永嘉公主却根本不喜欢窦奉节,只把他们两人的婚姻当成一场政治交易,天天骂这家伙是个窝囊废。
没办法之下,窦奉节只能向皇帝申请戍边,两人一年到头都没见几回面,婚姻可谓是名存实亡。
因此,很多人都拿窦奉节的痴情来打趣永嘉公主。
永嘉公主的脸蛋儿微红,有些羞恼的瞪了高阳公主一眼,反唇相讥道:
高阳公主伶牙俐齿,当然不敢示弱。
况且,杨帆可是他中意的未婚夫,哪能让人抵毁,即使是亲姑姑也不行。
从嘴角噙着的浅笑,脸上两个酒窝,无不透露了心底的甜蜜,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一旁的临川公主听到两人的对话,便忿忿不平的说道:
她的
驸马是周道务。
自从周道务和杨帆征成吐蕃回来以后,凭着功绩成为了左武卫将军。
虽然周道务不敢再惹杨帆,但毕竟和杨帆的关系不算好。
回来以后,就被分配轮值拱卫京师,整年不归家,年轻夫妻两地分居,临川公主心里对杨帆难免有着怨恨。
一时间,寝宫里有些冷场。
那杨帆的确是个混不吝的,可越是这样的人,越是令人避之唯恐不及,谁愿意去招惹?
便是一旁的清河公主只是安安静静的坐着,秀美的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置若罔闻。
她的驸马是程怀亮,作为程处默的弟媳,程咬金的儿媳,心里自然是向着杨帆的……
可她却不能证明反驳,毕竟这是大喜的日子,一旦争吵起来,反而会有些不妥。
可高阳公主却不敢这么多,嘴角一翘,就待反唇相讥。
在她看来,谁说杨帆的坏话都是不可以的。
请浏览器输入--到进行查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