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
热门推荐:
当大道寺政繁看到成田氏长来的时候,他心里清楚自己恐怕真的要死了。
望着走到自己面前的成田氏长,大道寺政繁嘲讽道“下总守是来为我送行的吗?听说你在上野就直接降了右大将,你怎么对得起先殿对你的恩德?”
成田氏长本来确实是来送老同事一程的,可是被他这么一说顿时感到一丝不适,对着他说道“听闻您刚刚也向右大将祈求饶恕,前一段时还想要与其议和,你就对得起先殿了吗?”
“你!...我...我已经为北条氏尽忠到了最后一刻...”
面对成田氏长的反驳,大道寺政繁想要反驳,可是却被正好出来的秀家听到了。
他的话音未落,秀家的声音就在后面响起“骏河守的忠心当真的日月可见,如此我更要成全你的忠义之名了。”
说罢对着身后的真田信繁说道“你等下询问一下这边负责看押骏河守的武士,务必把今日的故事完整的、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不得更改。”
真田信繁跟在秀家身后笑着回答道“臣,遵命。”
大道寺政繁听到秀家这样的安排,脸色瞬间变成了猪肝色,毕竟这个时候生死是小,自己明洁是大啊。
可是秀家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转头看下成田氏长说道“下总守,骏河守似乎还有未竟的事儿。毕竟同僚一场,你去帮帮他,好让他安心去尽忠义。”
大道寺政繁于成田氏长与秀家了解不深,还不清楚秀家说话的习惯,秀家的反讽让两人很不舒服。
大道寺政繁原本还想要挣扎,不过见秀家已经丝毫不给他生的机会,只得恳请秀家宽恕大道寺家。
秀家知道石田三成正在围攻河越城,河越城的结局必然不会很美好,因此只是模棱两可的说道“骏河守忠义之名流芳百世,你的儿子想必也能得到各家追捧吧。”
见到秀家迟迟不肯给出承诺,大道寺政繁无奈的摇了摇头,仰天长叹留下辞世诗后自裁,而成田氏长则成为他的介错人,及时为他减少痛苦。
在大道寺政繁的首级被砍下后,秀家便命人将首级处理好后快马送去河越城外石田三成本阵。
大道寺政繁的首级一旦送达河越城,石田三成就必须结束对河越城的水攻。
要知道他此次是为了立威,将关东诸将聚集在自己身边水淹河越城。
大道寺政繁这边没有结束的时候,他怎么攻城都是应该的。但是一旦忍城这边分出胜负,不论是大道寺政繁投降还是被杀,他都需要停止对河越的攻势,再次派人入城询问投降的意见。
如果城内值守的大道寺直重选择投降,他就必须无条件接受,不然就有欺压关东豪族这样不好的名声,甚至会因此连累到秀吉。
真不是秀家坑他,秀家已经尽可能的为他拖延时间了,秀家此前还劝说他水攻岩付城,是他一意孤行要水攻河越的,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
至于说秀家把大道寺政繁放回去这种事儿更不可能,就依照大道寺政繁这个性格,回到河越之后很可能直接投降了,那不是把功劳白白让给石田三成嘛。
所以,事情演变成这样,只能说是一个无奈的结局。
对于忍城的处置,秀家交给了成田氏长自己负责。毕竟到现在为止,秀家都还没有确立新的封赏安排,那么他依旧是投降的忍城城主。
况且秀家已经与其敲定了联姻的事儿,那么成田氏长就算是本家的一门众了,让他把手自己的后路,自己也可以放心。
那些被俘的近2000俘虏,
秀家是不可能就这么放走的,忍城的地理位置和城防基础是很不错的,正好可以趁着水堀排空的这个机会大修一遍忍城。
至于修筑忍城的方桉和计划,秀家让成田氏长与明石景亲一同讨论议定。
是的,在忍城攻陷之后,秀家便将在上野的明石景亲召了回来,忍城位于关东之中,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正好可以由其一同驻守。
在处理完忍城的事儿后,秀家便再次启程,沿着荒川南下,将部队撒出去扫荡武藏的诸多小城,而主力则直奔武藏另一座核心城岩付城而去。
岩付城是武藏中部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堡,最早的历史观点认为他是在1457年,为了对抗古河城的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由扇谷上杉持朝及其家臣太田道真、太田道灌父子与江户城、河越城一起建造的。
但是自新世纪一来,根据记载1478年古河公方下属的忍城主成田显泰的父亲成田自耕斋正等筑城的史料的发现,也有成田氏筑城说。
两种观点对立的主要原因在于,史料中都提到了“正等”和“显泰”两个名字,由于记录不详,不能确认其全名,因此有了各自猜想。
而原始派别认为,在新发现的史料中作为筑城者的“正等”是指法名为“正等”的而是法名正等的太田道真。
而“显泰”也不是成田显泰,而是长尾忠景的三男,后来成为了太田道真的养子的太田资常。
不管这个城究竟是谁筑的,后来都流转到了太田道灌手中,后来江户、岩付太田氏分家,并经过一轮流转最终被太田资正继承。
最初,其与父亲太田康资、兄长太田资显同于扇谷上杉氏仕官。
天文5年父亲死后、由兄长继承家督、由于资正和资显相处不睦、就离开岩付城前往舅舅难波田宪重的松山城居住。
之后、兄长投靠相模国的北条氏、资正则与宪重仍然仕于扇谷上杉氏。
天文6年、难波田宪重与北条氏战争,失去了3个儿子及外甥隼人正、资正就成为宪重婿养子,并取得松山城的继承权。
天文15年,主君上杉朝定在与北条氏康的河越夜战中被讨死、扇谷上杉氏灭亡。太田资正退出松山城、暂时在横濑氏支配下的上野新田安顿。
天文16年9月,趁北条氏不备急袭松山城并将之夺回。
同年10月兄长死去,12月趁当主不在时进攻岩付城、以军事实力继承家督,随即遭到北条方反击。
因为松山城守备上田朝直遭到北条氏寝返的缘故,天文17年1月,太田资正向北条氏降伏。
相模北条氏与甲斐武田氏、骏河今川氏三国同盟后,关东后北条氏与越后上杉氏之间的抗争随之展开。
资正当时为北条家臣、北条氏康考量资正乃名门太田家的末裔,名目上也是古河公方足利义氏的家臣,于是将女儿嫁给资正的嫡男氏资。
但是永禄3年,越后国上杉谦信率领关东大军包围小田原城,资正叛变成为上杉军一方,从北条氏离反。
永禄7年,安房的里见义尧应上杉谦信之邀挥军下总,打算从背后骚扰北条氏。
太田资正亦率军支持里见军,双方在市川北方的国府台决战,但里见太田联军大败。
所幸5月经由上总酒井胤治的支援下,仍保住了岩付城。7月资正前往密会了里见氏,但亲北条派的儿子氏资在北条氏康的策划下,趁机联合北条氏将弟弟|原政景幽禁,顺势占领了岩付城,正式将资正追放。
永禄10年,太田氏资在上总国发生的三船山合战中战死。
由于氏资无子,北条氏便直接掌管岩渤恰l煺8年,由北条氏直之弟太田源五郎继任城主,在他逝世后则由另一弟弟太田氏房继承。
至此,北条氏终于把岩付城彻底规入统辖之下。
历史上很多人很奇怪,北条氏明明在老虎还在甲斐晒屁股的时候就已经占据了尹豆、相模、武藏三国,之后更发展至上野和下总部分,为什么兜兜转转40年,却还没有扩大出去。
其实从北条氏处理太田氏的过程可见一斑,武藏这个地方实在是鱼龙混杂,当地的武士太根深蒂固。
关东与信浓不同,信浓这边主要是村上、小笠原等大名在,老虎打赢了这些敌人可以顺势接管领内。
而关东不论是上杉还是足利,当初都是被派到这里监视关东诸侯的大名,类似于大陆古代的刺史,关东的本质依旧是在这些万余石左右诸侯统治之下的。
这也就导致即便北条氏攻灭的扇谷上杉氏,逼降了关东公方,依旧需要面对领内此起彼伏的降叛豪族。
换句话说就是,关东豪族在关东又有极大的话语权。
这也使得北条氏自氏康开始改变了蛇吞鲸的策略,改为稳步推进,逐步消化的策略。
而从单单一个太田氏就消化了近20年来看,北条氏这样的安排确实严重拖慢了北条氏扩张的步伐。
作为后世者来说,不能说北条氏这样的策略是对是错,北条氏确实通过这样的变化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他的骨子里依旧是分封体制,这就导致这个政体有些四不像。
在扩张或者势力庞大的时候或许看不到问题,但是当秀吉和上杉谦信南下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政体居然集合了集权和分封两边的缺点。
如今,由于北条氏房在小田原城协防,岩渤窃蛴伤的宿老尹达房实负责守备。
根据前面的情报,岩付城内有守军400骑和农兵千余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人数应当不会超过2000人,而秀家这边的兵力达到2.4万众。
岩付城的城防修筑的非常有意思,他利用元荒川的旧河道,及河川中间的河间洲修筑了一座三面临水的城堡,西侧没有水堀的位置在外围也学小田原城设置了总构作为外围防线,而在东侧有一条小道,连接荒川对岸。
这座城修的非常漂亮,城防结构有点类似厩桥城。相比忍城城池各城垣更为紧密,不想忍城那样松散,即便失去了水堀的保护依然是一座坚固的平山城。
而且岩付城本是就建筑在荒川边上的土山上,而周围都是平地,岩付城是周围唯一的制高点,秀家也不能像忍城那样站在制高点进行指挥作战。
在这个荒川还没有改道的年代,岩付城的好你想象不到,他既拥有绝好的地势和地理位置,有没有江户城那样头痛的饮用水问题,以至于秀家在亲眼见到此城的那一刻,就有了要将他作为即将统治关东的本城的想法。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将岩付城拿下之后再说。uu看书
岩付城的守军只有不足2000人,而秀家的兵力20倍于其,直接沿着荒川两岸布阵,13门火炮全部布置在西侧,对着岩付城直接炮击。
同时铁炮足轻、枪足轻在武士的指挥下从西侧对其发动进攻,在上午就将外围脊够髌啤
随后阵地前移,秀家命令拆出脊鼓诘牟糠址课荩堆砌起2米高的炮台以对岩付城本城进行炮击。
进攻岩付城的主力部队依旧由左久间盛政和小笠原秀贞负责,秀家炮火的支援下,当天傍晚时分就攻入岩付城大手口,进入三之丸。
秀家本想命令大炮前移,继续对二至丸、本丸进行炮击,不过守城的尹达房实也意识到自己守不住岩付城了,以切腹为条件,请求换来全城的性命。
秀家确实欣赏这个人才,不仅准许了其保全全城性命的要求,更是许诺将其收为家臣。
秀家本打算岩付城落成之后转道向东攻略下总,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石田三成从河越城送来书信。
在书信中赞扬了秀家忍城攻略的迅速,以及处置大道寺家的问题,秀家从他的字里行间中看不出一丝情绪,好似只是在称述事实和问题,但是秀家总觉得石田三成在怪罪自己。
秀家在读完石田三成的信件之后总觉得过意不去,毕竟搞砸了别人的show,因此回信说让其考虑随自己攻略下总的想法。
但是秀家没想到,并没有等到信件返回,反而分到了带着关东诸侯的石田三成亲自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