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天蜗传 > 第三十九回2 暴风骤雨前的平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回2 暴风骤雨前的平静

童道生和王虎弃舟登岸,沿途考察村镇田地。可他万万没想到,在这作物成熟的季节,不但看不到丰收的景象,就连人烟也很稀少。他们走进一个村庄,向农人们打听当地的情况。起初,几个面露菜色的农民不敢多言,只说这里土地贫瘠,生活穷苦,大家全靠挖野菜、摘野果、摸鱼虾和乞讨过活。后来,王虎将里正和一个秀才叫来,并对其亮明了身份。百姓们赶紧跪倒,哭着说:「青天大老爷,救救俺们吧!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童道生和善地说:「你们都起来,究竟是怎么回事?」那里正躬身说:「大老爷,我们这里本来不穷,田里打的粮也不少。裴县令到任的前两年,搞了个虫本……这个……虫本……」秀才插嘴说:「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里正赶紧答道:「对对对,就是虫本推磨的运动。他把城里的商贩都停了,又不让俺们买卖粮食、山货。后来,知县老爷又说府库不该赚百姓的钱,命令停了青黄法的借贷。开始年景好,俺们还能维持。可是,五年前,先有地震,又有大旱,又闹蝗虫,又有兵灾,俺们家家户户都撑不住了。卖儿卖女,出去逃荒的人多得很。」童道生皱起眉头问:「那现在为什么还不恢复生产呢?」里正回答说:「谁有钱啊!府库不借给俺们,农民就得去借高利贷,地里打的粮食还不够还利息的呢,被逼债家破人亡的可不在少数。这去年俺们还想方设法地种种地。今年,俺们一看,反正没啥收成,干脆就不种了。」童道生又问:「那到了冬天和明年春荒,你们怎样过活?」里正说:「到那时,裴老爷会在县城设置粥场,俺们就都去讨饭吃。」这时,秀才又插嘴道:「要论清廉耿直,谁也不能跟俺们这位裴大老爷相比。他年年帮百姓向朝廷要赈济,年年带头捐资助民。闹蝗灾那年,俺们县饿死的人是最少的。在县学,俺亲眼看到大人的衣服上也打着补丁……」几个农民打断他说:「行行行,水夫子,别再夸了。你还是想想你一家人怎么过冬吧。」里正白了秀才一眼说:「就是,别瞎吹了。我听说,人家阳谷、东阿的人现在过得比以前还强呢。咱这儿,哎……」童道生听完众人的叙述,感叹道:「裴大人讲讲风骨,做做学问还行,但把地方治理成这个样子,他真的缺少行政能力。」童道生从怀里摸出银袋交给里正说:「我这里有十几两纹银,你拿去给村民们分一分,由水夫子监督。另外,你得组织村民赶紧种上一茬蔬菜,再晚可就来不及了。至于大伙后面的日子,我来想办法,你们别担心。」几个农民急忙跪倒,磕头感谢这位救命的大人。
接着,童道生又探访了前方的几个村落,情形大体如此。童道生摇着头对王虎说:「这位裴县令没有说错。他真是百无一用,唯读书尚可。他刚才不停地引经据典,说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还有什么『工商众则国贫。』现在想来,他这腐儒,真是可笑。」王虎说道:「那,再造准备如何呢?」童道生无奈地说:「不能让他再主抓行政了。我今天就上书朝廷,调他到州学或府学去,推荐顾三省这样的干吏来代理知县。」王虎挠了挠头说:「再造,顾大人以前是宣道兄长的手下。你推荐他,别人会不会说咱们培植党羽呢?还有这个裴立,别的大员之所以不愿动他,就是因为他是个清官,没人愿意背负裁撤清官的骂名。」童道生笑着拍了拍王虎的肩膀说:「虎兄跟着我十多年,看来长进了不少,有时思考得比我还深。不过,现实的状况你也看到了,这高唐的老百姓可是拖不起呀。况且,我并没有裁撤他,只是让这个裴立去更适合他的地方。我今天才算知道,如果让这些满嘴仁义道德实际却什么都不会的人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又无人能时时监管他们,那对于地方和百姓才真的是噩梦呢……」
处理完高唐的事情之后,童道生于十月初到达了德州。
次日,知府谢涛来见童道生。他行礼寒暄毕,乐呵呵地说:「再造大人可知,本地在历史上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圣人?」童道生眉头一挑说:「谢大人指的是董仲舒董子吧。童某在书上看到过,但具体情状并不清楚。还请谢大人略做介绍。」谢涛一拱手说:「董仲舒乃汉代名人,年轻时曾在广川门外研读儒学十三年,并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佳话。哦,这是个激励后人埋头苦学的故事。说的是董老爷看儿子学习刻苦,就修了个花园供董仲舒放松休息。可哪成想董子读经典着了迷,终日在繁露台上读书,三年下来硬是没有看那花园一眼。正是由于圣人有这样的定力,最终才融合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成为一代圣贤啊!」童道生点点头说:「董子用功苦读的精神确实值得我辈学习啊。」谢涛又说道:「从隋代开始,在繁露台附近的柳湖边上便建起了董子书院,全天下的学子、骚客慕名而来,比试文才、交流感情。现在,这已经成为我德州一大景观了。谢某今天来,就是想邀请大人前往圣人读书处一游的。」童道生笑着说:「仰慕圣人,瞻顾胜迹,旌表贤品,激励后学,也是我们这些官员该做的事。既然,谢大人前来相邀,童某愿随大人前往。」
二人互相恭让着出了驿馆。谢涛似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再造大人好福气,繁露台前的董子祠近日出现了祥瑞,清晨和雨后,董子圣像和石碑处雾气蒸腾,再辅以柳湖碧波和高台巍峨,真如仙境一般。每日,大批学子、百姓来到祠前,参拜圣人,启福大周。下官闻报也曾亲往,确实神奇。所以,下官想跟大人联名将此祥瑞上报朝廷,并恭请陛下莅临我德州观瞻神迹,不知大人可愿意否?」童道生这才彻底明白了谢涛的用意,但他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边走边嬉笑着说:「看来,我还真得去看看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否则又怎么敢随意上书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