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秦时小说家 >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孙子十三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孙子十三

秦时小说家正文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孙子十三“项燕将军,于谁为师似是不为重要,师尊通贯百家之学,不外就仕,一心治学而已。”
“且楚国之内,近年来非儒者所居之所。”
有感项燕此言,小天明心思灵动,仍为稚嫩的面容上,浅浅一笑,而后语落。
凡所问,必有所谋。
问自己的师承,一者不外乎探询自己的来历,二来便是想要对自己的师尊打主意,那些……自己还是可以避开的。
“儒家之人不外就仕?”
项燕不急不躁,看向子明,面上哑然一笑。
诸夏间,最想要入世的便是儒生,而在这少年的口中,其师尊倒是不想要入仕,当然,儒家之地的确有些人不入仕。
那些人才是儒家的核心群体之一。
“大父,这家伙今日纯粹就是来羞辱楚国的。”
“儒者居于楚国的多了去,想要仕于楚国的人也多了去,何有这家伙之言。”
不远处的项籍又是忍不住了。
看着那正和大父闲谈的家伙,就是不住的烦躁,如果不是大父拦阻,早就再次上前,与其一战,今日虽没有机会了。
它日,自己也不会放过的。
“哈哈。”
“罢了,罢了,你这少年见识、眼界真的很不错,你师尊在儒家怕不是无名之人,现在的楚国……的确不合儒家之人入。”
项燕又是大笑,对着孙儿扫了一眼。
仅此一点,籍儿就不如眼前这个少年多矣,起码对于楚国上下的了解,这个少年人要超过籍儿不少的。
目下,楚国国政略有不稳,且诸子百家正面临秦国的打击,一举一动,都有莫大的影响,果然儒家士子入楚。
绝对是一大把柄,接下来魏国若然撑持不住,那么齐鲁之地,直接落在秦国眼前,盘踞其内的儒家也会受到直接打击。
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外出就仕。
且……这子明的师尊还很有可能是儒家孟轲子一脉的,以自己所得的消息,儒家内部的其余七脉中,倒是有不少弟子就仕。
“你师尊通贯百家之学,可知兵家之学?”
忽而,旁侧的项籍再次出言,脚步缓缓近前,面上为之一喜。
刚才大父也说了,使用自己和龙且最强之力,都未能够击败对方,可……对方既然是儒家之人,又口出狂言其师尊通晓百家之学。
而自己对于儒家与兵家也有很深的了解,即如此,心中一动,脆然一语。
“当然。”
小天明不知那个项籍又想要做什么,此人称呼项燕为大父,果然嫡系后裔,尽管如此,还是拱手一礼。
“你呢?”
项籍面上又是神秘一笑。
“读过几本兵书、兵策。”
小天明颔首,咸阳宫内的守藏室之中,几近汇聚诸夏数百年来的所有兵家之书,而且还有诸夏许多名将的诠释。
护国学宫那边就算多,也只是多了一些简介之类,原本都留在咸阳宫的,那些兵书与兵策的字数都不算多。
是故,阅览过不少。
“《孙子十三篇》如何?”
项籍再次近前一两部,直接说道自己最常读的兵法,孙武留下的十三篇在项籍看来,实在是精妙,实在是博大精深。
其后的孙膑虽也不差,相对比之下,还是更喜欢孙武的十三篇。
“读过。”
小天明再次颔首,不明白眼前这个项籍想要做什么。
一侧的残剑、飞雪二人亦是相视一眼,不明白这个项氏一族的后辈想要做什么,武道之上,他不是天明的对手。
莫不想要在文韬之道上找回来?
可相较之武道,残剑二人觉得小天明似乎在文韬一道上更好,毕竟儒家伏念先生近三年在咸阳宫教导,不是普通的教导。
再加上咸阳宫的王族之人,寻常之人也能够受益良多。
“孙子曾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你觉此言何解?”
甚喜《孙子十三篇》,项籍瞪着一双明亮大眼,紧紧盯着那可恶的家伙,语落数句,想要听听对方如何诠释。
果然狗屁不通,再来好好羞辱其一番。
“你觉如何?”
小天明视线微转,落在项籍身上,不明白项籍此举是为了什么?让自己解释《孙子十三篇》?还是有着其它的目的。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兵道以堂正之势推进,奇谋相辅,每日、每时、每科尽皆不同。”
“是故,正奇相合无穷无尽,虚实相合无穷无尽,此之谓兵战之妙,行军之时,兵不在多,自生大势,顺势而为,则无可匹敌。”
“辅以正合奇策,则无军不破,为将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此之谓孙子大妙。”
项籍手中短枪仍在,孙子的这一篇自己很喜欢,而且大父也时常对自己说,行军打仗要正奇相合。
何为正!
便是恢宏堂正之师,便是将大军整治安稳如一人!
何为奇!
不仅仅为奇谋,更是要造出对于己方有利的大势,诚如是,则当年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败秦国五十万大军不是难事。
果然自己掌握其中精髓,同样可以十万腾龙军团精锐对抗秦国数十万大军!
这便是自己对孙子所悟。
不知道眼前这个家伙如何言语,果然说不出来一二,则虚妄而已,定要好好的教训他一顿,儒家好好研究礼仪就行了。
还自称学贯百家,可笑至极!
“嗯。”
旁侧的残剑闻此,深以为然,兵家的正奇之道,实则变幻无穷的,根据地方的种种不同,使得每一次的军略有所不同。
而后汇聚大势,强压推进。
数十年来,将这一点做的最好的,当数秦国武安君白起,其人拥兵,无论是兵力比自己多的,还是比自己少的。
尽皆如此,凝练霸道之势,两军未曾交战,则地方大势衰落,以堂正大军推进,奇谋相辅,无物不成。
项燕闻此,不住颔首,籍儿总算没有忘记自己往常的教诲,能够将孙子这一篇领略如此,将来可为名将。
项氏一族后继有人!
项燕心中宽慰,而后,好奇的目光落在儒家子明身上,不知道儒家是如何诠释孙子这一篇的,《孙子十三篇》流传兵家诸人。
每一人对其的诠释都不同,百家各有精妙传承。
道家看到了阴阳轮转无穷。
墨家看到了虚实相合,可为兼爱,可为非攻。
农家亦是如此。
“兵家有四道!”
“观你之言,可为兵形势至极,它日可为名将。”
“兵形势着,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诸般种种贵在避实击虚,兵贵神速。”
“《孙子·九地》一语,是故始如****,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形者难以更改,然大势在手。”
小天明面上为之笑意扩散,迎着诸人看过来的目光,又是一笑,拱手对着那家伙一礼,听其言,完全就相当符合咸阳宫内将兵家化归四道之一的兵形势之道。
果然如此,一生可为名将。
“避实击虚,兵贵神速,后发而先至!”
“此言甚好。”
闻此,项籍面上陡然一喜,口中喃喃低语,若有所悟。
“兵家四道!”
“你之言倒是有些像秦国护国学宫内流出来之言,儒家连这些都知道?”
相对于孙儿的喜不自胜,项燕却是苍老的眉目挑动,饶有深意的看着这儒家子明一眼,关于兵家四道之说,百多年来就隐约有了。
只是划分的不是很明显。
自从秦国建造护国学宫之后,项燕一直在关注那里,每隔一段时间,便是有相关的零散讯息从哪里传出来。
故而,于兵家四道更深一层诠释,也有了解,受益良多。
那些东西堪为机要,眼前的少年人竟然知晓!
其人……似乎比自己所想的更不简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