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有限度地支持李渊。
当李渊还处于弱小无依时,他不过只是突厥人支持的众多势力中,普通的那一个,但李渊发展太过迅猛,一时风头无二。
突厥人很快发现,李渊有可能成为那个特别的唯一。
这是一种痛苦的领悟。
当年,隋朝一统天下,隋文帝杨坚留给他们的创伤和印象太深刻了,他们不想李渊成为第二个杨坚。
那就必须立即限制李渊的发展,把他拉下马来。
突厥这样想,也这样做。
当年支持刘武周端了李渊的老巢是如此,现在支持王世充对抗李渊同样也是如此。
突厥下了血本。
他们一次性送给王世充一千匹战马,在中原地带,一匹优秀的战马,有价无市,是一种最要的战略物资。
想当年,王世充和李密第五次战役中,王世充押上全部身家,才勉强湊齐了区区二千匹战马。
一千匹优良的突厥军马,可以立即提升王世充军队的战力。
作为回报,王世充和突厥结成了战略联盟,他选择一个宗室之女,送入突厥和亲。
更为夸张的是,突厥人知道王世充缺粮,竟然千里送牛羊。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计划。
突厥和王世充中间隔了一整个山西,只能取道潞州经过,但被李唐潞州总管李袭誉袭击,缴获的牛羊以万计算。
送粮计划彻底失败。
突厥和王世充远隔万水千山,颇有有力难施,只能徒唤奈何的无力之感。
不过,王世充已经是普天之下,最能对抗李渊的势力,突厥人并没有放弃。
他们手上还有一张牌,那就是梁师都。
如果说刘武周是李唐山西大本营的祸害,那梁师都就是长安北部的毒瘤。
梁师都也是突厥支持下的儿皇帝,也是汉奸,虽然建国号为“梁”,但同时又接受突厥的狼头纛,受封为大度毗伽可汗。
梁师都并没多少才能,他一生都生活在段德操的阴影之下。
从他起事开始,逢段必败,因而,虽然他据长安之北,在隋末群雄之中,却声势不显,不过蜗居僻处一方做做马贼而已。
但他虽然不是条好汉,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大汉奸。
因为熟知李唐虚实,他掐着点,几次怂恿突厥入寇,都差点让李唐面临覆亡之危险。
当然,这是一条被逼急了的狗,自保的行动而已。
当刘武周覆灭之后,李唐声势大振,隐陷有天下之主的气派。
梁师都本就是个小势力,内部立即出现不稳定。
他属下大将都准备择木而栖,大将张举等二人相继降唐,这给梁师都敲响了警钟,正如王世充严格条律,以人质法,连座法,大狱法三法自保,梁师都开始自保自救。
他并没有王世充专业的技能,梁师都选择做汉奸。
只有削弱李唐,自己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梁师都佯装好意,劝说他突厥的主子处罗可汗说:“比者中原丧乱,分为数国,势均力弱,所以北附突厥。今武周既灭,唐国益大,师都甘从亡破,亦恐次及可汗。”
然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愿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侵,师都请为乡导。”
当时,处罗可汗新立,正是立威立名,准备大干一番之际,双方一拍即合。
处罗可汗准备策划一次大规模的行动。
在李唐的北境几千公里沿线地带,全面同时发动进攻。
他们准备会师山西晋绛,然后再直指关中长安。
这将引发巨大的危机,但李渊在和突厥的交往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也并不惧怕他的竞争对手策反突厥。
李渊在军事上不曾落后,同样,他在政治场上,也从未输给过他的竞争对手。
当年,薛举想和李渊争夺关中的控制权,同样准备联合突厥一起南下,但被李渊派出宇文歆做特使,许以重利,成功策反突厥。
反而取得突厥的支持,当突厥人的兵马,出现在李渊的军队之中,而不是预期中作为自己一方的依靠。
即使只是象征性的数量,也足以让薛举军队的信心一落千丈。
这导致了强悍的西秦军队,信心瓦解崩溃,李唐乘势,一举荡平薛举。
现在,梁师都这个小丑又想故技重施,但李渊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他在突厥的关系网立即发挥了作用,他第一时间知道了处罗可汗的动向。
外事的成功,必然决定军事的胜利。
他必须再派一个得力的干将,去说服处罗可汗,否则,李唐王朝将面临不可承受之重。
郑元璹站了出来。
他是当年扶杨坚上马的黄沛二公中,沛国公郑译的儿子,他继承了沛国公的爵位,当年李渊西渡黄河,跃马关中,郑元璹以城投降李渊。
李渊延续了他重用隋朝故吏的执政风格,郑元璹在李唐一朝的仕途顺风顺水。
他颇怀知遇之恩,值此国难当头,向李渊主动请缨。
他带着李渊的殷殷期盼,也带着厚礼进入突厥,和处罗可汗详细述说利害,以打消他南侵的计划。
但处罗可汗新立,坚定认为必须南侵,才能显示自己不仅是草原之主,更是亚洲霸主的权威。
郑元璹看到处罗可汗不可以被说服,使出了杀手锏。
处罗可汗竟然在接见郑元璹之后,无缘无故,暴毙当场。
一个精壮的汉子,尊贵的大可汗,不明不白就这么死了?
这当然有猫腻。
这也是一桩公案。
突厥人认为是郑元璹下毒,但找不出证据,只好将他关押起来,但要想离开,那当然绝不可能。
一使被拘,挡不住李渊笼络突厥之心。
李瑰被委以重任,携带重宝,再次北上突厥,一是探察形势,二是厚赂新的可汗。
而郑元璹是个有福之人,在不久的将来,他将续写自己的传奇。
事情的结果,对李唐大为有利。
处罗可汗一死,他所组织的这次大规模入侵,自然便寿终正寝了。
突厥立即陷入巨大的纷争。
首要矛盾,最重要的事情,是树立新的大可汗。
虽然在隋朝义成公主,现在的可贺敦主持之下,和平过渡了政权,但突厥的大规模入侵,暂时却停止了。
李唐捡了个大便宜。
李渊真的是一个战略大师,他下了一盘大棋。
在全面和王世充决战前,他老于政治,算无遗策,没有忽略战场上任何可以借助的力量,去尽力孤立王世充,他又一次采取远交近攻,巩固后方的方针。
虽然李渊暂时在和突厥的斗法中嬴了一局,并且,他在长安对突厥新可汗颉利的使者百般怀柔,又厚赠礼物给颉利可汗,但他同时也做了两手准备。
为了防备突厥的南下,李渊派遣皇太子李建成驻兵蒲坂(今山西永济),显示了在国土纵深之处和突厥正式开战的决心。
至于长安北边,则有百战百胜的段德操,防备梁师都的南下。
当后方稳固之后,李渊长袖善舞,将目光投向了战场的中心,天下之中洛阳城。
欲得天下,必得洛阳。
为了赢得战略优势,他派特使出访了河北之王窦建德,相对于遥远的关中李唐王朝,窦建德更关注近在眼前的王世充。
他和王世充的地盘现在犬牙交错,随时发生战争。
在上一次黎阳之战后,他和王世充虽然相互保持克制,却已经不通信使。
邻居是冤家,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必有一战。
当窦建造见到李渊的特使时,他认可了这个联盟,即使是暂时和脆弱的。
虽然李唐王朝如日中天,但毕竟和他相隔遥远,他一样存有让李渊和王世充二虎相斗,自己坐收渔利的心思。
这正是李渊需要的。
李唐和窦建德达成同盟,为了表示诚意,窦建德释放了李神通和同安长公主。
一切准备就绪。
李唐扫清了外围的障碍,赢得了对王世充发动战争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正在全力东进,目标是居天下之中的洛阳。
统帅是战无不胜的李世民,他将在洛阳一战中,再一次让他无敌的威名,永铭青史。
只此一战,他就足以彪炳千古。
十月围城,一战擒双王,李世民似乎是个不会犯错的战争机器,每一步都无比精准,直击对手最弱的一点。
李世民,是一个让对手绝望的对手。
河南霸主王世充和河北之王窦建德,将会品尝他们人生最后,也是最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