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正文卷2163节吞噬概念是概念,真相是真相。
世人总习惯用某些概念来判断对错,却很少意识到,概念的本身如果就有问题,那对错的根基不在,再谈对错无疑是水中捞月。
现代科学极为矛盾,一方面不相信人体可以创造奇迹,因此西方用所谓的医学来接替对人体的管理,但在人体自愈这最关键的环节上,医学仍旧懵懂无知。另一方面,西方又在相信人体可以创造奇迹,是以幻想出一个个的超级英雄。他们认为,人体的潜能,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然后西方的理论就出现一个割裂的现象,他们不相信人体的自主性,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的切割人体,但最后的绝境,又只能相信人体会出现奇迹。
或许这种概念的本质就是大有问题的。
在神农那些人眼中,世人的纬度空间同样是有问题。神农他们线性空间的纬度,实际上已经到了世人眼中六七纬的状态。
在他们看来,世人没有突破线性的约束,那就是处于二维的线性空间中。
世人只有突破线性,打破线性的约束,比如说可以穿越时空,在平行的宇宙中穿梭,才叫做到达了三维。
而神农那些人,不但可以穿越时空,在平行宇宙中穿行,还制造了创世镜,模拟出他们的空间状态,凌驾在这种状态上,那才叫四维空间。
沈约暗想比起神农这些人,李巨人、都子俊甚至琴丝他们的认知,原来都不过是仍在二维的水平。
李巨人、琴丝他们的确可以对空间进行操作——碎片化、切割、局部还原,但那些都是对固有空间进行操作,相对于整个宇宙的概念,神农他们是在修改万里长城,而李巨人他们则是在玩弄长城脚下的一块泥巴。
“但你们又升纬了,听你的意思,这很不妙?”沈约略有奇怪,暗想都说降维打击爽,那升纬以上帝视角看待世界,自然是太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那个声音叹息道,“是的,很不妙。从我们的认知中,正常的升纬,是可以完成降纬的任何操作,同时可以完成降维不能完成的操作。”他似乎知道自己说的很绕,随即比喻道,“必须说线性空间的人类,一定要经历生、老、病、死的六道轮回,他们哪怕有再多技术,可因为局限于线性,只会想到延长这条线。就算这里的人类想到能在一条线的两点间,搭建一条桥,也就是你们所谓的虫洞,做出了蝴蝶效应,可他们仍旧是延续着线性的思想。”
沈约赞同道,“的确如此。”
在他的那个时代,穿越、平行宇宙的影视屡见不鲜,但一切穿越,仍旧是基于一条线的规则——回到过去,改变将来的自己。哪怕极为高明的表达,无非是宇宙时间不同,可以利用这个属性,完成某些年代的增长、缩减。
可本质上,这些都是线性的操作。
神农那些人打破了线性,利用量子化的观察,径直完成了改变。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没有时间的因素,只有状态的变化。
其实无论暖玉、石田秀子,以及和石田秀子同为一人的琴丝,末世人,他们虽认知到时间不存在的现实,但她们还是没有摆脱线性的认知惯性。
——在线性中,人类定义的时间是有意义的,可突破了线性,那时间不复存在而且没有任何意义,任何衡量,就不能用线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待!
那个声音继续道,“线性空间的世人,只有从意识和操作中,去除线性的束缚,才能到达三维。而三维中的人,却局限于面空间中,他们认为空间变化尽矣,但这种念头固定下来,他们就会丧失向更高纬度进发的可能。”
沈约立即道,“但你们突破了这个认知。”
那个声音回应道,“是的,我们如今进入了四维空间。但其实在创世镜出现问题前,我们仍在三维空间内。”
沈约有些叹为观止,暗想这些人认知三维,已是世人打破头都难想的境界。那四维呢?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你在线性空间中,若不能去除线性束缚,就不能说是到了三维空间。”
那个声音继续道,“同理可知,我们哪怕制造出创世镜,可我们仍在一个体面中运作,再无法对空间进一步的变化,那我们运用的就仍旧是三维空间的技术和认知。你是一个棋子,自然无法说掌握了大局,你泡在水中,当然无法发现天空的广博。”
沈约仔细分辨其中的差别,赞同道,“因此你们一定要穷极空间变化,而且跳出这种变化,才能说是解除了空间的束缚。这也是你们发明创世镜的原因,你们认为,通过创世镜穷极空间变化后,你们就能想到解除空间约束的方法?你们不但放弃了时间,而且要彻底的摆脱空间约束?!”
那个声音赞许道,“很好,你明白了创世镜的起因,同时明白了我们的想法。”随即有些感慨,“我们耗费了太多时间,就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纬度。对于我们而言,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沈约闻言带着钦佩,他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真正有探索精神的人类。
一个民族要崛起,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人类要崛起,只有舍弃物欲的贪着,在精神上高度创建,才会明白存在的真正意义。
“在实验人员在创世镜中迷失后、我们拯救他们的过程中,创世镜引发了我们宇宙的剧烈变化,在我们自身的宇宙中,我们观察到宇宙终极,出现了一个黑洞,开始吞噬我们存在的宇宙。”那个声音说到了关键。
沈约诧异道,“如果黑洞吞噬了你们的世界,那创世镜自然不复存在。而在创世镜中的诸多宇宙……”他都有点不敢去想。
那个声音平静的说出答案,“那一切自然会全部覆灭。我们不怕覆灭,我们只是奇怪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