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选择,将成就徐世绩一世英名。
他将始终以山东第一人的姿态,鼎立于天地之间,甚至在某个时间,左右了李唐政局的发展。
徐世绩办事非常干练,并且圆滑。
他推心置腹地对长史郭孝恪说:“此民众土地,皆魏公(李密)有也;吾若上表献之,是利主之败,自以为功以邀富贵也,吾实耻之。今宜籍郡县户口士马之数以启魏公,使自献之。”
徐世绩此举,确实有大将人臣之风,足以垂范后世。
李渊接见了徐世绩的使者郭孝恪,按照惯例,他会有表章献给自己,但郭孝恪二手空空,只有一份给李密的文启,李渊觉得非常奇怪。
郭孝恪看出了李渊的疑惑,他将徐世绩的原话如实回答,李渊大为感叹道:“徐世绩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
徐世绩在和李唐王朝的第一次交手中,就先声夺人,他的这个行为让李渊印象深刻。
为了更好地笼络徐世绩,李渊使出了他的绝招,这也是屡试不爽的招抚手段,他赐给徐世绩姓“李”。
这个李,不是李密的“李”,而是李渊的“李”。
这是李唐王朝的国姓,皇帝的同宗,是无上的荣耀,这也是李渊对他开出的第一份奖励。
这不仅仅是荣耀,也是徐世绩新生命的开始,他将与过去做一个告别,开启自己新的时代。
从此之后,世间再无瓦岗军的徐世绩,甚至他也隐聊不再是李密的二把手,他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李唐王朝的李世绩。
李渊很快收到了回报,他派出招抚山东的真正主力,就要登场了。
那是李神通这一路人马,副使是崔民干。
李神通是李渊的族弟,当年李渊在太原起义,他为了躲避隋朝的追捕,揭竿而起,在关中蓄积起几万人马,在李渊入关之后,一起合兵。攻下长安,这是李渊一朝的元老功臣,又是李渊的宗亲,可谓血浓于水,位高权重。
崔民干则出自山东崔氏,崔卢李郑王,是当世第一等高门,在唐太宗修氏族第一稿时,被定为天下第一等的姓氏郡望,由他出任副使,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广告牌。
他们的目的,是想在河南河北交界之地,在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外,培植第三支力量,开辟第三条战线。
如果成功,就能在关中军队东进之时,对河南王世充的军队形成左右夹击之势。
他们首要的目标是招降宇文化及这支走投无路的军队。
宇文化及最大的价值除了他还掌握了一支以关中人为主体的骁果之外,更在于他从江都随身携带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宝贝。
那些并不仅仅是金银财宝,而是他拥有传统上立国道统所需的图箓和传国法器。
这代表了中国皇朝的正统,如果新的皇朝真是天命所授,就一定需要有这些传承。
比如杨隋一朝的传国八玺,就还在宇文化及身上。
这些传国之器,李渊必须得到。
老于政治的李渊非常清楚地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能以最小代价,取得这些宝贝,那远胜于得到十万大军。
这是当时李密没有完成,或者说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去完成的一项任务。
当时,李密只是接纳招降了宇文化及的大部分军队,就只能掉转枪口,去和王世充争取洛阳的控制权。
宇文化及还有二万人马,继续北进魏县,那里已经逼近窦建德的势力范围。
非常神奇的是,李神通招降失败,立即启用了第二套方案。
他竟然在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地盘,或者说是在他们二个豪强地盘的缓冲地带,直接和宇文化及兵对兵,将对将,正式展开大规模的战斗。
毫无疑问,他的部队和后勤支持都来自于李世绩。
李神通差一点就可以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在魏县打败宇文化及这只惊弓之鸟,然后又尾随宇文化及,包围了聊城。
宇文化及的部队士气低落,已成瓮中之鳖。
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军队之中,再一次开始缺粮,他撑不下去了。
宇文化及穷途末路,准备投降。
但这一次,身负招降重任的李神通,竟然拒绝接受。
或许,他察觉出宇文化及已是强弩之末,只要他轻轻用力一推,他的这个对手就会轰然倒地。
李神通大言不惭地说道:“兵士暴露已久,贼计穷粮尽,克在旦暮,正当攻取,以示国威,散其玉帛,以为军赏。若受降者,吾何以藉手乎?”
但崔民干要现实和理智得多。
他怕夜长梦多,从旁建议道:“今(窦)建德方至,化及未平,两贼之间,事必危迫。不攻而下之,此勋甚大。今贪其玉帛,败无日矣!”
崔民干据理力争,并不服软,李神通大怒,竟然将崔民干关押起来。
其实,李神通也有他的顾虑,在开战前,他承诺给这支军队的粮饷和报酬,必须要着落在宇文化及的身上,这是当时就已经计划好的。
否则,处强敌之间,言而不信,有功不赏,将士无所依靠,这支军队就可能分崩离析。
最主要的是,他认为宇文化及太弱了,已经完全不堪一击。
最无法忽视的是,他远道而来,而山东又富庶一方,京城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他需要足够的财宝去满足长安那些炽热眼睛中的欲望。
他需要宇文化及的财富。
但他错误估计了形势。
宇文化及得到了他兄弟宇文士及从济北运来的粮食,后顾之忧一经解决,军心大振,他们竟然抵挡住了李神通的攻击。
但更为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在攻城战中,贝州刺史赵君德已经攀上了城墙,眼看聊城即将被攻下,但李神通害怕赵君德抢了自己的头功,竟然在此紧要关头,鸣金收兵。
赵君德心中窝火,回头对着李神通的方向大骂。
守城的宇文化及士气一下子就上去了,此消彼长之下,聊城之战陷入胶着,竟似有打长久战的迹象。
但李神通并不急,他现在虽然还不是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对手,但区区宇文化及,不过是落水狗而已,晚几天收拾他,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于是,李神通安排人去魏县运送攻城的重型器械。
但能攻不攻,能下不下,李神通失去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他的运输军队,在中途被另一股贼人攻击,攻城之具,已经无法依靠了。
而河北窦建德军队的马蹄声,已经声声入耳。
腹背受敌,不可承受之重,再不走,就永远走不了。
李神通只能退避三舍,他将聊城拱手让给了窦建德,而后者,仅用二天就攻下了聊城。
真是可悲可叹,但更可悲的事情,将要发生。
李神通退军,和徐世绩在黎阳会合,他们和窦建德本来也相安无事,但意外发生了。
他们无意之中,惹怒了窦建德,那是一个他们不该惹,也惹不起的人。
窦建德也是普天之下,有数的几个,够资格争天下,做皇帝的人。
事情非常简单而湊巧。
有一次,窦建德要去卫州,他选取了一条近道,这距离黎阳只有三十里,无巧不巧,竟然和李世绩的一支二百人的侦察骑兵队相遇了。
他们的运气都不太好,这支队伍恰好是由鼎鼎大名的丘孝刚率领,看到境内出现了敌军,并且数量也不是太多,丘孝刚决定歼灭他们。
于是,他发起了冲击。
名震天下的窦建德,想不到竟然有小股部队敢正面攻击他,一时大意之下,吃了败仗,狼狈不堪之际,差点做了俘虏。
窦建德一生英雄,经过无数大风大浪,这次差点在一个阴沟里翻船,这真是滑天下之稽,传出去足以笑掉人的大牙。
但大军行军,必有侧翼,窦建德的右军立即扑上,全歼了李世绩这支侦察兵小队。
窦建德大怒,他以为是李世绩有心为之,于是,他决定给李世绩一点颜色瞧瞧。
李世绩心中大感无奈,有嘴无处诉说,当他看到黎阳城下,满是窦建德的主力时,感觉天都要塌了。
但即使是误会,也已经无事无补,大军一出,必有收获。
窦建德这次的收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