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拯救崇祯 > 第二百五十六章

第二百五十六章

解散后的崇祯单独留下了杨永明,随后带着他来到了书房:“永明,朕刚刚看你欲言又止的。
是有什么事吗?现在说吧。”
杨永明一愣,随后点了点头:“是这样的陛下,如今这北方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局已定,因此臣想的是南方。”
“南方?你是说……?”
杨永明笑了笑,继续说道:“南方虽然没有什么大股的流贼叛军,但就像之前说的此时的南方早已自成一体系。
这从太子到达应天府后寄回来的信就可以看出来,而我们又不能像对待这北方的流贼一样直接砍杀。
因此对待南方的问题上会更加的复杂,所需的时间也会更长,而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而北方就不存在那些问题,虽然因为流贼这些年的肆虐导致损失惨重,但同样大明这些年所积攒的弊端也被清除一空。
最主要的是朝廷之后若想要重新分配土地或改革之类的都可以,毕竟那些个土地士绅什么的都被斩杀殆尽。
那些无主的土地,房产什么的自然是归于朝廷了。
于是臣突然想到,能否以北方为例子来处置南方,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直接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处理掉这些头疼的问题。”
崇祯听到这些话愣了,随后不自觉靠近杨永明的耳边低声道:“永明是想要借刀杀人?”
杨永明轻轻点了点头:“如今的张献忠已经是孤立无缘,现在更是被围困在这蜀地。
臣想我们将其打残,让其处于随时可以被我们消灭的状态,然后放开一个口子将其驱赶至南方。
而后我们便等到南方的问题解决之后在登场。”
崇祯此时已经目瞪口呆,半晌后才回过神来满脸凝重说道:“这,这会不会太危险了?
先不说就算按你所说将他打残,可一旦将他赶至南方,他也可以利用那里富硕的钱粮重新招兵买马?
再者说,如今大明的税收乃至这大军的钱粮全都是从南方而来,最要命的是这样一来。
极有可能使整个南方也陷入战乱甚至崩溃,如此一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毕竟现在的北方急需要休养生息根本无法指忘,如此一来整个大明将会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陷入混乱。
甚至是不如这之前,毕竟现在还可以用南方的税收来填充国库,以及补充军费,这实在是太冒险了。”
崇祯说完摇摇头。
杨永明听此也是点了点头,但紧接着说道:“陛下所说不错,因此臣想我们能否在暗中接触他?
在最后关头陛下可派一个信得过的人接触张献忠,让他归降大明,只要成功,那么整个计划都将在可控之中。”
崇祯艰难的吞了口唾沫:“那依永明来看派谁合适?”
杨永明沉思一番后说道:“臣觉得最合适的人选非李自成莫属,毕竟他之前的身份摆在那里。
在这种时候,对于张献忠来说李自成比其他人更加可靠,所说的话也更加真实。
当然,我们也肯定是要让一个绝对能够信任的亲信一同前往的。”
“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让朕好好想一想。”
与此同时,秦良玉他们也在当天便拿出了一套行军路线,大军第二天一大早便动身前往重庆府。
然而当大军行进至一半时,发生了一件所有人都预料不及的事情。
京师发来了一件八百里加急,关外的番子传回来情报,建虏要入关了,让崇祯早做决定。
这一下彻底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文武们纷纷劝诫崇祯先班师回朝准备抵御建虏。
哪怕是孙传庭等人此时也是沉默不语。
杨永明看完手上信件的内容也算是明白了个大概,多尔衮他们在得知大明以雷霆之势歼灭了李自成后。
一个个顿时惊诧不已,他们明白若是任由大明平定了内部,那么他们要承受的压力绝不是现在所能比拟的。
在几天之后这一场皇位争夺战便有了结果,建虏高层一致推举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帝位。
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而豪格自然是不愿意的,尤其是这件事情的走向和前些日子的谣言几乎一致,这令他更加的抗拒。
但在各方压力以及各位亲王的劝诫之下,不得已还是妥协了,唯一和历史不同的便是他要求一同辅政。
对于这个要求多尔衮一派自然是不同意的,毕竟郑亲王济尔哈朗本就是豪格的支持者。
多尔衮提出可以将济尔哈朗换成豪格,站在这一点上,豪格表现的十分坚决死活不退让。
建虏内部也因此再度起了摩擦。
而豪格在他眼中根本就是个有勇无谋之辈,济尔哈郎此人已经老了,这些年也早已被皇太极磨平了棱角。
在这多方的权衡利弊之下,多尔衮在这件事上做出了让步,答应了豪格的条件。
也就是说整件事下来,除了豪格成为摄政王这一点变故之外,建虏这一条线可以说重新回到了历史的原点上。
看完内容的杨永明重重的吐了一口气。
“永明的想法是什么?”崇祯看到杨永明的反应后连忙问道。
杨永明先是整理了一番思路,随后说道:“回陛下,臣的建议是兵分两路。”
“分两路!?”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诧异。
一员大臣当即出列:“国公大人,陛下,并非臣长他人志气,那建虏的战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再加上那信件的内容,以及以前陛下和国公大人所说,此次建虏入关不仅仅是为了劫掠财物。
更是为了阻止我们剿灭张献忠平定大明内部,这是个阳谋,同时也是为了巩固那多尔衮的威信。
因而臣认为他们这次必然是怀只可成功不可失败的决心,所以还请陛下三思万万不可轻敌呀。”
众臣皆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永明,你说呢?”崇祯看向杨永明直接了当的问道。
“回陛下,这位大人所说的确实是不错,但臣的建议还是兵分两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