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第452章分道扬镳,定荆州!在去年的时候,这些天下的有识之士考虑的还是找一个明主辅佐,一展抱负。
可如今,这一切都变了。
现在想找个明主投靠的士人寥寥无几,反而已经有了明主的人都想转投朝廷,乘着朝廷这股大风,给自己谋一个不错的前程。
但很可惜,朝廷的门槛已经拔高了。
他们只能等朝廷一岁两次的大考。
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他们的名字才会出现在刘辩的眼前,得到征辟的机会。
这些内情庞统都是知道,所以他才忍不住差点失态。
但他并不知道的是,刘辩其实早就知道他的根底,并且已经早早的把他给安排上了。
张挤再度问道:
庞统说道。
张济看向了戏志才。
戏志才默默颔首,表示赞同。
张济说道,
戏志才:……
交代完这件事情之后,张济忽然闭口不再言语。
就连大帐内的气氛,都好像一下子变得诡异沉重了起来。
尤其是当张济一脸严肃,时不时看一眼刘备的时候,搞得刘备心里压力顿时增大。
刘备埋头沉思,张济这个表情肯定是还有一些关于他的事。
可他思来想去,却始终想不起来,还有他的什么事。
在沉默了好半晌之后,张济问道。
这个话问的格外突然,突然到刘备的心中好像划过了一道闪电。
他猛然间意识到他还有什么事了。
他也有兵马!
刘备说道,
张济呵呵笑了一下,目中带着一些深意,说道:
刘备:???
张济的这个话题扯得有些绕。
刘备还以为要裁撤他的兵马,可人家话锋一转,忽然又扯到了关羽和张飞的身上。
刘备拱手,又颇为隐晦的问道,
张济说道,
刘备浑身的汗毛差点全部立了起来。
张济话里话外的意思,他听的清清楚楚的了。
凡事有再一再二,绝不可能有再三再四。
这可真的是皇帝给他的最后的机会。
他若是还拒绝征辟,那恐怕就唯有死路一条!
没有明旨,和其他的赏赐,也把这个意思表达的非常透彻了。
他再一再二的拒绝朝廷的征辟,上一次倒是答应了,可做的事却是阳奉阴违。
以云台镇抚司那无孔不入的手段,肯定早就已经查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刘备起身,恭恭敬敬的面北行礼,高声呼道。
他这突然的动作,让伸手拍他准备说什么的张飞扑了个空,摔了个趔趄。
刘备顺势,一把将张飞摁在了他的身旁。
刘备低声说道。
张飞无奈的嘴角一撇,跟着刘备一起行了个大礼。
张济姿态随意的说道,好像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但刘备这儿却还有点儿小问题,他用肘子招呼了张飞一下,给了一个眼神,然后非常客气的冲张济问道:
张济说道,
刘备:……
在得知大理寺卿真正掌有的权利之后,刘备有些羞愧。
他原本以为皇帝仅仅只是想将他与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在中都官中随便给他安排一个没什么用的差事,以做监视。
可没想到,竟然是三公九卿之一,还是掌刑罚这等要职的大理寺少卿。
这……
刘备大受震撼之余,也稍微有些想不明白。
皇帝既然已经洞悉了他那点完全没有成功的野心,为什么还会对他委以重任?
这有些不合常理。
张济说道:
张济淡淡说道。
刘备心中了然,拱手说道:
这个事,虽然不能当做是皇帝跟他的交换,但也能认为是皇帝对他的第一个考验。
刘表北去京都,等同于被软禁。
之所以不可能会有明旨,原因也很简单,刘表在荆州的威望极高。
皇帝这一道旨意下来,在士人的眼中那就是毫无肚量,不能容人。
刘备倒也乐意去做这个坏人。
大理寺少卿这个官职香到让他做点更恶劣的事情他都甘愿,就更别说是这点小事了。
反正他已经胁迫了刘表一家,再胁迫他们北上,心理上几乎一点压力都没有。
出了张济的中军大帐后,刘备一把揪住了张飞的耳朵,质问道:..
张飞连连告饶,说道:
刘备冷哼了一声,
张飞
捂着耳朵嘟囔道,
刘备喊道,
关羽说道:
刘备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