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 > 第二百零六章 误认身边有能人

第二百零六章 误认身边有能人

“好啊,好啊,术最是喜欢战马,我们何不去看看二皇子收藏的战马。”袁术不等刘协说话,立刻帮腔。
“哼,绍还得去找将旗,失陪。”袁绍心中不爽,脸上自然不好看。
“大兄,说不定在二皇子的马厩里面,就能找到将旗呢?”袁术一边说着,一边拉着袁绍,故作亲密的向刘协的马厩走去。
刘协的马厩,这里可是养着一千战马,其中大部分是上品战马,就连段刀骑的极品战马白雪也养在这里,的确比其他营的战马要赖看得多。
只不过,刘协知道,三人不是来看战马的,而是来找将旗的。
现在曹操和袁术的目的达到,接下来,只要找到将旗,然后二人在从中调停,这件事情也就过了。
只不过凡是都有意外,因为刘协军中规定,每个士兵为了与自己的战马达成默契,每天必须有一个时辰与自己的战马呆在一起。
也就是这个规定,让曹操放在马厩里面的将旗,被士兵发现,然后被送到刘协的面前。
原本曹操十拿九稳的计算,没想到在刘协这里出了意外。
三人在马厩里面转了一圈,没有发现袁绍的将旗,也没心情欣赏战马。
“三位还看其他地方否?”刘协微笑这说道。
“看,怎么不看。”袁绍说道,曹操和袁术也不好否定,只好陪着袁绍在刘协军中折腾。只不过找了半天,袁绍将旗的影子都没发现。
“殿下,虎贲中郎将袁将军的侍卫纪灵求见。”门口值守的士兵进来汇报。
纪灵?看来影子把事情办妥了:“请,快请。”
“见过二皇子殿下。”纪灵心不在焉的给刘协施礼,眼睛却看着袁术。
“说吧,在这里没什么不能说的。”刘协笑道。
“说。”既然刘协都说道这个份上,袁术也不好让纪灵一会儿再说。
“将军,我营军······我营的将旗也不见了。”纪灵说道。
“什么?”袁术大怒,刚才还笑袁绍来着,想不到就这么一会儿,自己的将旗也丢了。
“我们,我们已经很努力了,就那么一个转身,将旗就不见了。”纪灵哭丧着脸说道。
“废······”袁术刚要发怒,可是看到刘协和曹操,顿时忍住。
只不过,袁术看向曹操的眼神有些不对了,袁绍的将旗在刘协这里,是曹操告诉袁术的,也是曹操拉着袁术,把袁绍弄到刘协的军营,目的自然是证实刘协身边是否有高人。
高人算是找到了,可是自己的将旗也丢了。
刘协的人都在营地,那么谁去取走袁术的将旗?很明显,就只有曹操。
“走。”袁术和袁绍很快就回过味来了,兄弟二人拉着曹操,直奔曹操的营地而去。
曹操这时候,是有苦说不出,只好与刘协匆忙的说了一声告辞,被袁绍袁术拉着去了骑都尉军营。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只不过曹操、袁术、袁绍原本就是损友,他们之间达成什么协议,刘协就不得而知了。
******
洛阳皇宫,一骑飞奔而来,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捷报,捷报,广宗大捷。”
皇宫的城门为此打开,一个个官员伸出头颅,脸上带着欣喜。
广宗是黄巾军的老巢,广宗大捷,意识着黄巾军日薄西山。
省中,焦头烂额的太尉杨赐突然抬起头来,惊疑的看着司徒袁隗和司空张济:“你们听到了吗?好像有人在喊,广宗大捷。”
“伯献,你耳朵······不,好像真是······”司徒袁隗原本想调笑杨赐几句,没想到还真的传来一声广宗大捷的喊声,而且喊声越来越响,不一会儿就在省中前面停下了。
“广宗大捷?听到了吗?广宗大捷。”张济兴奋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日子,朝廷因为与黄巾军开战,各种用度剧增,作为司空的张济,这时候已经是毫无办法了。
现在终于听到广宗大捷的消息,如果这消息是真的,那么朝廷怎么也得坚持下去。
“冀州军报······”传令兵喘着气,大声说道。
“知道了,你赶快下去休息。”杨赐这时候满心欢喜,黄巾军终于打退下去了,对皇帝也有所交代了。
这些日子,皇帝不停的问全国的军事形势,杨赐每次诏对,都是胆战心惊,生怕一次说错,人头不保。
现在好了,朝廷打赢了,什么事情都没了,杨赐这个太尉也轻松了。
“不知谁是袁司徒,有虎贲中郎将和大将军椽的家书。”传令兵小心的问道。
“我就是,这是赏你的。”袁隗立刻明白,袁术和袁绍托传令兵带回家书。
这是从战场上传讯最快的方法,不过只有朝中重臣才能享受这种待遇,毕竟这是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可不是私人的信差。
当然,信差也乐于做这件事情,一封家书不重,不影响军报的传送,还能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
“谢司徒。”传令兵谢过,自有省中的官员安排休息。
“不对,不对啊,二皇子才四岁,怎么能献妙计、破妖术、炸城门?”杨赐看着皇甫嵩的军报,满脸疑惑。
难不成皇甫嵩为了讨好刘协,把别人的军功安在刘协头上?
但是不可能啊,如果是别人的军功报过来,这么明显的不合理,难道皇甫嵩不担心太尉府查证?
就算太尉府不查证,大将军府岂不查证,要知道现在大将军可是何进。
“也不是不可能,伯献请看,这是术儿查证的结果。”袁隗把袁术的家书递给杨赐,指出袁术对刘协的调查。
“这个刘澈,真的有这等本事?《尉缭子》?就算专研《尉缭子》,也不可能有这等手段。”杨赐说道。
“这可不一定,有一个刘澈,就有可能有第二个其他什么澈,只是现在还没查出来而已。况且,如果没有刘澈这样一个人,一会儿诏对,伯献打算怎么说?”
袁隗和杨赐都是大汉朝的冠族之人,对朝廷大事非常清楚,有些话自然不能明说。
关于刘协献计、破妖术、炸城门,不光要给皇帝一个说法,还得给皇后和文武百官一个说法,要不整个朝廷就会秩序大乱。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就有如此智计,朝中的文武大臣岂不会立刻倒向刘协,而皇后一党岂会让刘协活着,到时候朝中定会大乱。
现在宫外有黄巾军作乱,宫内如果再乱,那大汉朝可就······
刘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刘澈,至于刘澈这个人实际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
三人统一口径,一起拿着皇甫嵩的军报,去宣室殿诏对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