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你就是那个刚刚得到红杉树5亿美元投资,公司被估值为50亿美元的华国公司的创始人?”
“呃,没错,如果没有第二家华国公司被红杉树以这个估值投资的话……”
不过斯特罗姆的震惊还远未停止,他听到何洛继续说道:
“另外,作为投资人,我也在美利坚投资了一家公司,或许他们的app你也使用过,这家公司叫做,我是他们的早期投资人,同时也是联合创始人之一,只是因为我自己在华国的创业的原因,目前并不会参与这家公司的运营。”
何洛知道美利坚人和华国人不同,他们更喜欢直截了当的谈话方式,因此表现出自己的实力,更有可能获得他们的赞赏和肯定,因此他此时并不像是在华国国内低调的风格,而是直接秀出了肌肉,毕竟此时他对对方的创业项目也有了想法。
“谈谈你的项目吧,我看到你是准备做一个分享照片和视频的网站?”
何洛把话题转到了斯特罗姆的创业项目上。
“是的wrence,我本来是想做一个基于地理位置,让用户把相册进行分享的网站。我之前就对摄影感兴趣,当我想自己创业的时候,就立刻有了这个想法。我把这个网站命名为burbn,不过目前看来发展的并不好,因为目前fa都在做类似的事情,特别是foursquare,发展的更好。”
斯特罗姆有些低落的说道。
“那你现在有投资人了吗?”
“我的网站现在只是个雏形,不过史蒂文先生倒是对我的创意有些兴趣,他说过有意给我25万美金的投资,不过前提是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合伙人完成这个项目。我在这个咖啡厅还遇到了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叫迈克,我准备说服他跟我一起创业,不过他虽然认可我这个网站的用户体验,但不太喜欢基于地理位置的概念,我还在劝说他,等会可能你们就能见到他,是个很棒的人。”
何洛暗自确定,他说的应该就是迈克·克里格,未来instagram的联合创始人与cto,那么说斯特罗姆现在的burbn,就是未来instagram的前身了。
想到这里,何洛不再犹豫,直接对斯特罗姆说道:
“我对你的项目很感兴趣,我认为它会有前途,所以我愿意投资你的项目,并且我也有一些想法可以跟你们一起交流。”
本来斯特罗姆就对之前何洛的表现非常赞赏,现在听了他的话,也开心起来,想起来他也是个成功的投资人,便很有兴致的跟他聊了起来。
没多久,又有一个个子稍矮的年轻人进到咖啡厅中,斯特罗姆见到他,热情的招呼他过来,并且对何洛和谢绮君介绍了他,正是斯特罗姆之前说过的迈克——迈克·克里格。
几个人熟悉之后,又开始针对斯特罗姆的burbn网站开始讨论起来,两个人都感觉跟何洛颇为投机,于是考虑之后,迈克决定了加入斯特罗姆的创业项目,而两个人不但同意了何洛的投资,还希望他成为这个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何洛表示自己在华国还有太多事情要处理,不过答应会定期跟他们交流,给他们提供意见。
对于何洛投资持有的股份,何洛给了他们两个选择,投资他们的项目50万美元,占股20%或者是200万美元,占股40%。
斯特罗姆之前在谷歌的投资部工作过三年,不但在硅谷颇有人脉,对于融资的股份也非常清楚,他本来并不想在最初出让太多股份,因此还是偏向于50万美金出让20%股份,但200万美金持有40%股份也的确非常诱人,他有些犹豫不定。
不过最后何洛的话促使他做出了决定,何洛表示自己主要的事业在华国,因此对于他的投资还是主要以财务投资为主,因此在公司的经营方面,他只会提出建议,不会对两人有任何的干涉,甚至可以在投资协议中签订一份附加协议,那就是未来公司如果上市,那么支持两人持有的股份成为b类股,具有更高的投票权,而他的股份,只会转为普通的a类股。
这一点打动了斯特罗姆,答应了何洛200万美金投资持有40%股份的方案。他自己持股45%,迈克持股15%,这就是这个instagram前身的公司的天使轮股份分配。
何洛说的也的确是他的想法,毕竟在他的前世,之后美利坚的发展何洛也清楚,对于像instagram这种社交类的公司,身为华国人,他也只能是财务投资,不可能允许他掌握公司的权利,否则肯定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受到美利坚的各种打压。
能够机缘巧合之下遇到instagram公司的这两位创始人,并且成功的投资这家公司,何洛还是非常开心的,也算是这一次硅谷之行另外的一个收获。
在同两人完成了这次投资协议之后,何洛就不再停留,带着谢绮君一起,匆匆的赶往了位于芝加哥的groupon公司总部。
groupon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鲁最初是一名美利坚西北大学的学生,当时他对于编程很感兴趣,自己运营者一个叫做“政策树”的网站。
当地的企业家埃里克在同他的接触中,发现了安德鲁在编程和网页方面的才能,于是安德鲁被招募进了埃里克的thepoint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就是groupon的前身。
thepoint是一家类似于任务发布平台的社交网站,有人在平台上发布任务或事件,然后召集人们在有效期限内限期去完成它。这家初创企业并没有获得成功,它当时的影响力范围仅限于芝加哥,没有能力往全美利坚扩张。
在那个时候,埃里克和安德鲁等thepoint公司的早期高层管理人员每周都开会,想要找出让企业发展的办法。
在2008年中期,团队内部想出了一个新点子:既然人们可以通过thepoint召集不同的人来共同完成某一件事,为什么不能召集几十个想要买同一种产品的人,看看能否帮助他们获得团体折扣?
这个想法安德鲁其实在thepoint的初期就提出过,但是公司并没有执行,现在埃里克认为它可行,却受到了包括安德鲁在内的其它早期高管的反对,理由是不符合公司的核心使命。
这时候是2008年,恰巧在不久之后,在美利坚爆发了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使信贷市场停滞不前,thepoint公司的资金压力加大,获得现金流的渴望迫使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做出改变。
于是2008年11月,groupon诞生了,不过当时thepoint内部只把它当成一个辅助项目,并没有预料到它后来的腾飞。
groupon最初的模式相当简单,它每天只发起一笔交易,提供一个本地商家的优惠券,通常会低至商品或服务原价格的2-3成,一旦购买优惠券的人数达到预期数量,交易就会生效。
这种模式其实相当有效,因为它很轻,不需要像电商平台一样处理物流运输,建立仓储,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员。在推广上,他们也采取了最节省资金的模式:通过口口相传,以及批量的发送电子邮件,吸引想要获得优惠的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来说,次贷危机,消费降级的情况下,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很划算、很有吸引力;对于参与团购的商家来说,在银行贷款收紧的时候,即使利润低一点,能够有大量的现金流涌入也是利好。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因此虽然现在看起来,这样的模式平平无奇,但在当时groupon公司第一个提出了这种新颖的团购模式,立刻受到了媒体的追捧,它们大规模的报道这种模式,让groupon的知名度瞬间起飞,也因此,这之后无论是招募参与团购的人,还是寻找加盟商家,groupon的工作都顺利了很多。
现在经过几次融资之后,groupon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不但在全美扩展,并且开始了海外扩张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