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备前宰相 > 第六十八章 北陆大转封

第六十八章 北陆大转封

,备前宰相
天正十一年四月23日,随着北之庄城的巨响,柴田胜家的野望就此终结。
作为老派的战国武士,柴田胜家的人品和能力毋庸置疑,其作为织田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独领一方的军团大名是绝对合格的。
但是他不能向秀吉一样包容别国大名,对领内做到一视同仁,再想前进一步,触摸天下权柄,就有些力不能及了。
随着这个重要对手的灭亡,羽柴秀吉的人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近了。
秀吉没有在北之庄浪费时间,第二日就率领部队继续北上进攻越北和加贺。
对于秀吉来说,此时的他需要争分夺秒的,从柴田这个曾经的巨人身上,吸取养分。
因为宇喜多军减员过大,伤兵也多,因此被秀吉留在北之庄城修整。
秀吉对于越北和加贺的评定非常迅速,4月29日秀吉在越中富山城接受了越中国主佐佐成政的投降。
此前,秀吉曾经和越后的上杉景胜联合,以越中之地为许诺,让他出兵牵制柴田胜家,结果上杉景胜被佐佐成政闷头暴揍,同时刚刚有些压下去的新发田重家又在越后发起叛乱,使得上杉景胜只得回师越后评定新发田之乱。
秀吉将派石田三成和增田长盛两人,将自己已经平定北陆的消息报知上杉景胜,并责备景胜之前没能出兵越中是违反了两家同盟的约定,同盟就此终止。
此时的上杉景胜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是选择不再继续与秀吉的同盟,但随时会遭到已经占有了北陆的羽柴秀吉的进攻;
二是向秀吉致歉并申请继续延续同盟,但双方的关系可就不像之前的对等关系,秀吉必然会对自己狮子大开口,因此景胜陷入两难的境地。
他希望可以拖一拖,观察一下局势在做决定。
而秀吉在越中与佐佐成政会面时候,也对着佐佐成政许诺,会以他为先锋,平定越后会把越后分给他的空头支票。
作为新发田重家的主要支持者,佐佐成政乐开了花,写信给远在越后北部的新发田重家,要他来觐见秀吉。
5月1日,秀吉回答北之庄城,召开对讨伐柴田胜家的评定大会。
首先就是作为降臣的安堵仪式,作为北陆头名的佐佐成政,在上交女儿为人质后获得了越中30万石的安堵;
派在第二位的是前田利家,以能登获得了能登北部的加封,封为七尾城20万石;
第三名,金森长近,获封越中福光城+加贺部分6万石;
第四名,不破光治,在前田利家的中介下,获得龙门山城33000石安堵。
其他小豪族不论。
随后,秀吉开始对本领内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最先封赏的乃是秀吉的亲弟弟羽柴秀长。
尽管在前面北之庄城之战时候,两人因为阿市小姐是事情吵了一架,但是秀吉还是很感念这个老兄弟的帮助。
因此将他从但马此隅城6.5万石转封越前北之庄城,获得丹生、足羽、大野、坂井、吉田、今立六郡,加加贺南部河北、石川两郡合计50万石封给了自己的兄弟。
其实此前秀吉曾经找秀家谈过,他认为北陆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镇守,询问秀家的意见。
秀家觉得秀吉的意思或许是想要将自己移封到北陆震慑宵小,可是秀家已经在领内搞了这么久的改革,实在不愿意贸然移封到不熟悉的地方去。
因此秀家向秀吉举荐了羽柴秀长转封北陆,没有什么是比亲兄弟更能让秀吉放心的了。
而且秀长此人确实一直勤勤恳恳帮助秀吉多年,此前作为信长的直臣,因为同宗大哥秀吉出任军团长,秀长一直被信长压着赏格,到现在还是但马此隅6.5万石,确实需要给与他身份向对应的封地了。
作为贱岳之战的阵代大将,秀长确实凭借出色的指挥使得军势不溃,最终为秀吉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所以尽管此前,兄弟俩因为阿市夫人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但是秀吉依然给与了自己兄弟极高的封赏。
历史上的秀吉,此时正面临德川家康和织田信孝的威胁,同时贱岳之战确实属于惨胜,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消化北陆的胜利果实,值得选择接纳分封在当地的织田家旧臣的效忠。
为了使得他们不抱有抵触心理,秀家只能将织田家的老大哥丹羽长秀分封在此给与他90万石的安堵,后来增加道102万石。
但是,各位扪心自问一下,丹羽长秀的功勋真配得上这么大的领地吗?
所以在丹羽长秀去世后,秀吉随便找了个由头将丹羽家消减为12万石。
秀吉本来想就此将北陆入藏化,可是1585年6月正是秀吉讨伐北陆佐佐成政,又与德川家康斗争的最激烈的时候。
出于稳定北陆大名的想法,秀吉只能再次捏着鼻子,选择前田利家代管北陆,或许他本来想法是如丹羽长秀一样,在前田利家死后再找个由头将虚高的石高削去。
可惜,人家活得比他就,而且临时前的秀吉,需要拉拢前田利家照顾自己唯一的儿子丰臣秀赖,至此秀吉的计划彻底破产。
只是如今局势与历史已经不同,历史上的宇喜家只有45万石的领地,又的主弱臣强的时候,只能成为秀家的兵员地。
如今的秀吉身后有宇喜多家70万石作为后盾,在贱岳之战中以及小的损失,创造了辉煌的胜利。
此前的清州会议之上,他获得的话语权又比历史上更多,秀吉有信心将北陆臣从化,因此采纳了秀家的建议,将羽柴秀长转封至北之庄城。
由羽柴秀长的天领增封起头,在场诸位的好胜心都被激了起来,他们想要知道获得贱岳一番功,为秀吉战胜柴田胜家奠定基础的宇喜多秀家会获得多少赏赐。
可惜,让大家失望了,没有获得任何实质上的加封,也许秀吉自己都觉得这样不足以表彰秀家的功绩,他将此战中获得的战利品的1/3转交给了秀家,秀家特别要了武具部分,因此获得了各类具足1600领,铁炮600挺。另外还有铜钱1万贯金银1000两。
果然,天底下最发财的生意还是不劳而获的战争财,以羽柴家的战争频率,只有连战连捷才使这个战争机器运转下去。
尽管大家都很疑惑,为什么就连秀吉都成了的贱岳第一功,居然没有没有获得增封,只获得了钱财的赏赐,但是都不敢在这个场合去提这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丹羽长秀也被安排在了家臣众这一块进行赏赐,以若狭小滨为本据,取消转封伊势的决定,获得了越前敦贺、南条两郡以及江北伊香、浅井两郡的增封,总石高变为25万石。
秀吉的这个行为,其实是在用天量的增封利益,试探丹羽长秀的态度,如果他可以顺势承认封赏,就等于承认了自己作为秀吉的臣从,反之,秀吉也能提前对他有所防备。
只是此时丹羽长秀并不在此,作为织田家内颇具声望的大名,丹羽长秀从来都不是秀吉的下属,贱岳之战之所以帮助秀吉讨伐柴田,完全是因为织田信孝从他手中夺走了三法师的缘故。
贱岳之战结束之后,丹羽长秀并没有参与北陆的征讨,而是选择回到安土,处理织田家的政务,或许此刻只有在安土城,他丹羽长秀还是当初那个织田家的第一奉行吧。
由于作为逆臣的织田信孝还没有被评定,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最终的评定,秀吉自己直领的家臣封赏也没有公布,大家都知道,此次封赏只是秀吉对于北陆实力的重新分配罢了。
就当大家都觉得已经结束的时候,秀吉在一旁开口说道“嘛,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八郎说要用他的贱岳一番功换取佐久间全族的性命,既然八郎这么说了,那么......”
秀吉看向坐在秀家身后的佐久间盛政道“盛政,就由你作为家主,领有加贺江沼郡大圣寺5万石吧。”
宇喜多秀家和佐久间盛政都没有想到,秀吉会将佐久间盛政封为单独大名。
当日秀家将佐久间盛政救下,与他坦白了心声,佐久间看着这个可以做自己儿子的男人,不仅战胜了自己,还明白自己的苦楚,当即愿意降服于秀家帐下。
秀家也分坦白的告诉他只能给他1万石左右的安堵,相比较他在加贺小松12万石的领地相比缩小了不是一点半点,但是佐久间盛政并没有嫌弃。
如今听到秀吉将佐久间安排在加贺5万石,秀家和盛政都有些惊讶,盛政已经向秀家行过臣从礼,因此将目光看向秀家,询问他的意见。
尽管秀家不是很明白秀吉的意思,但是还是点了点头,示意佐久间盛政接下赏赐,因此佐久间盛政就此成为秀吉的家臣,领有加贺大圣寺城5万石的安堵,成为秀吉对家臣安排的最后一人。
不要小看这个赏赐顺序,作为越后“叛军”,前田、佐佐成政、金森长近、不破光治等人都是在第一幕接受的赏赐,类似于献俘后得到君王的宽恕。
而佐久间盛政作为贱岳之战时候,柴田军绝对的枪头,却被秀吉放在臣从大名的位置进行安堵,尽管石高进行了缩水,但这就是把你当做自己人看待了啊!以前的事情就算全部揭过了。
前田利家等人无不用热切的眼神看着走到中间,接受秀吉赏赐的佐久间盛政。心中不免纳闷,难道秀吉是个O,打他越很他越爱?
直到军议散去,秀家才有机会向秀吉提出自己的疑问。
秀吉笑着说道“我想清楚了,虽然表面上看我讨死了柴田胜家是佐久间兄弟最大的仇人,但是实际上柴田的旧臣谁都可能反叛,只有他们兄弟不会背叛我。”
“我听了秀家你对木山城之战的描述,我认为作为贱岳之战绝对的枪头,佐久间盛政出力颇多,但是其身后的前田等大名却仿佛游离在战场之外一样。”
“佐久间盛政是继承修理心性的武士,而又左恰恰在茂山出卖了他们兄弟和柴田胜家。你们说,相比于我堂堂正正的战胜修理,盛政是更恨我还是又左呢。”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他封在河北郡,直接与佐佐成政和前田利家接触,以为屏障?”秀家继续不解的问道。
“因为他还没有完全驯服啊!盛政是一头猛虎,用好了北陆即可安定,用不好,北陆就需要再打一战了。所以我把他放在小一郎的领地内,让小一郎替我看着他。使得他只能为我所用,而不会被前田等人影响。”
秀家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秀长却拍打秀家的肩膀笑着说道“你别听兄长说的头头是道,他昨天不是这么说的,他昨天说:八郎出力这么多,一点石高都没有增封,如今还要割一块地给佐久间,实在过意不去,所以才将佐久间安排到了我的领内。”
秀吉听了秀长的拆台,秀吉连忙说道“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今天我相通了这个道理不行吗?”
秀长捂着嘴巴偷笑道“怕是兄长你咨询了一下官兵卫的意见,这些都是官兵卫和你说的把。你昨天只是运气好,正好把盛政封在大圣寺罢了。”
“啊~小一郎,你瞎说什么呢,没看到八郎还在这里吗!看我不好好教训你。”
秀家看着两个40多岁的老小儿,无奈的笑了,不管怎么说,秀家的此次北陆攻略就此结束,而明天也将开赴美浓战场,替织田信长教育一下他的好儿子了。
————————————————
备注:本月28/29两天因为考试,提前请假停更,望担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