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宋吹 > 第五百六十六章 这场恩科不一样十七

第五百六十六章 这场恩科不一样十七

郭四海更是激动,自己的血脉得到了延续,现在又有高僧直言儿子贵不可言,当即痛饮三杯!
郭四海如此高兴,各路豪杰也是纷纷向高僧询问,小少爷究竟是如何的贵不可言?
郭四海对这个也十分好奇,自己是海盗,若是说儿子富可敌国,那还是有点可能,但是这贵是怎么个贵法?
这名高僧是高僧不假,但人家是精通经文,看相不属于人家的专业领域,人家是出海弘扬佛法,顺便看看能不能改善一下生活,不曾想刚出海就落入了海盗之手。
海上的豪杰可不会管你是精通经文,还是什么的,只知道看相也属于高僧的专业领域,硬逼着高僧要为郭胜看相。
高僧命悬一线,也只能委曲求全,但是看相真不是人家的专长,而且还不知道郭四海等人的喜好,于是只能说了一句万金油的贵不可言,至于怎么个贵法,那就只能不可说了,因为高僧自己都不知道。
现在高僧被人逼问,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也只能随便编个理由了,至于说郭四海等人会不会信,已经是管不了了。
高僧开口说道:“小少爷将来高中。。。”
高僧话还没说完,一个巨浪打来,将众人冲的七零八落,偏偏其他人都无大碍,唯有高僧被巨浪卷走了。
郭四海是吓坏了,带着众人在甲板上就是一顿祷告,祈求上天的宽恕!
郭四海很迷信,其实只要在海上讨生活的都迷信,不迷信不行啊,人到了海上,命就不是自己的了,那完全得看老天爷心情了。
郭四海和他的弟兄们纷纷开始了琢磨,高僧说自己儿子贵不可言,不可说,在自己等人的逼问之下,想要泄露天机,就遭到了天谴,不然巨浪怎么会来得如此诡异,而且谁都没事,就偏偏高僧被卷走了,可见这是老天爷对他的惩罚!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天机能让如此得道高僧也扛不住呢?
经过郭四海与众弟兄的一通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首先得先分析一下什么是贵!
有钱那只能叫富,贵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权有势那才叫贵!这就和郭四海有点远了。
别看郭四海纵横福建海域,就连官军对其都毫无办法,其实那是郭四海花钱买来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养寇自重!官军不是剿灭不了郭四海,而是剿灭了郭四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断了自己的财路,郭四海的收入可是有一半都进了那些指挥使的腰包,灭了郭四海,找谁要钱去啊,难道自己去抢吗?
郭四海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就是官军的白手套,朝廷的招安,其实郭四海早就想从了,正九品保义郎好歹也算是个出身了,但是那些指挥使怎么会让郭四海如愿,这年头这么好用的白手套也不好找啊,走个过场就回报朝廷说是郭四海拒绝了。
所以这个贵就与郭四海无缘了,但是高僧偏偏还说郭四海的儿子将来贵不可言,那怎么解释呢?
郭四海等人分析了半天也没有分析出来什么,龙生龙凤生龙,老鼠的儿子打地洞,郭胜将来注定只能是个海贼!
于是就有人提出,会不会郭胜将来会被朝廷招安做了大官!
这个说法很靠谱,也有实现的可能,例子就有不少,就像朱温,原本跟着黄巢造反,被招安后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做了皇帝,很符合贵不可言的说法!
就在众人沉浸在封王拜将的幻想中,就有人一盆冷水浇了下来,都特么别做白日梦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是那块料吗?高僧都说了,小少爷将来高中。。。,虽然没有说完就遭了天谴,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
众人纷纷询问高僧是什么意思?
那人也是得意非常,高僧说小少爷将来高中。。。,贵就应在这个高中二字!
郭四海恍然大悟,高中。。。,高中状元啊,高中了状元那可不就是贵不可言!这个比当皇帝要靠谱多了!
从此以后,“我儿有状元之才”便成了郭四海的口头禅,而郭四海的那些弟兄们也是纷纷宣扬:“我家小少爷得高僧看相,有状元之才!”
如果有豪杰询问是哪一位高僧,自己也想请高僧给自己儿子看个相。。。便会有人出来告之,高僧因为泄露天机,被老天爷掀起万丈巨浪给卷走了。。。
海上的豪杰都是非常迷信的,听说郭四海的儿子有高僧看相状元之才,那是纷纷来投,使得郭四海的势力暴增,也使得郭四海和他的弟兄们更是相信郭胜注定不凡!
郭四海寻思着儿子跟着自己一群大老粗漂在海上可中不了状元,于是金钱开道,为自己和儿子买了个身份,化名郭海!
有了身份的郭四海可不敢留在陆地上,于是骗儿子郭胜自己是海商,一年也就见几次面,每次见面都是让人把郭胜带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郭四海怕啊,自己的名声是越来越大,朝廷对自己的悬赏也是越来越高,难免就有豪杰有了想法,在陆地上自己可不是这些豪杰的对手,只有大海才能给郭四海安全感!
郭四海有钱啊,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导郭胜,而郭胜也不负众望,顺利通过了州试、省试,迈出了状元的关键一步,取得了上京赶考的资格!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
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但那是对权贵而言,郭胜可是凭实力考取的,郭四海也没这个路子。
“我儿有状元之才!”,这句话自从郭胜取得了上京赶考的资格后,已经被郭四海挂在嘴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