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钢也在看新闻,听到陈江海的回答,他的脸上全是冷笑。都说陈江海如何如何的厉害,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陈江海一上来就认错的态度,让很多人看到了诚意。表明自己的立场之后,陈江海便请记者们开始提问。“陈总,我想知道这件事秋海接下来会怎么处理?”一个记者站起来问道。陈江海微微一笑:“这件事已经处理完毕了,出现故障的冰箱都已经安排维修人员,连夜赶赴修好,不能修的我们都安排拉回来,并在第一时间重新发货,确保各地能够及时用上冷藏设备。”听到陈江海的回答,在场的那些记者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从昨天到今天,短短一天不到,这件事就解决了?陈江海见没人发问,便继续说道:“所以这次的意外,并不会影响冷链计划的实行,广大需要特效药的孩子们,依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下好了,整个会场都在一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众多记者们此时忍不住想到,大哥,你这什么都做好了,还叫我们来干嘛呢!陈江海见没人发问,便笑着说道:“有问题的记者朋友,可以随时提问。”听到陈江海这话,在场记者都是木若呆鸡。还问什么?还有什么好问的?问你们秋海为什么能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还是问秋海的执行力为什么会强?原本记者们来,为的是秋海质量问题的事,想要找到一个爆点,最好能够直接上头条。都说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其实这话不完全正确。准确的来说,真正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其实就是这帮媒体工作者们。没想到的是,陈江海根本就没给他们这个机会。既然质量问题的事情报道不了了,那就退而求其次,转变思路报道一下秋海这快速的维修售后服务吧!接下来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点来进行的。陈江海在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淡然笑容。事情的进展,似乎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次危机公关总算是胜利了一半。希望接下来的工作能够顺利,那么这次意外反倒会成为秋海一次正面宣传。甚至某种程度下,会给其他冰箱厂家带来压力。看着电视里的问题,李天钢的脸色一片铁青,难看到了极点。此时西子门的各个部门,正在热火朝天的完成李天钢交代的任务。可是,看着电视里的陈江海,李天钢忽然觉得很讽刺。陈江海这样做的话,等于李天刚之前安排的一切,现在看来都是一个笑话。一想到这个,李天刚的脸色就更加难看了。很快,原本抱着看热闹的李天钢,愤愤把电视给关掉了。他现在真不想看到屏幕上从容不迫的陈江海,总感觉他的笑容,就是在嘲讽他一样。关掉电视后,李天钢立马给公司秘书打了个电话。“小李,通知所有部门的人,把他们手上在做的事全部停下来。”听到这个消息,秘书小李十分诧异,连忙问道:“李总,是所有人的任务都停下来吗?”李天钢沉声说道:“没错,就是所有人!现在、立刻、马上通知他们。”说完,李天钢就直接把电话挂掉了。看来,李天钢今天一天的心情,恐怕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了。……记者会结束后,陈江海回到了办公室里面。此时,岳宏盛和金智江已经在等着他了。冰箱质量问题的事件可以说告一段落,但想要完全解决这件事,那就必须让秋海冰箱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天把岳宏盛他们找来,陈江海要说的就是这件事。陈江海提出的观点十分的简单,那就是一定要把冰箱的质量做到极致,让市面上所有的冰箱,都只能望尘莫及。听到这个要求后,金智江却是皱起了眉头。想要把质量做好,那成本肯定是要上去的,秋海现在进行这个冷链计划,都是自己出钱的,如果成本再上升的话,那就意味着亏得更多。另外还有一点,秋海现在的冰箱其实完全是合格的。在金智江看来,继续把质量往上提,实在没有这个必要。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多组织几个维修队。这样做的成本,会比陈江海所说的提升质量低很多。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成本这个重要的因素,金智江必须考虑进去。金智江也没有犹豫,直接把他的想法都告诉了陈江海。对于这个建议,陈江海当场就给否决了。在陈江海看来,金智江的看法简直大错特错。维修队和直营店的主要目的,还是售后。按照金智江的做法,那这两个部门就成了救火队员了。这跟陈江海成立这两个部门的初衷不符。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不管什么时候,质量永远是要摆在首位的事。冰箱会出现问题,说明它还不够完善,秋海可以朝着这一方面继续研究下去,而不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就一味逃避。这同样也违背他办企业的理念。陈江海皱着眉头说:“不就是一点成本吗?秋海缺这点钱吗?”“还有,你说我们的产品是完全按照市面上的质量标准来的,那它出了问题,说明这个标准也是错的!”“以后,咱们秋海的产品,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同类产品的质量标杆,大家购买同类商品的时候,要下意识的以咱们秋海的产品作为比较。”“你们要记住一个理念: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咱们要做一流的企业,就要去做标准的制定者,而不是遵循者。”关于质量这一块,陈江海从来都不会吝啬。不管投入多少的人力和物力,只要能把这个标准做好,那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第三天,关于海冰箱质量问题的报道,便上了所有报纸的头条。让很多人诧异的是,这次报道的重点并不是秋海冰箱质量的问题。大部分报纸的重点内容,是秋海应对这次危机的速度。可以说,秋海这一次进行了完美的危机公关,在这些媒体记者看来,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这一点,从各大报纸的标题上就能看得出来。《一天之内,我们能做什么?秋海又做了什么?》《二十四小时,秋海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答卷。》《秋海速度,华夏需要这样的速度!》《秋海,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责任的企业》《这样苛求质量,谁还能超越?》总之,所有报纸基本上都在夸秋海,冰箱质量的问题,也就没有人再提起。就算有的报纸上刊登了这件事情,可看的人并没有多少。就在当天,不少媒体直接组织人员去到偏远山区,专门报道秋海冷链计划的进展程度。这样一来的话,原本的一场危机就消弭于无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