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 第九百三十一章 渤海电子惊变

第九百三十一章 渤海电子惊变

江宇拿出一本新台历放在办公桌上,凝视着台历第一页把鲜红的一字。
他重生后已经十二年了,这时间过得确实有些想流水,一转眼就十多年过去了。
上一世的九七年,他还在乡机械厂上班,他从机械厂出来开始开修理部就是九七年的下半年。
他辞职开了一个修理部,先从修理轮胎跑电焊做起,到二零零零年开始修理机动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什么的。
一直到他重生前,就没转行过。
虽然上一世在尖山乡,他也算是成功人士,但是和这一世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集团和村里企业去年的报表已经送到,就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
但他却没有去看一眼。
那上面的东西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不管是盈利了三十亿还是五十亿还是一百亿,似乎区别已经不大了。
虽然江宇对集团的盈利不怎么在意,但今年不管是集团还是村里企业的盈利都在提高。
村里企业盈利幅度的提高不大,毕竟还是那些老项目,一年的盈利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但是威来集团的盈利却在节节攀升,毕竟不时有新产品和新项目产生新的盈利点。
今年电子产品终于占据了威来集团收入的第一集团。
手机销售了一百多万部,实现利润五十亿元。
而VCDDVD的销售更是高达二百万台,为集团盈利了三十亿元。
电子部门以八十亿元的利润占据了第一的宝座。
汽车部门今年则上升到了盈利第二的位置,各种车辆加在一起,实现了六十亿元的利润。
其中卖出十万辆的新世纪自己就盈利了二十亿元。
雷鸣车虽然只卖了五万辆出去,但也盈利的十五亿元。
毕竟它的售价最贵,利润也最高,虽然销量不高。
销量最高的是微面,十五万辆的销量,但它因为是一款合资车,利润有。崧辽的一半儿,而且一辆车利润堪堪一万,也只是盈利了七八亿元。
其他汽车包括外面的分厂的利润,加在一起也有十几亿元。
如果再算是电动车的利润,车辆部门和电子部门的利润几乎不相上下。
以微弱的差距处于次席位置。
服装部门今年退居第三,虽然也有四十亿元的利润,但仅有电子部门一半儿的利润。
在往下,就是威来化工厂和一些配件产生的十多亿的利润。
集团去年总盈利在二百一十亿上下。
江宇只是看了看最后的数字,然后就把报表束之高阁了。
他现在的资产是六百多亿元,听着不少,但如果按照世界货币米元来衡量的话,他的资产就变成了七十多亿,似乎也没几个钱的样子。
这些钱如果不加以利用,基本就是一串数字而已。
该把这些钱头到什么领域去呢?
江宇正在思考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
江宇拿起电话:喂!您好!哪位?
江总!你是江总吗?
我是江宇,您是...
我的徐家树!
渤海电子光刻机项目部的徐家树。
徐部长您好您好!您有什么事儿?
江总!我们整个光刻机部门被撤了。
啊!被撤了?你确定?
我们已经接到放假的通知了,不但我们,集成电路部门的命运和我们一样,他们也被放假了。
这可是大事儿了,渤海电子集团撤销了光刻机和集成
电路部门,这是要闹哪样?
这是吴潇的决定?
吴总国八月份就得了一种不算太好的病,已经决定病退了。他得病后,电子部门任命了一个新的集团经理,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他到厂已经三个月了,说市场上有的是光刻机和芯片出售,为什么渤海集团每年还要每年花费近亿元研究这些东西,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所以他决定撤掉光刻机和芯片部门,有需要就从国际市场上买。
江宇眼前浮现出三个字:贸工技。
这是又一个联想出现了吗?
吴潇病退了,新来的人显然是一个造不如买的代表,那么他解散渤海电子的光刻机和集成电路部门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两个部门一年没有什么产出,还有花费上亿元。
在贸工技人的眼里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
那你们有没有提出自己的建议什么的?
没用!对方一意孤行,我感觉他就是想把渤海电子搅合黄了。
不能这么说,人的理念不同而已,那你们这两个部门都放假了,没说将来怎么办?
说是等消息。
给你们发工资吗?
百分之六十。
等同于发生活费了。
等消息的结果有两种,一种的短暂的等待然后安排新的工作岗位。
一种就是无限期的等待下去,一直等到花儿也谢了。
不管什么结果,对徐家树的光刻机部门和杨成邦的芯片部门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们是科研人员,转岗无疑于自费武功,长时间的等待更是如此。
那你们有什么计划?
我和杨成邦在一起三天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只好找你了。
你们两个部门一共有多少科研人员?
一千多吧!我们部门有五百多人,杨成邦部门大概也差不多。
这些人你们能召集起来吗?
应该没问题。
徐部长!你和杨部长商议一下,如果大家愿意就到我这里来吧,我成立一个芯片光刻机研发中心,让你们继续做你们原来的研究,至于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我保证只比你们渤海集团强就是了。
这两个项目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坚决不能扔,如果扔了这么多年就白研究了。
好!我们商议一下。
如果杨部长没意见,你们着急员工开会的时候,通知我一下,我过去看看。
这是很重要的大事情,江宇觉得自己必须亲自去一趟。
如果他们愿意让他们到东河来,他成立一个研究院...
不对!为啥非要人家到东河来?
在渤海买块地皮建个研究所不就行了吗,他们还不用背井离乡,就在渤海进行研究不更好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