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

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

  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


  区区一个秦国的医者,却知道他如此之多的隐秘消息。甚至连丰段蓄意投毒,如此绝密之事都了如指掌。


  他还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医者吗?


  不,显而易见他并不是。


  “先生在此地恭候李某多时,当不至于只为了在此处与李某故弄玄虚吧?”


  “还请先生赐教。”


  很显然,李然如今究竟是想知道什么,那就完全取决于医和能与他说些什么。


  于是他拱手而揖,像极了后生晚辈向先贤请教的模样。


  见状,医和神色微静,目光旋即变得淡然起来。


  “呵呵,大人既精于周礼,当知自周兴以来,周公制礼作乐而注《周易》,自此巫、医、卜、乐四职皆成礼乐之秩守,循天道以规万民,尊天理以谏百君。上游于勋贵,下教于百姓。”


  如今这医和所说的,乃是“周公制礼作乐以安天下”之事,这倒也是实情。要说这巫、医、卜、乐,乃至各国的史官,这些人也确实都是所谓“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在周朝建立伊始,这群人就犹如后世所谓的“大法官”一般,是阐释“天道”的权威。同时,又是周公用以控制各诸侯国,了解其第一手情报的重要机构。


  用后世的概念来理解,就是既抓了各国的“思政”工作,又抓了“督查”工作。


  然而,问题不在于医和说的这些东西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他说的这些与他现在这个“包打听”又到底是有何关联呢?


  说到此处,只听那医和又是来了一个顿挫,并是紧接着来了一声长叹:


  “哎…只可惜,如今周道中陨,礼坏乐崩,自平王始,我等秩守之徒皆已不附于周矣。”


  “不过,又所幸天道不绝,宗周虽崩,然礼乐教化却已历经百年,天下之人仍是对我秩守之人无不仰赖。各国勋贵,大小之事,亦皆问于我等。故而,我等四秩守之所见所闻,甚为广博。加之,我四秩守之职,本就是同气连枝,互通有无的。因此,我等所谏之言,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能够是多有成验,此绝非我等有占卜之异能,实为推敲衍算之功也!”


  原来,这巫、医、卜、乐等世袭之职,虽是如今随着王权的衰弱亦日渐消弭,可这并不代表这帮人就完全消失了。


  恰恰相反,他们这些人,时至今日依旧是能时常游走于上,又往往遍布于野,故而其势力也算不得小。


  拿后世的话来讲,这实际上就等同于一张自上而下的大情报网络,而置身其中的人,也大都能由此而得益。


  “哦?如此说来,这便是你们如今的生存之道咯?”


  李然闻声,面上略带思索之色。


  医和亦是不禁点头言道:


  “呵呵,实属无奈。如今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辈四守之人若想不仰仗宗周而想继续立足于世,便唯有此法,方得苟存啊。”


  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人多力量大。


  巫、医、卜、乐等人虽已不比宗周春秋鼎盛之时,可他们胜在人多,而且毕竟勋贵之人做决策时又多有依赖,所以,他们游走于上层,自然而然得到的信息也是更多。


  随后,他们这些人再相互之间互通有无,那他们所能知道的也就更多了。


  有了这一基础,他们随后再卖弄点玄学,推衍一番,以襄助权贵,亦或是民众做出抉择,那自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营生方式。


  也正是因为如此,医和才能对李然的来历如此的了如指掌,也对郑邑之中丰段蓄意投毒之事知之甚详。


  “原来竟是如此.”


  这些事,即便是李然也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时不免恍然。


  “那…先生今日故意在晋侯面前说起那句:‘良臣将死’,为的便是要引李某入彀?”


  很显然,方才医和在大殿上的那些话,便是做得了一个局。


  而医和一开始便在驿馆外等他,这说明医和也是早就有了此计划。


  只不过,他这里面究竟是作着何种的打算,李然到现在依旧是一头雾水。


  “呵呵,大人聪慧,世所罕见。既是如此,那在下便直言了。”


  “大人年纪虽轻,但如今涉世已深,所遇之人也多为权贵,如鲁之叔孙,郑之子产,晋之叔向。这些权贵如今对大人皆是深信不疑的。大人所谋之事,又大都与他们可谓是志趣相投。”


  “然则各国权贵,无论秦晋,皆多为利己。这些人也只为一邦而谋,而非志于天下。大人心怀高远,比肩鸿鹄,只造福一方,恐怕绝非大人之格局啊。”


  话到这里,医和忽的停住了,一双眸子泛着犀利目光,停留在李然脸上。


  如此赤裸裸的夸赞,李然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若说因为这点夸赞,就能让他李然忘乎所以,那只怕也是不现实。


  “呵呵,先生谬赞,然愧不敢当。”


  而伴随着这些个赞美之辞,李然也是顺带着是听出了医和的另一层意思来。


  “大人不必自谦,在下今日既在此特地恭候,那自是有一番计较的。”


  “而今天下,诸侯列国,战乱频起,列国互伐,黎庶涂炭。大人既是游于列国之间,想必对此也是早已有所见闻。”


  “若大人不弃,在下可为大人差使。得吾等襄助,大人届时于各国行事亦可顺遂一些,不知大人岂有意乎?”


  是的,医和此番在晋侯面前故意引起李然的注意,又在驿馆恭候李然的到来,为的便是想拉李然入伙。


  他们有着天下第一手的情报资料,若是果真得了这个助力,那对李然而言那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当然,主要是他们打出的旗号也非常的高大尚:“非为一邦,而为天下”。


  那意思就是,在他们的眼里,无论秦晋还是齐楚,其实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们不会因为是各为其主,而忘记了他们的宗旨。


  这倒是与李然的“后现代观念”有了几分契合。


  “且慢,那你们为何是寻到李某呢?李某而今已是如此的炙手可热了?”


  饶是李然,也不由对这种拉拢显得有些兴奋,但也仅限于兴奋,他的思绪还是十分清晰的。


  面对医和的拉拢,李然虽说也有些暗自窃喜。毕竟,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他终究还是不清楚,医和所说的这个团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或者说一个什么样性质的组织?


  这年头,各种情报组织与间谍网络于各国之间纵横交错,这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如同与他李然早已结下了梁子的季氏,竖牛和丰段,这三人的背后,显然也是潜藏着一股极大的,尚未可知的势力的。


  而作为穿越者的李然,他自然更明白,这即将诞生的儒家,墨家,本来也就是从这些个代表各个阶层的组织当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