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332章 隔岸观火斩梁皇

正文 第332章 隔岸观火斩梁皇

  第332章隔岸观火斩梁皇


  “陛下,唐军撤兵了。”


  梁璿欣喜万分的入宫,向还在醉生梦死的梁师都报告喜讯。


  自从杀了李正宝后,梁师都反而更加颓丧,他也曾经是个枭雄,否则也不可能在隋末之时趁乱而起,割据了朔方十年,虽说这是他认突厥做爹换来的,但当年隋末之时,多少好汉起兵,如今还有谁尚在?


  梁师都很清楚,大梁完了。


  去年突厥大举入侵,劫掠关内陇右,可大唐毕竟几乎一统天下,而且最后也还狠狠歼灭了突厥一些兵马,打的颉利请和撤兵,大唐损失并不大。


  可他梁师都不同,现在就剩下这么点地盘,这么点人口。


  这次被唐军这般攻掠,突厥一兵不发,他也只能坚壁清野龟缩城中,任由唐人劫掠人口牲畜,毁坏村庄庄稼。


  唐军退了又如何?


  梁国根基毁了。


  梁师都给梁璿倒了杯酒,“来,皇兄,干一杯。”


  梁洛仁也赶来宫中。


  “皇弟,来,一起干一杯。”


  梁洛仁看到满身酒气的二人,皱起眉头。


  “陛下,唐军主力已经撤退,但武怀玉还带着三千余骑在城外,唐人气焰十分嚣张,完全没把我们大梁放在眼中,区区三千骑就敢在我们眼皮底下耀武扬威,臣请求率兵出城歼灭他们。”


  梁璿不屑的嘲讽,“大将军莫要轻敌,焉知这不是唐人的诡计?万一唐人暗埋伏兵,等你出城,到时伏击,大将军可想过后果?”


  “陛下,难道我大梁现在连三千唐军都不敢战了,任他们这般在我都城下嚣张?”


  梁师都颓废的叹道,“不要理他们就是了,三千骑兵,就让他呆在那,还能骑马飞进城么?”


  不管梁洛仁如何请战,梁师都不肯。


  对他来说,打赢这三千唐骑又如何?


  万一中计,那可能被唐军杀个回马枪,甚至攻进朔方城来,他现在不想冒那个险了,只想着捱一天是一天。


  梁洛仁劝说,梁师都一句都听不下去了,挥手让梁洛仁退下。


  待他走后,梁璿对着醉熏熏的梁师都道,“陛下,臣查到,梁洛仁妻兄冯端与李正宝暗中往来密切,牵涉谋反。”


  “查。”梁师都冷冷道。


  “冯端是梁洛仁妻兄,二人不仅是亲戚,而且冯端一直是梁洛仁心腹,臣不敢轻易动他。”


  “朕让你查,梁洛仁还敢阻拦不成?”


  ······


  梁洛仁出宫后,到城头巡视一圈。


  站在城上,看着城外唐军连营已经小了很多。


  可三千余唐骑依然很嚣张,完全没把朔方三城的梁军放眼里,仍然驻扎原地,没有后退半步。


  他们还吹角擂鼓的展开日常骑射训练,甚至还欢呼声不断。


  冯端站在他身后,看着这一幕很愤怒。


  “区区三千余骑,如此嚣张,可陛下居然不许我们出城攻击。”


  梁洛仁咬着牙没说话。


  “大王,唐军几万人的时候,不让我们出击,现在只有几千人还不让我们出击,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们就任由这些唐军如入无人之境,把咱们梁国诸郡劫掠一遍,然后满载而归,连个屁都不敢放?”


  “这样下去,早晚要亡。”


  “慎言。”梁洛仁斥责,“注意你的言行。”


  冯端很是不服气,他说的是许多梁国将士的心声,他们都是当年跟着梁师都一起举兵反隋的,十年征战,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太多心血,如今眼看着这大梁国一天天衰败,他们也急,更不甘心。


  可皇帝不让他们战。


  敢擅自出战者死。


  梁洛仁转身下城,冯端等部将跟随。


  “大王,我不相信李正宝杨凌他们会通敌叛梁,他们死的很冤枉,都是梁璿那奸臣进谗冤杀的。”


  “是啊,大王,如今朝廷都是梁璿这等奸佞之人把持,陛下整日呆在深宫之中,早就被蒙蔽了。”


  “大王,李正宝杨凌他们被诛,多少人也被牵连,我担心这样下去,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


  诸将劝说。


  可梁洛仁还是摇头,“不会的,”


  他是皇帝的堂弟,他为大梁出生入死,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如今国危,皇兄应当更要倚重他这个族人。


  况且梁璿也是他堂兄,梁睿杀李正宝,杀杨凌,总不能对自己下手。


  这大梁,毕竟姓梁。


  午后。


  城外唐营出来一支骑兵,径直来到城下。


  “城上的人听着,今日的一百石粮、一百只羊,该给了。”


  “赶紧的莫要耽误。”


  唐军的要求让城头上的守军很愤怒。


  平时天天索要粮食和羊也就算了,现在就剩下这几千唐骑,也还敢来勒索?


  岂有此理。


  梁洛仁听到禀报,也是气的不轻。


  “不给,再敢聒噪,直接放箭!”


  可是没多久,宫里来使。


  皇帝旨意,照例赏赐唐军。


  虽仅剩下三千来骑,依然赐羊百口,粮百石。


  梁洛仁看着车群、粮车要出城,气的大声叫停。


  “谁也许开城门。”


  “大王,这是陛下旨意。”


  “我现在就去面圣,请陛下收回成命。”


  梁洛仁气冲冲的骑马赶去皇宫,可皇帝已经醉的不醒人事,梁璿看到他,只是不屑的嘲讽,“大将军倒是管的挺宽。”


  “左仆射难道不觉得耻辱?”


  “大将军还是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吧,还是说大将军现在连圣旨都敢不遵?”


  梁洛仁无功而返,心里憋着一股怒火,可刚回来,发现部将们全都胀红了脸,一个个满眼愤怒。


  “怎么回事?”


  “大王,陛下派人把冯大将军等十余人抓走了,说冯大将军跟李正宝谋逆。”


  “放屁!”梁洛仁大怒。


  “人带哪去了?”


  “大理寺狱!”


  梁洛仁直接点了亲兵营,便赶去抢人。


  可大理寺狱门前,梁璿也早有准备,派出禁军重重守卫,甚至还摆上了柜马尖桩。


  “把冯端等交出来!”梁洛仁怒喝。


  大理寺卿出来,他是冯璿之子,面对梁洛仁这个堂叔却是毫无尊敬,不屑的道,“我大理寺奉旨拿人,审讯谋反奸逆,梁大将军若是不想牵连其中,还是赶紧离开。”


  “放人!”梁洛仁大喝。


  “大将军是要谋反作乱吗?”大理寺卿一声大喝,“弓弩手准备,敢有人再往前半步,杀无赦!”


  双方剑拔弩张。


  梁洛仁不肯后退。


  大理寺卿更是嚣张不已。


  对峙了足有半个多时辰,右仆射陆季览带着皇帝圣旨赶到,让梁洛仁立即入宫,命他部下全部散去。


  梁洛仁随使者入宫。


  梁师都红着眼睛直接训斥,“你想干什么,你想要干什么,要谋反作乱吗?”


  “陛下,臣对陛下对大梁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冯端当年也是跟着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一样的忠心耿耿,今天梁璿这奸臣冤枉冯端与李正宝谋反,这绝不可能。


  陛下,梁璿是奸臣,臣请陛下诛杀此贼,此贼一日不除,我大梁永无宁日啊。”


  “臣敢担保冯端绝无谋反之举,就是李正宝,一向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没有谋反,一切都是梁璿诬陷!”


  “放肆!”


  梁师都红着眼睛,“李正宝是朕亲自斩杀,你说他是冤枉的?那么多人检举告发,甚至有他和杨凌等与唐人通敌密信,也都是冤枉的?”


  “冯端是你妻兄,但冯端暗里跟李正宝往来,你知不知?”


  “还是说,你也与李正宝一样,早就在谋划退路了?”


  面对堂兄的质问,梁洛仁很伤心。


  “陛下,臣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可梁师都现在谁都不信。


  “梁璿已经查到冯端许多罪证,你就不要再插手此事了,”


  “还有,你交出兵符印信,回家好好反省,为何身边之人通敌叛乱,你却毫不知情。”


  梁洛仁不肯奉旨,犟在那里。


  梁师都愤怒的瞪着他,“你也要谋反吗?”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来人,把梁洛仁拉出去,杖一百,削夺官爵,罢为庶人。”


  皇帝指着这个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念在往日情义,朕饶你一命。”


  梁洛仁被禁卫架出宫,宫门公开杖责。


  足足打了一百军棍,虽然行刑禁军没下死手,可也把脊背都打烂了,最后被亲兵抬着回府的。


  趴在榻上,梁洛仁愤愤难平,为大梁出生入死,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兄弟们被下狱囚禁,随时可能问斩,而他也被杖责一百,废为庶人。


  夜。


  一个不速之客突然拜访。


  来者是禁军大将辛獠儿,一个山胡出身的悍将,也是当年起兵的老兄弟,此人向来对梁师都忠心耿耿。


  见他半夜来访,梁洛仁很意外。


  “是陛下让你来的?”


  “不。”


  辛獠儿摇头,看着梁洛仁的惨状,长声叹气,“梁兄,大梁国完了。”


  梁洛仁也只能苦笑。


  辛獠儿也没多废话,开门见山,直言大梁完了,没的救了,如今皇帝昏聩,奸臣当道,更重要的是天下大势已归李唐,连突厥现在都自顾不暇了,他们也当顺势。


  “你也通唐?”


  “不,我一直对陛下忠心耿耿,就跟你一样,李正宝、杨凌、冯端,其实我们都是对陛下忠心不二,可陛下却不信任我们,李正宝、杨凌被杀,冯端下狱,如今你也贬废,下一个也许就是我了。


  如今区区三千唐骑,就能堵住大梁都城之门,你说这大梁还有什么出路?”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起降了吧,咱们献城降唐,起码也能保全性命和家小。”


  梁洛仁对这大逆不道的话也只能苦笑,并没有指责,“我如今一介庶民,甚至趴在榻上动弹不得,我能做什么?”


  “大王站出来振臂一呼,自然会应者云集,我在宫中率禁军兄弟内应,我们拿下昏君,诛杀奸臣,然后开城迎武怀玉入城,”


  梁洛仁犹豫了一会,最终咬牙点头。


  他曾对梁师都忠心耿耿,为大梁抛头颅洒热血,可如今被这般辜负。


  两人一番秘议。


  随后各自开始联络人马,此时的朔方早就暗流涌动,有这两人带头,很快就有许多人愿意加入,尤其是李正宝、杨凌等旧部,大批被杀后,幸存下来的也多被贬被罚,满腔怨气。


  串连非常的迅速和成功。


  有人是已经看透梁国要亡,只想早点上岸,也有人是对梁国有怨,想要报复。


  彭瘸子和昆仑奴、赫连金珠等这些密谍更是在搅浑水。


  几日后。


  七月初七。


  深夜。


  各方势力突然发难,他们头系白色抹额,手臂扎白巾,从各处起事,朔方三城同时大乱。


  执掌宫中禁卫的辛獠儿,更是率着心腹直突梁师都寝宫。


  正在睡梦中的梁师都被惊醒。


  “唐军杀进城了吗?”


  全副披挂的辛獠儿率心腹上前。


  “陛下,三城大乱,臣等来向陛下借一物平乱。”


  “是要兵符圣旨吗?”


  “不,借陛下首级一用!”


  辛獠儿说完,拔剑上前。


  梁师都大惊,“你们要谋反?”


  “我们已经归附大唐,现在是要为大唐讨逆平乱!”


  “辛獠儿,朕待你不薄,你当年不过是一山胡奴隶,是朕救了你。”


  “现在说那些还有什么用呢?”辛獠儿不理会。


  “慢,给朕留一个全尸!”梁师都请求。


  可辛獠儿只是嘲讽的瞧了他一眼,“你当年也是一员悍将,可瞧瞧你现在的样子,酒色掏空身子,肥胖如猪,留这全尸有何用?”


  说完,辛獠儿再不让梁师都废话,快步上前,一剑刺中他的胸口,梁师都惨叫倒下,辛獠儿挥剑割下他首级,提着他的脑袋,他满脸兴奋。


  仰天长啸。


  辛獠儿提着梁师都的脑袋,一路砍杀。


  一些原本还忠于皇帝的将士,看到皇帝的脑袋,都知大势已去,纷纷投降,不少人转身也加入辛獠儿队伍。


  三城到处喊杀之声。


  梁洛仁虽伤重,却也坚持上马指挥。


  一直杀到天明。


  天亮。


  朔方城门打开。


  梁洛仁、辛獠儿、冯端诸将,率众献城投降。


  梁洛仁更是提着梁师都、梁璿、陆季览等首级出降。


  城外。


  唐营昨夜也是全副武装一夜未眠,隔岸观火看了一夜热闹。


  武怀玉早知昨夜的内乱,很淡定的等到天明。


  梁洛仁昨夜其实乱起后就开了城门,但武怀玉根本没率兵入城。


  三千骑兵暗夜入城,万一有诈,也很危险,就算没诈,他也不愿意让唐军精骑入城乱战受伤亡。


  倒不如坐等天明。


  以他掌握的消息,梁洛仁他们赢面极大。


  果然,一切如他预料,唐军隔岸观火,一兵一卒未伤,白捡朔方三城。


  “梁将军大义灭亲,解救三城水火,高义!”


  梁洛仁跪伏献首献城。


  朔方三城献,梁军降,梁国灭。


  武怀玉接受了梁国的国玺、梁师都首级等,接受了梁军投降。


  “苏将军,你带兵入城,接管三城城防。”


  “刘将军、崔将军,你们负责受降整编朔方军,精选八千出来,余皆发一笔钱粮就地遣散。”


  “段参军,你带人接管朔方城中府库、档案,负责登记城中官吏、将校档案等。”


  “刘参军,你立即给杨段樊李几位总管报捷。”


  给长安天子的报捷,则武怀玉亲自来写。


  梁师都已灭,朔方城已收,不过夏绥银还有不少州县城堡还在坚守,现在需要给杨恭仁段德操樊兴他们通知,让他们招降各城。


  梁师都都没了,大梁国也没了,这各地的守军也只能投降。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啊。”


  崔义玄无比惊叹,武怀玉要留下,说可能策反梁洛仁,崔义玄被段纶留下协助,他觉得这不太可能,可没想到真成了。


  苏烈也很兴奋,他是很信任怀玉的,可也没想到这次居然没费唐军一兵一卒事就成了。


  留下的三千余唐军,无一不振奋,虽然他们没动手,可这最后灭国斩王的功绩,可是落到他们头上的啊,这论功,可比一般的战功高多了,所有人这次都能记功授勋,甚至直接晋阶授官。


  那些先撤一步的各道兵马,可就错过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