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不宋 > 218.万里接任

218.万里接任

不宋218.万里接任赵孟启对江万里很是崇敬,特意更衣整洁之后才前往相见。
两厢见礼,各自落座。
赵孟启这才得以仔细打量江万里样貌。
江万里年纪比吴潜小三岁,此时五十有八,须发已有花白,浓眉方脸,眼神儒雅平和,坐姿端方而挺拔,神完气足。
对于官场中人来说,四五十岁正是盛年,正该大展宏图,实现理想抱负,但他却因为秉性耿直,刚正不阿,而遭小人嫉恨陷害,于是蹉跎了近十年之久。
一般人若是遭遇了这样的打击,要么就一蹶不振就此消沉,要么满怀怨愤性情乖张。
但在江万里身上,赵孟启却感到如老酒一般的醇厚与沉静。
江万里起身揖手鞠躬,脸上却很坦然,不卑不亢。
赵孟启摆摆手,并不居功,
江万里慢慢坐了回去,直接问起了正事,
在他认为来说,太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偏偏在秋闱来临时被调到外地,实在是有些不务正业了。
他自己同样是太学生出身,以成绩优异而舍选登第,对太学生有比较特别的感情,他也以为正是这个原因,朝廷才让他来带领这些太学生。
若是赵孟启说不出什么正当理由,说不得他就要向朝廷申诉,让学生们回到太学去。
既然江万里问得这么直接,赵孟启也开门见山,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出乎江万里的预料,不过他也没多想,直言道,
赵孟启目光如炬,神情严肃的看着江万里。
本来呢,不论从威望还是官职来说,由吴潜来主持经界比较合适,但赵孟启考虑后,还是决定让他专心治理水利,另外再挑人选主持经界。
经界法,对田产较少的普通百姓来说,利远大于弊,虽然清丈田地之时免不了扰民,影响生产,但是清丈完了后,产权清晰,可有效避免纷争,田税均平,只需承担合理合法的税赋。
但是对于田产繁多的形势之家当然是不利的,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不合法利益,会想方设法反对和阻挠经界法的实施。
一方面,他们会利用影响力在民间造谣扭曲经界的本质,还会动用朝中势力,或者直接到临安喊冤告状,制造不利于经界的舆论。
另一方面,他们会与执行经界的官吏相互勾结,狼狈为女干,虚报田亩数量和降低土地质量等级,这些隐漏的税赋必然转移到中下户的头上,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正常朝廷推行一向政策,必定是经过慎重考虑,肯定要利国利民才能得以颁行。
明明是好政策,但是落在某些歪嘴和尚手里,就变了样,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大害,古今中外,这类事比比皆是。
因此,这个
主持实施的人选非常重要,必须人品端正,能力强大,而且敢于同强大的豪强对抗。
想来想去,赵孟启就选中了江万里。
江万里愣了愣,
这话倒不是他推托,在普遍亩产只有一石不到两石的时代,太湖流域却亩产能达到三石以上,因此理所当然成为大宋最富裕的地区。
大宋的风气,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富裕地方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科举入仕的人也更加多,在朝廷官员中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另外,许多达官显贵也在这些高产的地方置办田产,这些人一但联合起来,爆发出反对力量,恐怕皇帝都得三思而后行。
江万里在燕王决绝的话语中,听出了杀气,不由心头一凛,
赵孟启信誓旦旦。
江万里本就是个敢做敢为之人,他心底也是支持经界法的,他不怕得罪人,所担心的不过是有些他无法抗拒的压力,既然燕王都愿意以性命为保,他自然毫不犹豫。
赵孟启就知道自己不会看错人,
图是鱼鳞图,大到山川道路,小到人户田宅,各种详情都有描画,簿为砧基簿,按户设置,逐一标明田产的田形地段,亩步四至,以及得产缘由,两者合起来就是产权凭证,也是纳税的依据。
先行封存起来,防止有人得到消息后篡改,并以此为线索,实施清丈经界之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见燕王设想如此周到,并且雷厉风行,江万里的信心愈发充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