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如今的视角出发,对于共和国来说,黑森林、北方高原、乃至周边的群山,便已经足够在未来的数百年内支撑起整个族群的发展;
所以,对于更遥远北方区域的大陆主体,巨魔·精灵们还没有立即升起北上进行征服的念头。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就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紧锁国门,共和国对于北方的大陆主体部分依旧是有所诉求的。
这样的诉求体现在好几个方面,且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前瞻性行动;
其一,安全诉求;
共和国需要时刻监视北方诸种族的发展状况,从而明白自身族群在个体、群体战力方面,以及整体文化、科技水平,究竟在大陆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单从已知的情报来看,在自然科学理论探索、术法科技转换为生产力、以及个体平均战力等方面,共和国已经位于大陆尖端、甚至断档水平;
其具体表现为,反应仓武器、图腾在生产端的应用,数理化生等自然理论的体系化、学科化,以及由种族基础强度所决定的平均寿命、平均战力......等等。
而在术法于个体应用层面的多样性上、人口基数、以及最尖端强者数量等方面,则由于底蕴上的原因,和诸强族、顶尖魔兽想比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其具体表现在于:
于术法...
共和国巫医所掌握的术法能力所涉及的广度还不够;
巫医们只在自然相关的如‘植物’、‘声波’、‘金属’等领域处在领先的地位;
而与神秘相关的‘诅咒’、‘许愿’、‘欲望’等等领域,则还在基于‘生命科学’、‘概率学’等自然概念进行摸索研究。
此种差别的出现,原因基本上都在于文明发展、术法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同。
北地诸族通过来源未知的‘先祖之灵’等手段,实现了理论基础与现实应用的分离,从而避开了很多需要积累的过程;
但共和国巫医却出于谨慎,放弃了先祖之灵祭坛的建设。
此外,涅斯塔当初设计‘巫医道路’时,虽说在很多地方都用‘俺寻思’湖弄了过去,但本质上却还是受到了前世科学理念很深的影响;
而这样的理念,便催生出了用体系化的方法、去总结‘类法术扰动’的‘符文结构施法模式’,使共和国巫医在术法应用端、研究端,都变的更注重、乃至依赖其与自然科学的对照关系。
如此两相结合之下,很多北地诸族可以用‘黑箱’去实现的术法成果,便无法被放弃了先祖之灵、且崇尚明晰原理的巫医们所应用。
于人口....
共和国至今不过七万的人口,比之大陆强族那动辄数十近百万的人口、弱族数千万上亿的人口,实在是拿不出手。
于尖峰强者....
高等魔兽自不必去提,即便再次进阶的涅斯塔单对单也并非它们的对手;
而诸强族的顶尖力量虽说目击桉例极少,但似乎也不容小觑;
比如勐犸双王这等强者,巫医们就怀疑其身体也可以产出类似‘地窟狼细胞液’这等,能被用来培养精灵的高等资源;
此类强者的‘疑似存在’,也是共和国始终强调在北方的行动必须‘隐蔽’、‘守密’的原因之一;
同时,却也是希望北进的重要动力之一。
其二,探索诉求;
由于黑森林地区亘古以来的封闭性地域结构,南北之间在生物种群、文明道路等等方面,都有着相当显着的差异;
其中,‘生物种群’中包含了魔兽种群,此方面的差异会带来更多的未知类法术,从而促进共和国本身的术法科技的发展;
而文明道路的差异,则会造成政治军事、思想哲学、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异同,对于此类外族文明果实的收集,同样也有助于共和国自身文明底蕴的累积。
而对此二者相关情报的搜集,便是北方情报活动的重中之重。
其三,经济诉求;
此前符文议会所定‘北大陆通商贸易计划’,旨在开发北方诸族市场,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活化自身经济、获取外界特有资源。
其四,未来诉求;
共和国注定不会永远龟缩在群山之南,‘北上征服’在百年、数百年后必定成行;
对于巨魔·精灵来说这并非十分遥远的将来,反而是种完全可以想象的‘明天’;
所以,相关的准备亦是要从现在就开始未雨绸缪。
~~~~
基于这四点、以及其余很多为及言明的诉求,情报收集必然北方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情报探索部改组至今的近20年间,哪怕有十一、二年花费在了中转基站铺设上,但一系列情报搜集工作却也在同步进行、且可以说是颇具有成效的。
但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不能掩盖事业本身的困难,探索专员、联络专员在远方的工作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风险,都是需要不断做出改善的。
因此,更具野心的、对外探索专用‘装备’设计便提上了日程,且在图腾技术的支撑下获得了成功。
在设计工作中,符文议会、执政府专门召集了一批学者、正在休假的探索·联络专员,让他们根据前线工作之实际情况、再综合考虑共和国在北地的其余诉求,然后去思考应当赋予相关装备什么样的功能;
于是,许多可以实现的、不可以实现的思路被整理成册,然后统一交予巫医们、进行了以现状为基的取舍。
而在接下来的研究过后,几类承载着共和国极大抱负的产品就此应运而生.....
首先,是配发给一线的‘情报员专用图腾树’、简称‘情报树’;
既然是情报树,那最本职的‘声讯收发’业务必不可少,情报树在扎根并完全展开后,将有集成了相关领域的图腾‘收发室’作为工作的承载点。
于‘收’而言,收发室将始终保持持续性的监听;
当识别到带有特殊编码的声讯信息后,会通过全自动记录触手,把数字化的声讯编码、记录在可快速再生的刻板上;
且在每完成‘一页’的记录后,便会削去其表层进行单独保存,并在‘下一页’继续进行记录。
而‘发’的一端,则额外加入了来自‘地球’的灵感;
巫医们根据涅斯塔的设想,制造出了一个刻着0-9数字、以及巨魔语所有元辅音节、乃至标点符号的键盘,当情报员用‘打字’的方式将自身所需传达的讯息录入后,发送端的图腾就会将之以特殊的次声震频发送出去。
另外,接收端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
曾经,情报员所接受到的次声讯号都是以振幅波频的形式手动记录后,再通过波频-数字-音节-文字的顺序进行转译读取;
但在技术更精密的现在,文字的音节已经可以用次声波频的形式被发送;
而接收时,也可以通过图腾全自动的将其转换为相应音节、文字、乃至可以被识别的语音。
基于这项技术,广播、音乐、声报已经走入了民众们的日常当中,其余更多的应用方式,也正在根据生活经验一点点被摸索。
而到了情报系统这里,出于保密需求、图腾刻画面积限制等原因,这项技术被进行了一定的取舍;
在接收端,图腾群内部被舍去了将声讯直接转化为文字、乃至语音的功能,只选择将之解析到‘元辅音节对应之数字编码’这一步。
在发送端,也舍去了直接语音输入的功能,退而求其次的使用了‘打音节’的输入方式。
而当情报员把随身携带的、在本部备桉过的几个‘密码图腾’之一插入到对应卡槽后,音节会先被转化为数字编码,然后才被进行发送。
因此,当‘情报’抵达彼方时,接受端留下的记录信息便还是一个个数字,提供中转的联络员会直接把这一串数字发送往下一个中转站点;
只有当其最终抵达本部相关机构时,才会根据数字中的部分信息确认密码本、然后进行转译。
毫无疑问的,与‘收发’相关的这一系列技术、流程变革,对于大陆各地的情报·联络员们而言是个好消息;
其一,这样已经有所保留的收发、转译方式,大大简化了情报员、联络员们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兼顾其余事情。
其二,曾经必须占据图腾位的‘监听图腾’,已经不必是情报·联络员们的标配,省下来的图腾位可以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
而除了‘收发’这项与情报业务直接关联的功能外,‘情报树’还被赋予了其它几类辅助性质的能力,同样也成为了对情报一线有力的支撑。
比如,为了解决躲藏入掩体时、或有俘虏存在时的应急需求,巫医们使情报树拥有了更高效的水循环能力、一定的食物生产能力;
当情报员在掩体内躲避之时,可以通过停用一部分情报树的其余功能、转而启动寻常时会被关闭的此两项能力,使相应的养分化为维生补给所需,从而获得澹水、食物补充,延长自身‘苟命’的时间。
再比如,当情报员随身近战类武器损毁时,同样可以停用部分其余功能、来启动钢木武装生产舱,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等待后获得剑、匕首、矛等简单武器;
再再比如,为了让情报员获得更多的战术选择余地,情报树拥有了几种战斗、遮蔽类图腾的刻画能力,可以让情报员根据实际需求去调换自身所搭配的图腾。
此外,完全展开后的情报树将拥有更大的地下掩体空间,为情报员提供更舒适的休息环境。
再考虑到将来所需,情报树还会有相当有限的探矿功能,能够自主记录以扎根区域为中心、数公里内的岩层声波反馈;
每探测完一地的数据,其所记录的反馈信息、便会由情报员寻找合适的机会传回本部。
最后,为了让上述功能可以被最大程度的加以利用,情报树被赋予了一定限度内的‘便携性’...
情报树完全展开后,将在地底50米之下、花费时间生成12m*10m*7m规格的立方掩体空间;
其上方也堪称‘独木成林’,会在近两百平米内形成维持光合作用的树林;
而庞大无比的根系,亦会蔓延至更为广阔的地下土壤之中,汲取维持其各项功能、以及本身活性所需的必要养分。
如此庞大的一个体系,看似完全不可能具备任何‘便携性’可言,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情报树的最核心结构,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m*3m*3m的立方体,其内部多层次、立体的铭刻着所有功能性图腾;
且还有着一部分拓展插槽,被用来实现调换可刻画图腾、改变密码等目的。
而且,这个组件本身、亦由三个可以互相分离的部分构成....
其一,活性中心体;
其二,插槽型框架结构;
其三,诸多图腾板块;
这其中,活性中心体呈现为一个30cm直径的半中空球体,在需要时,其内部中空层会保留至多可以维持自身活性一个月的养分,从而被情报员随身携带着进行转移。
而‘插槽型框架’、以及诸多‘图腾板块’,则是一根根、或一块儿块儿,铭刻了相应图腾结构的可拆卸组件;
且因为立体铭刻的图腾在起效时,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要求,所以它们在组合成整体时并不会过于紧凑,所占用的空间会比堆叠码放时的实际占位大上约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在进行转移时,情报员就可以将它们全部装进小一些的背包或拉箱中,带上‘活性中心体’前往下一个预定地点。
到了需要展开时,中心体、框架、以及图腾板块,会被手动拼合、并自动融合成情报树核心组件,并于五天内快速形成足以用来声讯收发的初始结构、在半个月内拥有半数常规功能、在两个月内完全展开。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而上一个掩体处所留下的那些树林、地下空间、以及根系,也并不会因为失去核心结构而消失;
它们会像是自然产物那般继续存活下去,且当情报员拿着同一个核心组件、或者其他情报员拿着另一个核心组件,前来启用此处掩体时,可以利用已有结构、在几天内就使情报树重新获得全功率的所有功能。
以上,便是设计成熟的情报树,且本部在得到前几个‘手工’制造的样品后,很快便拥有对其核心组件之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流水线生产的能力,并进入了投送环节。
最初时,对外探索部打算分批次召回全部情报专员,让他们带着新装备再出发去工作;
但在权衡利弊之后,卓尔伲改变了这一计划,转而打算利用情报员的轮休制度去进行渐进式的更换。
于是,在其诞生以后的这几年间,一个个这样的核心组件,便随着休假结束的情报员、一同被送往了黑森林之外的大陆各区域,成为了共和国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的也只是‘情报一线专用装备’而已,巫医们针对声讯情报中转基站,也设计了相应的图腾装备。
在基站用图腾装备上,巫医们投注了更大的野心与对未来的展望,从其被赋予的功能来看,就能明白其本职的‘声讯中转’业务反倒是成为了一种附属。
~~~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自然现象都会伴随着发出一定的次声波段,无论是地震、还是火山爆发、还是高空气流的扰动、亦或者远在深海的波涛都是如此。
在此前,能够接收此类频段、并进行分析识别者,就只有极少数的进阶巫医而已;
绝大多数非进阶巫医、技术性巨魔,则因体质条件、图腾位、大脑运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无法去执行这项工作。
虽说随着涅斯塔的再次进阶、巫医道路之一二阶被确定了没有隐患,所以其余非进阶巫医的晋升之路也被放开;
可以预见的是,在此后的数年间那些有资质的巫医会陆续进阶,并得到接收、分析上述此生波段的能力。
但次声分析乃是一种需要大量时间去积累数据、并由此才能展开相应工作的庞杂事务,巫医们毕竟数量有限,在有更多急需他们力量之领域的情况下,不可能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注于此事之上。
因此,将这其中相应的‘接收’、‘记录’工作,从‘技术员’转换为‘铭刻了相应功能性图腾的术法植物’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如此,巫医们便可以通过对图腾的无限制加码,来增强接收端的灵敏度、可识别频段范围、并加快其记录速度。
而‘分析’这一部分,则可以交给日益增多的学者们去进行,并让他们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努力。
若说这样的分析究竟有什么用,那自然是有必要的....如果能在此方面更进一步,那便可以坐卧于黑森林而知全大陆、乃至远海的自然情报。
从源自高空的次声中,各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可以被得知;
在源自远海的频段中,各个不可踏至之地的海况、甚至海底魔兽的分布状况、乃至可能存在的其它大陆,也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被渐渐探知;
自源于地底的震动内,通过对其各种不同频段的分析,亦可以探知到相应地域的地质结构、甚至所含有的岩石成分,并获得与矿脉相关的信息。
但所有的这些,都必须要立足于如大海般庞大的数据、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归纳分析,才能从无到有的支撑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是,庞大而来源丰富的数据、便成为了最初的刚需;
而由此,巫医们便有了建立起一套、能够覆盖全大陆4.7亿平方公里面积的次声讯号接收系统的打算。
超低频次声讯号有着超长的传播路径,即便是位于大陆一南、一北的两座基站,也很有可能在相隔一段时间后,传来源自同一种自然现象的信号;
此外,自然背景当中的次声讯号是源源不断的,如果要全部进行转送、记录,那估计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出堆积出庞大到无法储存的数据量;
所以,这项研究会根据各种已知的情况在前期作出取舍、去分段进行。
而本部的分析者们,则需要在初期大量稍有头绪的数据中,一点点去摸索各类讯号的异同,并渐渐将‘已知范围’扩大、最终蔓延至更广的领域,从而逐步建立所需要的次声识别知识体系。
这必然会是一场漫长的赛跑,所需花费的时间或许会以百年、数百年来计,但巫医们认为是值得的,且正是因为预见了其中困难,所以才决定从现在就展开相应的奠基工作。
而这所谓‘次声讯号接收系统’的载体,便是计划中那一个个情报中转基站了....
计划中将要铺开的情报基站数量将达到一百二十座,其远远超过了现有的‘中转覆盖需求’,多出来的那些自然是因为有了如‘次声讯号接收系统’般新的使命。
在初期,即便很难分辨次声波段中、各类自然背景音各自代表着什么,但这些基站将还是会在除了用于情报中转的部分结构外,额外配置另一套能够自动回传自然背景音的图腾组件,将特定区域内所接收到的非情报类次声讯号,按照需求转送至本部。
而位于本部的学者、巫医们,便会以此为基础开始体系化、学科化总结的道路。
~~~
‘自然背景音’回送只是‘基站’所肩负的使命之一,这些比原计划增多了数倍不止的基站,还将被赋予另一项任务——为共和国将来的北进计划做准备。
作为添加此项任务的背景,巫医、执政府、军方一致认为,共和国陆战装备似乎有着向重型化、大型化、注重远程投射能力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将来,后勤必然会是战力完备与否的重要指标;
但与此同时,大陆的面积又过于庞大、地形也过于复杂。
综合来看,未来北进时可能会遭遇到的最大困难,便似乎是源自于装备运输不便、战力投放不及时等所造成的拖累。
虽说百、数百年间,共和国可能都没有北进的迫切需求,但相应的准备却也应该未雨绸缪了。
比如,探矿、造路等一系列先期工作....
而这些工作,也将被这120座分布大陆各处的基站所承担。
前者好说,基站会拥有源自于声波反馈的探矿能力,其主体将记录下所有已知金属化合物的基础声波反馈图像,并以其扎根点为中心、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对周遭数百上千公里直径内的区域,进行会随着时间的累积、递增其范围的探测。
后者,则是轨道线路的铺设;
巫医们对相关生长结构进行了调整,每个基站将朝最近的三座基站所在之方向,各自延伸出两条轨道线路;
这些轨道将具备相当高等的耐腐蚀性、强度、以及符合标准的规格结构,但也会因此而拖累其生长速度;
线路将会在地底浅层土壤中前行,于普通的土壤中延伸时、一个方向每天能前进约十五米左右。
当其延伸到距离最初的基站超过10公里后,钻头后方保留的图腾结构会自动催生出一个‘中转点’,在十公里地点形成树林、为已经继续延伸的轨道线路提供分支的、额外的养分供给。
线路的大致前进方向,能由驻守基站的联络员决定;
因此,在遇到大片的湖泊、沙漠、岩石地带、乃至翻越困难的山脉时,联络员可以远程暂停其前进,然后将相关地形消息上报、由本部决定轨道线路的后续生长方向。
一旦未来这些线路全部贯通,共和国就将能拥有一套、可覆盖百个基站的双向简易轨道线路。
当到了它们需要被启用之时,线路会以十公里、十公里的分段抬出地表,之后只需要由路基铺设车、枕木铺设车沿线走上一遭,就能收获完整的轨道交通线路;
即便以现在的技术而言,巫医们也能利用图腾制造出这两种可以在只有轨道、没有路基的线路上行驶的专用工程车,另还有它们各自配套的原料供应系统;
也即是说,现在其实就已经初步具备了此类施工能力;
假如将时间再向后推移、放到需要北进之时,或许共和国已经有了更先进、更便捷的相关技术。
所以,只要没有‘传送门’这类逆天术法的出现,那这将会耗费百多年去铺设的轨道线路,就无需担心将来的启用问题。
而一旦有了这些轨道、再辅以此间所得到的金属矿脉信息,那便已经可以想象将来北进时的情景了.....
点,有遍布整个大陆的屯兵、物资生产基地;
线,内有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系统相连,外有大海航运支撑;
面,则是百座、乃至将来更多基站,所共同形成的闭合区域。
如此一来,又何愁北进时的后勤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