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拯救崇祯 > 第十三章:敲打王承恩

第十三章:敲打王承恩

王承恩领旨后,便准备前去执行。
这时杨永明叫住了他,对其说:“在史书中记载了一件事情十分有趣,王公公可以听一下。”
众人听后都好奇的看向杨永明,王承恩也是恭敬的说:“请先生赐教。”
杨永明道:“王公公可知道曹化淳?”
王承恩听后回答道:“知道,曹公公前些日子蒙陛下天恩,回乡养老去了。”
杨永明点头笑道:“我所说的这件趣事,便是关于曹公公的事情。
在甲申五月,清军入京,为崇祯皇帝后发丧三日,追赠庙号怀宗。
而此时曹化淳早已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了。
十月,顺治移驾北京,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善处理怀宗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此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
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
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甲申之后,启门之说,仍广为流传。
曹公公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
遂于康熙元年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用于自辨。
其中有一首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王公公你说奇不奇怪,那时曹公公已经身在天津,并且住了六年之久。
那些东林党人,是怎么知道他为李自成开门的呢?”
王承恩此时已经是惶恐不已,他已经明白,这是刘永明在敲打与他。
告诉他,让他不可像以前那些人一样,和东林党交好。
杨永明看他的样子,便知道他已经明白了。
随后继续循循善诱道:“陛下想让王公公做的是另一个魏忠贤,是手里的一把刀。
确实,他最后的结果是不得好死。
可不要忘记了,那是因为他不得不杀,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得到陛下的信任。
而且天启皇帝在时,魏忠贤有多大的权势?有谁能够动他?这可是有目共睹的。
我知道,以前那些人都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也没有错。
可王公公你别忘了,你可不一样。
在这整个皇宫,甚至整个大明之内,陛下最信任的人,除了我之外恐怕也只有你了。
要知道,你可是与陛下有过命的交情。
再说上一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有一天陛下驾崩太子登基,可太子的大伴有公公忠心吗?
这个谁也不知道,但王公公的忠心可是有目共睹的,陛下,太子他们都知道。
到时太子会用谁?总不可能放着王公公一个绝对忠心的人不用,而去用一个不知是否真的忠心于自己的人吧。
两代帝王的信任,公公还需要担心什么吗?
而且要知道,史书上可是记载了。
公公死后就葬在陛下的陵墓旁,而且之后的君王,也是对于公公称赞不已啊。
像这等荣耀,古往今来有哪个宦官可曾得到过?公公想清楚啊!”
崇祯这时也明白了杨永明的意思,随上前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说:“永明说的是,你的忠心朕与太子都知道。
大伴只管用心办差,日后朕的陵墓旁,必有大伴的一席之地,太子…”
朱慈烺这时也上前道:“王大伴放心,本宫知道王大伴是我天家最信任的人。”
王承恩听到这些话,想到视频中对于自己的评价,以及日后将能与帝王同席一处。
而现在又得到了两代帝王的信任。
顿时间难以自控,连忙拜伏于地,哭着说:“老臣定然会为陛下,太子,为我大明赴汤蹈火。
如若有半分私心,必然猪狗不如,死无葬身之地。”
随后又行一礼,便离去。
太子这时问道:“先生,王大伴忠心无比,为何还要敲打于他,是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尽心办差吗?”
杨永明见崇祯与公主皆看向于他,便说:“这只是其一,除了这个之外还需要钱。
我之前说了,我们不管要做什么,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做支撑。
尤其是现在,不论是编练新军还是招抚难民,以及那些拖欠的军饷,我们更加急需一笔钱财,来解燃眉之急,
王公公大节无亏,但现如今收受贿赂已是常态,我想王公公也定然是收了的。
现在王公公感念陛下恩德,定然会将自己的贿银交出。
据我估计,加上王德化王之心等人的脏银,怎么着也得有六十万两左右。”
众人听后顿时惊讶不已。
崇祯也是摇头苦涩道:“呵,真是没想到啊!连这些个家奴都比朕有钱,唉。”
感慨后说:“没错,这些钱充入国库内帑后,便可以办事,不过这些钱恐怕也不太够啊。”
杨永明点头,先是道:“这些钱不能入国库,否则的话,不知要被贪掉多少。”
崇祯他们听后点头。
杨永明接着说:“这些钱对于现在确实不太够,但陛下别忘了。
纪录片中,流贼入城后追赃助饷,可是一共劫掠了七千万两白银,虽然不一定准确,可想来也差不了多少。”
崇祯听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可却摇头的说:“先生有所不知啊,以前我也曾像那些人借过钱,可是,唉!”
杨永明一听便明白,于是说:“陛下,让他们自己掏钱出来,自然没有多少。
但现在国难当头,所谓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崇祯立即明白杨永明的意思,连忙摇头说道:“不行不行,此事行不通。”
而朱慈烺以及朱媺娖,此时脸上也带着惊惧敬畏之色。
杨永明听后当即愣了一下,又看到朱慈烺以及朱媺娖的脸色,便知道以前肯定因为借钱之事发生过什么事情。
于是连忙问道:“为什么不行?”
同时也在脑海中回想着,自己所查的资料,以及史书中所记载的一些大型事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