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导演了玄武门事变 > 第四百二十七章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第四百二十七章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屋内一片荒芜,门板后的农具上,早已织起了一片片蜘蛛网。


  咕。


  泥地上,一只癞蛤蟆优哉游哉的逛着,在屋内横穿……


  “嘶——”


  李世民起了一阵鸡皮疙瘩,皱眉道,


  “敬德,弄走!”


  尉迟恭哈哈一笑。


  “陛下也是沙场征战来的,难道还怕区区一只蛤蟆吗?”


  他随手将那癞蛤蟆抓起,在李二面前晃了晃。


  李世民一脸的嫌恶。


  “朕当然不是害怕,只是瞧着怪恶心。”


  他挥手催促道,


  “扔掉扔掉!”


  啪!


  尉迟恭随手一甩,癞蛤蟆在空中划过一条抛物线,噗通一声掉进了水井里。


  哒哒,哒哒。


  老妪拄着拐杖,从里屋走了出来。


  她的手里,攥着一个包裹,连道:


  “你们坐,坐,老太婆有事拜托。”


  “……哎,好。”李世民欲言又止,最终也只能坐了下来。


  “三林他在军中,没丢人吧?”


  老妪摸索着桌子,眯着眼望向李世民一行人,呵呵笑问道。


  她看不清来人的相貌,只能看到几道阴影伫立在面前。


  “没有,绝对没有!”


  李世民肃然道,


  “三林兄弟在战场上表现英勇,于碛口一战中以步战骑,斩杀了两个突厥贼人,可谓是勇猛无比!”


  “只可惜,他……”


  话还没说话,老妪已是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臭小子,平日里胆小如鼠,没想到在战场上还来劲了,好,好,呵呵呵……”


  她笑眯眯的道,


  “总算没给他爹丢脸,当年他爹杀起敌来,那也是不要命的往前冲哩!”


  李世民一怔。


  “三林兄弟的父亲,也是军人?”他不由得问道。


  他转头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翻了翻手中的账册,而后便点了点头,低声道:“隋朝老兵。”


  “是啊,我家那口子作战可勇猛啦。”


  老妪有些骄傲的应了一声,旋即神情却有黯淡了下去,低声道,


  “所以,他死得也早……留下老太婆我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李世民再度陷入了沉默。


  这怎么一家比一家惨啊!


  “好在,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我跟你们说啊,等三林回来,我得好好给他说门亲事,都老大不小的人了……”


  老妪忽的又笑了起来,嘿然道,


  “嘿……总得给他老张家留个后,你们说是不是?”


  “是,是。”李世民加大了音量,大声应着。


  长孙无忌推了推李二。


  “陛下,该说正事了……”


  他低声道,


  “这一家一家的做客下去,咱们就是到了天黑,也送不完那么多抚恤啊……”


  李世民脸色一苦。


  人家老太太正在兴头上呢,那浑浊的眼珠里都透出光来了。


  这个时候……怎么告诉她噩耗嘛!


  就在他为难之时,老妪已是将一个包裹塞了过来。


  “小兄弟,帮老太婆一个忙,好不好?”


  她面朝着李世民,缓缓道,


  “这件寒衣,是我亲手织的,织了有一年多啦。”


  “我看不见,只能靠着感觉织,制式可能差了点,但用料是顶好的,一定暖和。”


  “你帮我……带给三林好吗?听说北疆很冷,很冷啊……”


  李世民手中一沉。


  哗啦。


  轻轻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件粗布麻衣,走线走的歪七扭八,跟蚯蚓似的,但好歹是织成了。


  “这样的麻衣,能御寒吗?”


  萧瑀忍不住道。


  像他们这样的,都是穿貂皮、狐裘,那才叫御寒的衣物。


  这粗布麻衣,春秋时节穿穿还可以,冬天根本顶不住啊!


  更别说,是突厥草原上的凛冬了……


  “这是双层的。”


  徐风雷将麻衣的袖子翻开,轻声道,


  “喏,你看,用了两层的料子,会保暖一些。”


  他又再度将衣服翻开,只见内衬白白的一片。


  “这里头内嵌的是芦毛,也有一定的保暖作用。”


  徐风雷解释道,


  “你们这些达官贵人不知道老百姓是怎么过冬的,他们哪来的貂皮、狐裘?充其量有几块麻布,拾来一些芦毛罢了。”


  “芦毛这东西非常硬,堆在那里就是一坨,得不断的敲击、捶打很久,才会柔软服帖下来。这样压在衣服里,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老夫人失了明,这件寒衣从织衣到填充芦毛,最终完成……不知道是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一番话语,听得众人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儿。


  无数个日日夜夜念叨着,想念着,手不知道被粗针戳破几次,打芦毛时不知道有多少次力竭……


  为了远方征战的儿子能多一丝温暖,历经千辛万苦终成此衣,可如今却……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啊……”


  徐风雷轻叹着挥了挥手,道,


  “我有些见不得这些,见不得这些……”


  “陛下,我想……还是不要告诉老夫人真相了,给她留点念想吧。”


  李世民默默点了点头。


  “你们……说什么呐?老婆子我听不见诶。”


  老妪凑近了耳朵,努力想要听清。


  “老夫人,我们在说,现在春天都过了,马上就要入夏啦!”


  李二搂着寒衣,大声道,


  “您的寒衣,三林现在可用不上啦!要不您自己留着?”


  老妪闻言,却是连连摇头。


  “刚刚好,刚刚好的……”


  她扳着指头道,


  “从咱村里寄过去,寄到边疆,也要好几个月呐,等到了他手里,不是又要过冬啦?”


  “老婆子我算好的嘞!”


  李世民苦笑。


  官家不说,民间这么远距离的投递,还真得几个月。


  甚至还有丟件的风险……


  “我看咱大唐的投递业务也该好好发展一下了,当年秦朝都能保证民间的投递业务,这都快过去千年了,咱不但没进步,反而还退步了。”


  徐风雷忍不住吐槽道。


  李世民:“……”


  “你们,是不是不愿意啊?”


  老妪忽的一问,神情有些焦急,


  “我,我可以给你们钱的,规矩我懂,懂的……你们等一会儿……”


  她说着,便要起身往里屋去。


  “诶,诶,老夫人!”


  李世民连忙起身拦下了她,大声道,


  “我们愿意,愿意的!”


  “把这寒衣交给我们,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把它送到三林手里!”


  “您坐,您坐。”


  一顿保证,方才将老妪安抚了下来。


  “好,好,可千万别丢了……”


  老妪神情舒缓了下来,又有些不放心的叮嘱道,


  “可别弄丢了哈,做起来很辛苦的……”


  李世民郑重的点了点头。


  “您老放心!一定不会丢的!”


  他紧握着寒衣,起身道,


  “另外,我们今天来,其实是来发放……发放奖赏的!”


  “三林兄弟在北疆立了大功,皇帝下旨褒奖!他还在前线,我们便先送到你这里来!”


  “玄龄,辅机!”


  啪嗒。


  房玄龄将木盒打开。


  长孙无忌开始走流程……


  ……


  半晌过后,在老妪的千叮咛万嘱咐和李世民的再三保证之下,一行人总算是走了出来。


  “唉!”


  李二晃了晃脑袋,长长一叹。


  “没有告知家属将士已经牺牲的事实,咱们这算是完成了任务还是没完成?”


  长孙无忌忽的道。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


  “老夫人都那样了,你叫朕……叫朕怎么忍心告诉她那血淋淋的事实嘛!”


  他无奈道,


  “朕是说不出口,实在太悲戚了……”


  徐风雷一脚踹飞了地上的石子。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他感慨道,


  “还是让老夫人留个念想吧,就当她的儿子还在边疆,只是回不来而已。”


  李世民点了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


  他望着村子里的院落,轻叹道,


  “唉!听明说得是啊,不幸则各有各的不幸,走了两家,朕都有些不忍心再走下去了……”


  “你们说,朕是不是太矫情了?”


  来的时候心情还好好的。


  现在情绪却是整个低落了下去,


  “昔日齐宣王见一牛将衅钟,不忍而放之,孟轲称之曰仁。”


  房玄龄拱手道,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仁君才能有的共情能力。”


  “陛下现在不忍心,正因为您是仁君,不忍见到百姓凄苦伤心。”


  李世民恍然。


  “是啊,朕实在见不得百姓凄苦……”


  他应了一声,有些犹豫的道,


  “要不,接下来那几家……就不去了吧?”


  再走访下去,他感觉自己要抑郁了!


  “陛下不忍,的确是仁君才会有的表现,但臣以为,正是因为见不得这些,才应该多见见。”


  徐风雷沉声道,


  “居庙堂之高,往往与百姓脱离,不知民间疾苦。”


  “昔日晋惠帝那一句‘何不食肉糜’,世人皆以为他是蠢货,可实际上,他只是居于深宫之中,耳目又被蒙蔽,不察民情,才会发出这样愚蠢的疑问。”


  “就好比那封递给陛下的捷报,您当时的注意力一定在征北大胜上,绝不会去在意伤亡数目,若非今天走了一遭,陛下或许还觉得那只是一串冰冷的数目,而不会觉察到,那数目的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桩桩血淋淋的不幸。”


  “战争的车轮滚滚而动,随意扬起的一粒尘土,或许对于民众而言,就是一座能将人压死的泰山。”


  “陛下,当体察之!”


  李世民一怔。


  “听明,你说得对啊……”


  他微微仰头,道,


  “朕应该再多走走,再多看看。”


  “走吧,再去下一家!”


  ……


  这一日,李世民走遍蛟头村,将抚恤金送到32位阵亡将士家属的手中。


  那一声声的啼哭和悲鸣,让他的心越发沉重。


  战争啊!


  那车轮发动的声音,是无数人的呼喊组成的悲歌。


  这一日,他再度重申——


  五年之内,与民休息,边军做防御性部署,决不起战事!


  ……


  是夜。


  长安城,徐国公府。


  “太师啊,难得你请咱们几个老兄弟吃饭啊!哈哈哈……”


  “哟,羊肉、鹿肉,还有葡萄酿!看来太师这回是真心请咱们吃饭啊,下了血本了这是……”


  “来,来,咱先走一个……”


  “……”


  尉迟恭。程咬金、秦琼几人叫嚷着,大马金刀的坐下。


  桌前菜肴丰富,荤素齐全,还有一口火锅汩汩的冒着热气,一旁还有一台烤架,正烤着肥羊。


  整个屋子内,香味四溢,叫人食指大动!


  吱呀。


  房门推开,只见一丈夫抚着胡须,迈着沉稳的步子走了进来。


  “哟,李靖?”


  程咬金讶异道,


  “太师也请你了?”


  李靖抚须一笑。


  “怎么,我李靖是不当请之人吗?”


  他反问道。


  “嘿嘿,当请,自然当请。”


  程咬金知道自己失言了,嘿然笑道,


  “我只是怕你嫌咱们聒噪嘛……”


  他们几个虽然都是天策府出身,算是徐风雷的老兄弟。


  那李靖也不差啊。


  北征突厥,太师与李靖可谓是配合默契,那可是有着战友情的。


  “岂敢。”


  李靖略一拱手,笑道,


  “只要你们别嫌我待会儿喝醉了耍酒疯就成。”


  这一句玩笑话,让屋内气氛顿时欢乐了不少。


  “哈哈哈,我们几个的酒品都很差,那都是老疯子了!陛下认证的!”


  “对,对,大哥不笑二哥,到时候咱们喝醉了一起疯癫,把太师这房子都给他捅几个窟窿!”


  “来,喝!”


  葡萄酿倒入杯中,几个老家伙竟是自顾自的喝了起来。


  而就在此时,徐风雷也终于到了。


  “你们几个不懂规矩的,属猴子的啊?”


  他见几人已有几分微醺,不禁有些无语的道,


  “今天叫你们来,是有正事商量,喝醉了像个什么话?”


  “来啊!把所有酒都给我撤啦!”


  哗啦。


  婢女们上前,红的黄的全都撤走。


  “正事?”


  尉迟恭眉头一挑,起身抬手道,


  “太师啊……这咱有言在先,跟朝廷有关的事儿,咱可都不掺和啊!”


  “要说,也得去露天地里说,不然……咱只能告辞了啊!”


  其余几人皆是神色一凛。


  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那都是位高权重,特别是军中威望极高!


  凑成一桌,关上门来讲话……那要是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再被小人进两句“密谋”、“不轨”之类的谗言……那他们可就麻烦了呀!


  “敬德,你什么时候如此敏感了?”


  徐风雷打趣道,


  “我像是那种拎不清的人吗?”


  “坐下,坐下,都坐下。”


  “我找你们没有正事,而是有一件私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