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寿还是没太懂太子的意思,只是按着自己的理解应道:
朱标摇摇头:
历史上安南的教训就是,没有基础,直接以武力占据国土,以高压政策统治,可结果就是陷入无尽的剿匪镇压叛乱中,最后得不偿失不得不放弃掉。
黄元寿苦着脸壮硕挺直的身躯都不自觉的瑟缩了几分:
朱标没有理会他:
黄元寿忍不住惊叹道:
朱标略微皱眉,这人怎么总是抓不住重点,但还是耐着性子,毕竟相比其他人,已经在历史上证明了自己的,总是更可信一点。
虽然此人谈不上多忠诚,属于心思活泛之辈,但有些特定的事业就得靠这样的人去完成。
黄元寿越听越彷徨,这种事不是他个总兵该知道参谋的事情吧,难道殿下是心情好了想随便找个人说说话?
黄元寿一时愕然,自己刚立下大功,圣上加恩连升三级授以总兵之职,又被太子殿下召见,本以为是要飞黄腾达了,怎么现在要被流放到南洋了。
若是以大明将军的身份倒也罢了,开疆拓土自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以什么顺塔国叛将的身份,能活命都不错了,还吞并诸国…
扑通一声跪地:
历史上黄元寿年老之后,亲率使团入京朝见,舟车劳顿加上年老体衰,死前上奏希望将渤泥国和断手河流域,他拥有的所有土地都归为大明版图
….
之内,二是请求加封东南亚最高山为渤泥国的镇山,三则希望自己能落叶归根,托体魄于中华。
朱标让刘瑾去扶起他:
黄元寿听到这儿也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余地了,脑子立刻活泛开来,这事儿有风险,有大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可机遇也不小。
若是没有此事,按照兵部的调任前往云南腾冲卫任职总兵,就算有平西侯爷的重用,此生也最多就是怀远将军昭勇将军之流了,想要给儿孙挣下传家的爵位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若成,献土开疆之功,最起码也能有个侯爵吧,甚至更高也不是没有机会,虽然不是淮西出身,可起码还有随殿下
北伐的资历在,将来殿下登基,或还有加恩。
黄元寿被这一激气血冲头,脸色涨红高声道:
朱标满意的点
头:
黄元寿谢恩后退了出去,要赶紧挑选合适的心腹,还要安排妻儿,但总体来看,还是很有心气的。
朱标走到书房,结果刘瑾递上的红笔,在渤泥国区域圈了一圈,周旁各岛屿上,如此红圈足有十余数,遍布南洋各处。
统治需要基础,可大明迁完云南和辽东之后,是怎么也找不到适龄的青壮去迁民了,何况南洋又不是大明治下,人家国王怎么可能随便接收并安置汉民。
没有地方官府的妥善安置,那就不叫迁民而叫做流放发配,到时候不但不是统治基础,还是仇视敌对的根源。
但朱标又舍不得南洋,只能是打宋元遗民的主意了,尤其是他们在那边还过的不好,这就是天然的基础。
有苦难才有救赎,有鬼怪才需要仙神,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如果他们在当地融合的很好,那么他们也不会自认是汉人,也就不需要依靠大明来提升地位。
顺塔国是特例,而且南洋也不算什么强国,只是勉强自保,绝大多数遗民都在被排斥打压,社会地位极低。
黄元寿不是朱标安排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应该是最抱有希望的一个。
大体还是如同养蛊似的,能活到最后整合全部力量的那个,才是大明需要拉拢安抚的南洋王,这样的人献土称臣才是最合适的。
….
朱标并不
想依靠武力征服,南洋多雨林,土着势力往山林海沟小岛一藏,根本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掉,而大明空降的行政官员也会被排斥。
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南洋出现一个整合的势力,且有完善的行政体系,由宋元遗民南洋土着贵族构成的利益体系。
在加上因为大明开海贸从而导致的经济繁荣稳定,及靖海侯日益壮大的海洋舰队,让他们既舍不得利润,又抗拒不了武力,才是彻底让他们归心的办法,不至重滔安南的覆辙。
其实根本还在于利益,只要尝试过当人,穿上舒适的衣服,吃上可口的美食,过上安定的生活,就绝不会有人去回到捡贝壳穿草席的野人生活。
据靖海侯的奏报,南洋诸国,皆无城郭,国人住屋以茅草盖之,家家具以砖砌土库,贵族也不过屋上月硬木板为瓦,破缝而盖。
至于宋元遗民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刚去的时候还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掌握着耕田、造房子、打井、造纸、打造农具,这些在本土常见的技术,但逃到了南洋后,几代之后就面临传承断绝的问题。
因为南洋与中原相比,气候环境差异太多,有些技术闲置下来后就容易失传,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就找不回来了,在朝不保夕的时候,最紧要的永远是生存,而保存传承技术,也是需要一定的人数基础及环境的。
……………
夜星月语
,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