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之帝第四百零五章文祸当李善长看到那用红笔圈起来的几句诗句之后,瞳孔微微一缩,就连摸着胡须的手都停了下来。
胡惟庸见状,整个人乐了?
他得意的说道:
李善长这个时候,思维飘到了别的地方,根本没有理会的话。
这个时候的他,想到自己的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的刘伯温。
本来他以为杨宪得到了刘伯温的真传,想要对付十分的棘手,所以才一直忍而不发。
哪知今日才知道,杨宪原来是一个纸老虎。
另一边,胡惟庸则是把拉诗集又翻了几页,指着另一诗说道:、、等词汇,更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啊。」
等胡惟庸把青竹诗集里的向着李善长详细解释了一遍之后……
沉默良久的李善长终于是开口回道:
胡惟庸闻言,连犹豫都没有犹豫,眼中露出刻骨铭心的恨意。
他永远都忘不了他当年所受的屈辱。
所谓,也就是俗称的。
这种因为咬文嚼字方式,将大量读书人祸害的文祸,自三国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到了隋朝到达了巅峰。
三国最出名的一首诗,便是曹植所写的一首七步绝诗。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意思是,表现了曹植心中的悲愤,以及他对曹丕残害手足的控诉与无奈。
黄初元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在心中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恰恰曹植又写了一篇洛神赋,结果被有心人送给了曹丕。
再经过了一番的解读之下,曹丕火了,他认为自己的弟弟,这是在窥视自己的老婆。
曹植知道有人在存心陷害自己,而自己的哥哥正好顺水推舟,借坡下驴。
可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最后才救回自己的一条性命。
隋炀帝时代的文祸更惨,因为他牵扯的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人。
按道理来说,隋炀帝开创京杭大运河,开办了科举,即使是后面亡了国,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不至于这么差,还得了个和纣王汤差不多的名头。
最主要是到了隋炀帝后期,隋炀帝干了一个蠢事,开启了一场文祸。
这场文祸,让天下士林人人自危,许多儒生害怕祸及自身,都不敢入朝为官了,甚至还出现了「多诈死、佯残废的事情。
……
所以,若是利用杨宪手中这本诗集为由头,对付杨宪,倒也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以朱元璋的性格,若是看到这些讽刺自己出身的诗词文章,必然会勃然大怒,到了那个时候,杨宪就算是被千刀万剐分尸也不奇怪。
而胡惟庸则是买通了杨宪府
中的一名仆人,才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从杨宪府中,将这一副诗集,给偷了出来。
第二天晚上,李善长密密的召集了淮西一系的党羽们。
除了徐达,汤和等几位国公,其他人都来了。
在李府之中,众位,纷纷是极力谴责着杨宪的可误,也争先向李善长表态,表示他们绝不会放过杨宪,一定要为李善长泄愤。
淮西一系的官员们,大多都是从元末时代成名的老臣他们都善于察言观色,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如今,他们自然是猜出了李善长找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为了讨好李善长,另一方面为了自己报仇,他们皆是表现踊跃。
与此同时,李善长则是沉吟不语,频频看向了站在一旁的胡惟庸。
胡惟庸得到暗示之后,主动站到了中间的位置,而李善长则是默默的向后退去,将讲话的机会,留给了他。
淮西一系的官员们见状,目光闪动,似乎纷纷明白了些什么。
胡惟庸看着四面八方淮西一系的官员们,又看了看眼神之中满是鼓励的李善长,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他要彻底摧毁扬宪的一切,趁机立威,展示出他作为淮西一系一把手的威严。
胡惟庸拿出了怀中的那本诗集,又对着周围的淮西一系的官员们重新讲解了一遍他的计划。
看着欢呼雀跃,一脸兴奋的淮西一系的官员们,胡惟庸
缓缓的开口问道
听到了胡惟庸的询问,淮西一系的官员们知道了他不仅仅是要杨宪死这么简单,而且还要他痛不欲生的死去。
猜到了这一点的他们,纷纷献策献计,发表观点。
说这话的是陆中亨,他本身就是个官迷,一向是沉溺于权势,又胆小如鼠,他以己度人,抢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胡惟庸闻言,摇头说道:
「据我派人调查的信息,杨宪的生活极为讲究,就连平时一顿吃饭都十两银子。「
「像什么肉丝豆芽菜鸡挂面,油炸羊奶,清油猴油,虽然乍听起来十分的普通,但是价格却是十分的昂贵。
随着胡惟庸的话声落下,淮西一系的官员们皆是感同身受的连连点
头。
他们平日里就是最看不惯以为杨宪为首,江南大族出身,清流们的清高模样。
以胡惟庸为首淮西一系的官员们,在李府中准备了大量阴损的阴谋,对付杨宪。
半夜,养心殿的大太监黄明昊捧来了厚厚一摞奏章,小心翼翼的摆放在朱元璋的面前,提醒道:
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