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三国突将 > 第三十九章 搅局

第三十九章 搅局

洛阳。
夷陵之战的结果令曹丕脸上无光,前脚刚说“备不晓兵”,十几天后就发生吴军退守江陵之事。
侍中刘晔一直劝曹丕南下与刘备一同讨伐孙权,孙权被灭,刘备也无法长久。
但曹丕想到了建安二十年,曹操出兵汉中,孙刘迅速议和之事,之后便是汉中鸡肋,水淹七军,魏讽谋反。
要不是曹操家底雄厚,又联合孙权遏制关羽。只怕自己这位置能不能坐稳还两说。
何况现在凉州动乱,青徐首尾两端,同母弟曹彰、曹植影响力不下于自己,都让曹丕无法专心南下,就怕自己出了洛阳就回不来了。
曹丕看向自己的“四友”,陈群、司马懿、朱烁都劝曹丕南下,年富力强的司马懿更是认为吴军战力低下,不如先兼并弱小,就算汉军全据荆、益,只要堵住新野、蕲春二地,只需在豫州布置重兵,汉军就无法北上。再逼孙权送质,就可让曹休、张辽南下,威逼汉军侧翼。
而出自寒门的吴质却反驳南下主张,理由就是建安二十年,孙刘湘水对峙,武皇西征汉中时,孙刘迅速和解,中分荆州。
吴质很好地捕捉到曹丕的心思,然后又十分贴心地献计,孙权实力远比刘备雄厚,虽然士兵战力不如魏军,但胜在人多。刘备士兵战力强大,但巴蜀人口少,只要熬过刘备这些人病死,北方就有机会。
现在孙刘打得难解难分,不管双方谁赢都会北伐。不如坐山观虎斗,等双方分出胜负,再攻击胜的一方,这样孙刘就没有实力抵抗了。
吴质的计策很得曹丕赞赏,但司马懿还是提了一句:“太尉有智略,请陛下咨之。”
曹丕仅仅颔首,似乎没有在意司马懿的话。
夷陵城。
在收复了夷陵后,刘备就将本阵移到此处,进可打江陵,退可扼守归蜀通道。
得益于叔父向朗曾在此督民事,向宠很快从巴东牙门将转为宜都郡尉,与太守廖化组成宜都文武之首。
张苞、关兴也从中郎将迁为将军,赵统以二万哀兵硬捍吴魏联军近八万,名动荆、湘。刘备本想将其调入中军,但赵云因救援有功迁为中护军,镇东将军,遂将赵统迁为平东将军。
刘备为了平衡赵家势力,不至于被朝中针对,又将关兴迁为中监军,位在赵云之上。
赵云在中军,赵统在外军。这在汉军内部是头一遭。一方面赵统功高,不赏难以服众,另一方面,让一些准备为二代铺路的文官武将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蜀科》的约束下,汉军执行三互法,难以像魏、吴那样有自己的部曲和封邑。尽管有着匡扶大汉的宏伟目标,但在此过程中,能够给家族带来传承和发展,他日三兴大汉,自家就是勋贵。这是不少荆、益士人的想法。
有光武在前,众臣不求成为邓、阴这样的顶级豪门,那是关、张、诸葛他们的家族的事。能成为吴、岑这样的勋贵,与国同休也算不枉此生了。
现在赵统在马鞍山的奋战,令荆益士人看到了另外一种家族崛起的方式,那就是跟着常胜将军立功,既能免于受律法制约,又能免受诸葛丞相影响,变得简朴又一心为公,这样太委屈自己了。
张苞、关兴、向宠等二代年纪轻轻就是杂号将军,或是太守、郡尉,更是让荆州士人想到了当年赤壁,入蜀后,荆楚人贵的情况。现在吴军如同当年的刘璋军,打下江东,整个长江都是荆楚士人的范围。
不少荆楚士人开始暗地活动,打算到赵统麾下谋个职位。就算不能成为长史、司马,成为主簿、功曹,护军,牙门将,都可以。
赵统发现自己把汉军内部的人员搅得风起云涌,也不敢留在城中,以军务繁忙为由,留宿军营。
董恢、习宏等佐吏也从讨虏迁为平东,从讨虏扩充为平东,刘备还把讨虏军归入平东军麾下,凑足了五千人的名额。
因赵统升迁而留下的讨虏将军,赵统举荐了赵融接任。赵统觉得赵融随自家父亲征战多年,尽忠职守,在夷陵任别督,力战有功,同为别督的廖化、傅彤等人早就高升了,再做亲卫部曲统领就素屈才了。赵云也同意赵统的想法,于是赵融得以任讨虏将军,归于平东军下。
平东军营内。
赵统在解决了当日的军务后,召赵融前来。
赵融进帐行礼后,赵统对赵融说:“融叔,军中少礼,且先坐下。”
待赵融坐下后,赵统问道:“这将军可还做的习惯?”
赵融憨厚笑道:“与做亲卫将时差不多,就是军中常有大人前来说情。”
赵统了然,便道:“某家随主上征伐,不谋家族利益,只为匡扶大汉。这些世家常有家族计较,家父不愿与之同流,才住在成都民巷中。”
赵融点头称是。
赵统又向赵融咨询了一些军务,又说明自己的处理方法,听得赵融连连称赞,直叹后继有人。
说到最后,赵融看了左右,似乎欲言又止。赵统挥手让帐内军吏出去。
赵融走进赵统,谨慎道:“少将军,我出营前,曾得到将军的提点,让我到此,传给少将军。”
赵统疑惑:“阿父有话要说,何不过来?”
赵融回道:“将军身在中军,军务繁忙。”
赵融顿了一下,附在赵统耳边,小声道:“少将军如今声名大盛,不少大人的欲将儿辈投将军麾下,或诋毁妒忌者不少。赵家终究不如诸葛、关、张,若少将军所部在中军,将军或许能护周全;但少将军在外军,唯有谨慎从事,或可全身而退。”
赵统不语,自己的出现已经打破了刘备军中格局,影响了很多人的前程,这或许就是穿越者自带搅局光环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