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87章 权力制衡二人转,庆则授一刀

第87章 权力制衡二人转,庆则授一刀

朋党案后,苏威虽然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他的政治生涯却并没有被判死刑。
但随着杨素进入中枢权力层,关陇集团的力量明显在加强,隋初原来“四贵”,也随即进行了大洗牌。
杨素和高颎已是并列的二大宰相,杨素将在这个集团之内,掠夺原来属于别人的权力。
军政权力,主要的调整对象来自于原来军界的巨头。
四贵之中的杨雄,是杨坚篡位之初,出力最大的功臣,并且他是杨坚的宗亲,一直重兵在握,朝野倾瞩。
他首当其冲,杨坚让他虚居于司空的高位,却夺去其实际的军权。
杨雄是个非常有决断的人,他立即闭门谢客,不再交往应酬朝中大臣。
杨雄自此关起门来成一统,老老实实做了一世的太平司空。
虞庆则也是文武兼备的四贵之一,与杨雄的退而可当田舍郎相比,他的下场就要凄惨太多。
他遭到彻底的清除。
毫无疑问,虞庆则在朝中久称四贵,又受高颎知遇之恩,在长期的执政生涯中,和高颎建立了深厚的公私情谊。
而政坛新星杨素的入阁,带来了宰相集团内权力的重组。
杨素和高颎,是新旧二大宰相,他们的对抗,先从杨素和虞庆则的斗争开始。
杨素两平江南,功高盖世,但虞庆则在北方的大草原上,一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他在沙钵略可汗内附隋朝的过程之中,大出风头,一是在礼仪上死死压制了沙钵略一头,二是完美完成任务之后,还顺便让摄图赠送了上千匹马,还顺走了沙钵略的妹妹做老婆。
这是隋朝外交史上的大胜利,当虞庆则出使突厥时,杨坚信心不足,没有任何底气地交待虞庆则说:”我欲存立突厥,彼(沙钵略)送公(虞庆则)马,但取五三匹。“
因而,虞庆则出将入相,位居中四个半宰相之尊,对于杨素,并不会产生高山仰视的崇敬,相反,文人自古相轻,武将也并不居后。
虞庆则和杨素因为争功,就相互干上了。
平陈之后,一统天下,边境无战事,自然到了论功行赏,自吹自擂的时候了。
在一个宴会上,杨坚首先发话,”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
杨素心中开始打算盘,江南之功,他无法直接和高颎争一日之长短,但他将杨坚抬出来,一是顺便拍个马屁,二是可以打击下竞争对手的气势。
杨素加了一句意味学长的话,”皆由至尊威德所被。“
虞庆则听出了杨素的弦外之意,看杨素此意,自己出生入死的功劳都不算什么。
虞庆则展开了反击,他也回击了一句,“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若百至尊威德,亦无克理。”
这直接打脸杨素,因为以上军功,杨素早已归入自己名下,已成定案,已经公告天下,厚赏将卒。
杨素惹了一身躁,心中极大不爽。
自此之后,杨素和虞庆则就开始了公开的斗争。
这种斗争又牵涉到他们背后势力的角逐,杨坚需要作一个选择。
事情的发展对虞庆则不利。
起因是桂州人李贤的叛乱,这本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叛乱,隋朝当世大将,请求率兵平叛的将领,如过江之鲫,无不踊跃请战。
但杨坚一律没有允许,他将目光扫向了一个人。
杨坚回头地虞庆则说:“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国家有贼,遂无行意,何也?”
这句话中不爽的语意,已经非常明显而严重。
这表明当时虞庆则在权力中枢已经被边缘化,但他自己仍然坚持死守,不肯退让。
否则,以堂堂一国之宰相,四贵之一,根本不需要远隔万里,亲自挂帅,平定南方一介小寇。
这是强令其出京,但虞庆则此去,却再无归期。
这倒并不是叛乱之敌实力太强,这场叛乱,随便派一个将领,率领一支偏师,就足以荡平。
事实上,叛乱被虞庆则轻松平定。
然而,虞庆则却败于女人之手。
他的一个爱妾,与虞庆则的小舅子赵什柱暗通勾搭上了,这于情于理于义,都不相容,一旦事发,恶果难以承受。
他的小舅子显然对于虞庆则在朝廷的微妙地位心知肚明,他为了自保,也为了求取富贵,他决定挺而走险,想靠出卖虞庆则,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
赵什柱似乎颇有谋略,也深通人性,他布了一个深远的局。
他在虞庆则出发前,就在京城之中散布谣言,说虞庆则并不乐意此次出征,是被逼无奈才勉强出京的。
这种想法是可能存在的。
谣言传到杨坚的耳朵中,他选择相信。
于是,杨坚在虞庆则出征前,杨坚就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有别于将军出征厚赏重奖的先例,杨坚的赏赐非常薄。
大将出征,君臣就已生分离心,这并不是个好兆头。
但更大的风浪还在后头。
虞庆则三下五除二,就平定了叛乱,他的小舅子先奉命先行回朝,当面向杨坚详细述职复命。
杨坚和他的小舅子,二个最希望,看到虞庆则一倒不起的人,似乎立即达成了某种共识。
虞庆则的小舅子直接检举告发了她的姐夫,罪名是“谋反”。
他向杨坚转述了虞庆则的原话。
有一天,虞庆则在潭州临桂岭,远眺山川形势,一派雄奇峻险,长期的军旅生涯,虞庆则对于攻守之道有天然的敏感。
他触景生情,意气丛生,指点江山,“此诚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
这本身是一种中性的评定,但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据兵自叛的罪证。
况且,君主要治臣下的罪,哪一句话都可以作为罪证。
杨坚需要虞庆则谋反。
于是,虞庆则被定性为谋反,并被诛杀。
而他的小舅子,因为在这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全程提供了虞庆则无数的言行实录,被认为有功,而升任柱国。
这个卑劣的小人,玩着他姐夫的女人,提着他姐夫的人头,一步登天。
可见,从历史来看,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一定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的正确的公理。
但杨坚从来不相信公理,他只相信现实的政治权力。
从杨坚对于虞庆则不留情面的诛杀可以得知,杨坚在度过其最艰难的开国过程之后;当他用姻亲和权位,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庞大的关系和利益网络之后。
他和传统的关陇贵族已经重新合流,组成了捆绑在一起的新的利益共同体。
反映到政权组织结构来说,他需要分享权力,需要在中央核心层面,允许和增加更多的传统贵族代表的力量。
这实质也是维护这个政权的基础,虽然杨坚时时也会遭到他们的反噬。
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隋朝原来实行的是以高颎为核心的单核宰相制度,带来了一个附带的潜在隐患。
就是杨坚的政府在高颎十几年的高效运作中,已建立起以他为核心的牢固的既得利益集团。
杨坚隐隐觉得这是一种可能存在于未来的巨大威胁。
他的预感是正确的。
当杨坚想更换立太子时,他遭到了以高颎为首的朝官集团的集体反对,以至于他耗尽余生心血,打倒高颎集团之后。
他才发现,高颎的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力量,成为新朝很难跨越的隐性门槛。
以至于他的继任者隋炀帝杨广也被逼另起炉灶,在核心权力层重用江南士人。
现在,杨坚需要在中央为高颎树立一个可以相互制衡的对手。
实行二元宰相制,制衡高颎之人,就是杨素。
而虞庆则的倒台,是双方权力走向平衡的一步微妙的棋。
经过权力的重构,杨坚的权力中枢重新焕发了生机,也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新的核心权力层立即迎来了他们第一次的执政考验。
漠北传来了一个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