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崛起,从1900开始 > 第355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355章 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沙勒和彭左等势力的彻底毁灭,英方放弃了对煤山镇矿区的管辖,直接交由陈天华全权负责。他现在是名符其实,这大片山区的新主人,大boSS。新基地建设的最后一点阻力也消失了,按照他自己的初步设想,开始了实时推进。趁着许云媛、廖云鹏他们在组建自治区政务班子,以及煤山镇公所的重建,招聘之际,陈天华下令突击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是九月初,离十一月入冬还有二个月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大赶快上。他一声令下,新军混成标团的两个营,以及团部直属各部,共计一千五百余名官兵,他们是首批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第一个目标,是煤山镇通向槐坎镇之间的道路,采用两头动工向中间靠拢的方式。突击营从煤山镇往东南方修筑,护卫营加标团机关直属部队,从槐坎镇往西北修。目标要求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道路宽敞平实,必须要能让载重的牛骡车辆,以及骑兵能顺利快速通过。因为时下没有水泥,但有建筑用高标石灰,陈天华跟工程师们集体讨论,采用以大石条为路基,中间铺上一层碎石,上面是沙子渗入石灰浆铺面,其硬实度可比后世的沥青路面。这种筑路工序与工艺,被自治区政务委确定为今后筑路要求和督察验收标准。以许云媛、廖云鹏、郑坤为首的自由区政府,见军队积极参与到民生事业中,也发动各个村子的青壮年劳力,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民工每天每人能领到二块银洋的酬劳,还管中午一顿饱饭。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修路大军的民工急剧增加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青壮年劳力。加上一个标团的官兵,现场有五千人在劳动,一哄而上,场面失控,人又展不开,劳动效率不高。筑路两旁还有许多妇女们,做起了吃喝的小生意,一派既热闹,但又有点乱哄哄的景象。这种情形把管理民工机构的负责人,郑坤等人吓得不轻。按照民工三千人的整数算,一天就是六千银元的工钱,到入冬前的二个月时间里,那特么的是三十六万块银元!还要中午那顿吃喝的费用!玛的,坚决不能再增加人员,而且还要分流出去做别的事情才对。政务委的人,像郑坤等就担心标统大人李兴鸿,会指使手下人打黑枪。这政务委太败家了。新军官兵们对此有很大意见。他们每天干得重活,普通兵卒一个月才八块银元,就算补贴二块,拢总才十块,只比民工多吃一顿饭而已,待遇差别巨大!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劳动力呢?刚刚掌握了两块区域的控制权,政务委刚成立,陈天华就要求政务委颁布政令。第一号政令,就是立刻销毁田地里的罂粟和种子,每家每户主动上交阿片和吸食工具,主动送大烟鬼到军营宪兵队报到。所有阿片制造机器,都被炸成了碎片。这一政令由罗二虎的宪兵队负责监督,谁要是敢私藏阿片和吸食工具,或拒不执行者,杀无赦。对于这点,没有回旋的余地!明珍和于凤等人,拿着照相机,把这一幕幕的画面全都拍摄下来,并写成专题投到上海申报馆。按照陈天华的意思,这些图文是充满正能量的东西,要积极宣传,希望有识之士站出来,从而推动全民禁烟。既然以后不能种植罂粟,那些山民们总得找点挣钱的门路,一天不干活不会怎么样,一天不吃饭就饿得慌!这个修路的机会就不错,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为啥不出来挣工钱呢?再说,筑路的待遇真不错,每天二块,还管中午一顿饱饭!军火库里的那些炸药,这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天天都是轰隆隆的爆炸声,很多危险的山坡被定向爆破,硬生生的炸出了一条路,新军中有精通爆破的工兵。“把民工人员都组织好,军民分开施工,分片分块任务落实,可以实行包干的做法,偷奸耍滑或验收不合格的就地罚款。”陈天华看了这种情况也着急,他大声对廖云鹏和郑坤他们吼叫道。他可不希望军队里为此事闹出点情绪出来。政务委作出的决定,他不好干涉,只能从任务量和工作量上去严格要求。时间就是金钱,因为要赶在入冬之前完工,很多工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特别是桥梁,因为太多的山沟和山涧。工程师们发明了一个损招,那些沟壑既然无法通行,他们就干脆开山放炮,将山石直接压上土,加上石灰浆和石块建一座石坝。下面留出若干个用于通水的石孔。至于以后的事情,现在不用考虑!要建基地和发展经济,路是首当其冲的。说起来容易,等修好了勉强可以通行的道路,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这还不能算是很规范的大道,这跟后世的高标水泥路面没法比,但这样质量的路,陈天华和政务委的首脑们已经觉得很满意。当地老百姓更是赞不绝口。现在新军基地有了,军民两用的牧马场,采用中心场与各地分场的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战马与牛羊饲养相结合方式。牧马场里,采用以户为单位承包饲养,多养多得,而户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几个小家庭合伙。军队经过整训的一千五百多人,突击营主要负责槐坎镇和煤山镇两地的工矿企业,为他们保驾护航。护卫营则深入到基层各乡村,牧马场和矿区,分区域驻军护卫。这种管辖方式称之为长短结合,分散又相对集中。铁路沿线保卫,各车站等有铁路警察负责,还有宪兵负责纪律与惩戒。自治区政府也在积极运转,除了大搞基本建设之外,还要发展经济,逐渐减少补贴,达到自给自足。他们在征求陈天华意见的情况下,发动山民搞开荒坧地,并依据农艺师指导,在山田里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红薯,棉花,油菜,时令疏菜和果树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