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北宋大相公 > 第二百九十八章 开赛当天

第二百九十八章 开赛当天

,北宋大相公
当一个朝代发展到鼎盛程度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具特色的娱乐活动。作为盛极一时的宋朝,自然也不例外。
因为开国皇帝制定的政策原因,使得整个国家的风气都处于一种“重文抑武”的氛围中。而“重文抑武”所产生的影响便是整个国家都是十分文雅且散漫的状态。
宋词,在规格严谨的词牌名和格式中,宋朝的诗人往往会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而且国家符合时代的经济政策也让民间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国家和百姓腰包里充足了,自然就在享受方面开始动脑筋。
宋朝的体育活动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蓬勃发展,而这些体育活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竞技类体育活动,一类是观赏型体育活动。实际上,这些体育活动还有所不同,有些体育活动至今还是体育比赛的热门项目。这其中,传统的蹴鞠运动自然不必多说,根据古书记载,当时蹴鞠在百姓当中十分受欢迎,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是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只要听说有比赛就会赶忙结束手里的工作前去观看。而宋徽宗更是蹴鞠技术十分了得,经常在皇宫内组织蹴鞠比赛。不仅年轻热血的小伙子十分喜欢,连深居闺中的少女们也对蹴鞠有着不一样的热爱。她们常常身穿红绣鞋用玉簪子将头发盘起,组成女子蹴鞠队在球场上奔跑,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蹴鞠除了日常的竞技外,还被宋朝人民玩出了不一样的花样。他们往往将一些武术招式上运用到蹴鞠上,使得在踢蹴鞠时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当时宋朝还会举办花式蹴鞠的比赛,比赛的胜负不以分数为判定标准,而以选手展示的花式蹴鞠难度为准。有众多的爱好者自然就会出现很多蹴鞠社团,在宋朝众多的蹴鞠社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齐云社。在当时,参加蹴鞠社团的爱好者会得到社团专业师傅的专业指导,每过一段时间还会进行一次考试或者两个社团约好在某天举行蹴鞠比赛,正是在这种环境的衬托下,宋朝蹴鞠不仅非常普及而且水平也十分高超,甚至随便一支宋朝蹴鞠队都能吊打现在某些知名足球队。
当然,这里说的蹴鞠运动,跟陆垚就要举行的新蹴鞠大赛是有很大差别的,而赵祯时期的宋朝,其实还没有流行起女子蹴鞠和竞技性十分强的蹴鞠运动,所以,陆垚的这个新蹴鞠大赛,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除去蹴鞠运动之外,比如投壶和捶丸还有马球也都是宋朝十分流行的运动。
捶丸,这个略显生涩的词汇,如果用现代话来说就十分通俗易懂了,那就是高尔夫球。
在宋朝之前也有捶丸运动,不过当时的捶丸还是一种两队竞技的运动,起源于唐朝的步打球,等到了宋朝以后,便将两队竞赛变成了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
宋代的捶丸和现在的高尔夫一样,从骨子里就透漏出了一股“讲究”的气息。宋代人对捶丸场地的选择十分讲究,一般会选择有山有水有绿植的地方,来让当时的宋朝贵族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
在击球时贵族们也秉承着现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做到“失利不嗔,得隽不逞”。捶丸所用的石丸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捶丸上都会刻有不同的花纹,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代表哪种花纹的石丸适合什么规则的捶丸。
捶丸跟蹴鞠一样,在现代的时代,也是属于皇家和贵族之间的一种娱乐游戏,陆垚想着,如果这次新蹴鞠大赛大放异彩,那么假以时日,他也要将捶丸运动扩大到平民百姓的等级上去。
最后就是马球,宋代的蹴鞠、捶丸、马球并称为三大球类。
马球在宋代也被称为“打毯”,本来马球还是贵族圈内流行的活动,而到了宋代,马球就开始在军营和民间流传开来。宋朝的马球规则一般是在马上的队员要用马仗将只有拳头大小的马球打入球门之中,在球场外会树立24面红球,哪方进球便可获得1面红旗,最红获得红旗多者为胜。在马球鼎盛时期,宋徽宗还特意组建了一支女子马球队。每到重要的节庆假日,百姓们都能观看到女子马球队的比赛,这些比赛往往会让戍边的将士们面漏愧色,因为这些马球队成员的马术要比他们高超许多。
相比起这三大球类,投壶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一些。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从周礼射礼衍生而来。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然而当活动场地有限、宾客数量不足等原因而无法射箭时,投壶就被用来代替射箭,因而有“凡宴不射,即为投壶”的说法。投壶除了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常常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投壶来自于儒家所奉行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礼,在投壶的游戏中,巧妙的体现着六艺中“礼”的重要性。正如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虽然投壶只是游戏,但在游戏背后,体现的却是古人尚礼的精神。投壶运动流传至宋时更热,更普及。北宋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里的“射”指的就是投壶。大宋运动会的投壶场地就在玉津园。北宋汴梁的玉津园,是皇家的游赏之所,也是朝廷的射圃。另外,宋朝经常在这里举行与契丹使者之间的比射活动,称为“宴射”。
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一书中介绍了投壶的过程。投壶之前,先摆酒席。酒席要摆到客厅或者庭院里。酒席摆好,大家分东西两排站立,主人站在东边,客人站在西边,双方鞠躬行礼。然后主人向客人发出邀请,客人再三推辞之后,接受主人的邀请。如此这般客套完了,主人捧出一捆箭和一只壶,把箭发给客人,把壶安放到酒席南边,距离酒席大约两支箭或者三支箭连起来那么远。
投壶的核心环节是“投箭入壶”,但并不是想怎么投就怎么投的。在古代文人眼中,投壶的意义还体现在它如仪式般的流程中。标准的投壶从入场到比赛,都有固定的台词和走位,期间配以音乐控制节奏,最后饮酒庆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仪式感十足。投壶经历各个朝代,玩法推陈出新、花样百出,司马光根据传统古礼,整理出一套标准仪节,并针对当时流行的多种投掷花样,简化并规定了投矢的官方样式。
此外,投壶用的壶是特制的,以金属或陶瓷制成。文献记载,壶高约40厘米,口径8厘米,腹高17厘米,容量5升。壶口两边还镶着两只空心的壶耳,名为“贯耳壶”。投掷的时候还要在壶中放置小豆,以防止箭矢投入后弹出。
投壶用的箭也是特制的,比打仗用的箭轻得多,也细得多,用柘木或棘木制成,以保证它的坚韧和重量。箭矢一般粗约2厘米,根据投壶场地的大小分为3种长度,长度有二尺、二尺八寸、三尺六寸不等,分别适合室内、厅堂和庭院。
用于计分的筹码叫做“算”。木制,一般长约40厘米,一算相当于1分。而盛算的容器叫做“中”。一般为木制的犀牛、鹿等瑞兽形状,背上留孔以盛算。此外还要用到一种用于表示胜局的次数的道具“马”,木制,马形。每胜一局立一马。另外还有鼓、磬等乐器在投壶期间用于提示环节;罍、勺、洗等工具用于洗手、洗酒器。
虽然宋代投壶运动摒弃了前代一些过于繁琐的礼仪,更注重其娱乐性,但还是有谦让之风。投壶运动至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能登上大雅之堂,又能走进去平民巷陌的,可雅俗共赏的体育娱乐运动。
此时的陆垚,躺在床上思考着宋代的这些娱乐活动,他再一次佩服起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既有能够带兵打仗纵横疆场的将军,也有能够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的才子。而在彩票和娱乐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只可惜……
封建社会还是有着自己永远没有办法解决的弊端。想到这里,陆垚不由得叹息一声,从床上起身,时间也差不多了。
今天是蹴鞠大赛开赛的日子,他这个实际意义上的举办者,自然不可能跟着那些观众们同一时间入场。陆垚看了看手机,现在距离蹴鞠大赛正式开始还有两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四个小时,现在可以说是清晨。
而皇帝赵祯,为了能够亲临现场去感受这新蹴鞠大赛,连今天的早朝都免了,这也说明了赵祯对于这次新蹴鞠大赛,也是给到了足够的重视,陆垚更是不敢怠慢。他出了房门,发现棠溪早就已经起来守在门口了,棠溪表示,本来想着过两刻钟如果陆垚再没起来就叫陆垚的。不过他知道,这么重要的日子,陆垚从来不会耽误时间。
洗漱之后,陆垚匆忙吃过早饭,才发现今天除了自己,父亲陆盱也是已经起来了。陆垚这边正纳闷,心说陆盱今天应该不用去上朝,为何也起的这么早,陆盱告诉自己,皇上那边指定了一些官员,让他们今天陪着陛下一同去看比赛,陆盱这起来的早就是为了要进宫去,到时候跟赵祯一同去到鸟巢体育场。
听父亲这么说,陆垚心中也是有些感谢皇上的。他知道,赵祯之所以要让这些人跟着自己一同去看今天的蹴鞠大赛,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陆垚。赵祯想要让这些人看看,自己没有用错人,虽说在百姓的眼中,这蹴鞠大赛是赵祯举办的,但是朝中的人都知道这个主意其实是陆垚想出来的,基本上所有的事情也都是陆垚设计出来的。所以,赵祯今天就是让他们好好看看陆垚有没有能力弄出这样一个规模浩大的和比赛来。
而陆皓和大嫂许氏那边,虽说也要去钱庄,而且今天是比赛日,买足彩的人应该也不少,这当中也会有一些去钱庄借款,想要买巨额的足彩的人,不过钱庄倒是不会因为这些人十分急迫的心态而选择提前开门的,再加上这许氏生产在即,基本上一切都要以她的意愿为主,所以现在应该还在睡着。
陆垚于是跟陆盱简单吃了早饭之后,陆盱表示自己要进宫去,好像是赵祯在带着这些官员去到鸟巢体育场之前还要跟大家说上一会儿话,这倒也正常,不然陆盱也就不用起这么早了。接着,陆垚跟陆盱分头行动,陆盱进宫去,而陆垚则是让棠溪驾车,直奔鸟巢体育场而去。
正式比赛的时间,其实是临近中午的,所以虽说这蹴鞠大赛热度很高,但是现在这鸟巢体育场附近,除了顾亮带的一些人在看守之外,倒是没有那么多看热闹的百姓。
对于陆垚的到来顾亮早就已经算到了,于是迎了上来,陆垚接着问了下情况。这才知道,老陈还有其他两户家庭,也就是美食街的第一批商户,已经就位了,不过他们每一家只来了一个人。顾亮对此不理解,不过陆垚可是知道的,他先是去到了美食街的区域,其实他也没想到,这三户人家会来的这么早。其中,除了老陈之外,其他两户人家来的都是女人,很显然,他们是有过分工的,在这里的人是负责售卖美食,而自己家的另一口子,则是在制作基地负责制作美食小吃。老陈表示,为了不耽误今天美食的准点制作售卖,所以他们三户人家都起了个大早,分工清楚之后各自行动了,此时的陈母已经在制作基地正准备制作饭包了。陆垚简单问了下,因为之前考察的时候他吃的是老陈做出来的饭包。而老陈则是表示,自己妻子做的要比自己的还要好吃,陆垚自然是相信的。看来,美食街这里自己应该不用担心了,从美食制作基地到这里中途的运输,是由赵虎来负责的,他找好了专人还有马车,而顾亮那边也已经交代好了,不会出什么问题。
陆垚看向老陈,问起了陈晨的情况,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晨也算是今天蹴鞠大赛的一个主角。而让陆垚没有想到的是,本来以为陈晨会跟自己一样,度过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但是老陈表示,昨天陈晨睡得十分踏实,甚至都打呼噜了,倒是自己这边,因为今天美食街开业的事情一晚上没怎么睡好,也因为这样,老陈今天决定在这里售卖,他觉得如果自己现在的状态去制作饭包的话不一定会做成什么样子。
陈晨在比赛前的状态如此轻松,是陆垚没有想到的。不过转念一想,昨天下午,就是陈晨的草根队的训练时间,可能因为训练强度比较大的原因,所以陈晨回到家有些疲累直接睡去也可以理解。不管怎么说,昨天陈晨睡了个好觉,对于今天比赛当中的发挥都是有好处的。
而据老陈所说,陈晨他和草根队队员,是跟着自己一同到这里来的,他的那些队员们也都起的很早,现在已经进到鸟巢体育场里面去了。陆垚于是针对美食街的事情跟老陈最后嘱咐了几句,从他们这三户人家的态度和劲头当中陆垚可以看出,今天这美食街应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告别了老陈,陆垚和顾亮打了个招呼,接着就进到了场馆之中。
当陆垚到达场馆内的时候,看到在场的人,苦笑一声,说道:“我以为我来的已经够早了,没想到你们比我还早。”
此时,包拯的裁判三人组,苏轼苏辙两兄弟,都已经到了现场。苏轼走上前来,说道:“没办法啊,折克行他一定要让我们今天的时候也提前到场,说是怕到时候观众一进场之后没有时间估顾及我们,想让我们今天早点到最后再熟悉一下。”
苏辙在一旁也是耸耸肩,虽说二人埋怨了几句,但是他们对于折克行的这个做法还是能理解的,毕竟今天的活动,是连皇上都要到场的,所以任何的环节都不能出现意外。
“那你们呢?”陆垚点点头,接着看向包拯那边。要知道,开封府到这里的距离可不算近,他们这个时候能够出现在这里,说明他们要比陆垚至少早起半个时辰才行。
包拯的表情永远是那样,不过陆垚已经习惯了,他有时候觉得,包拯的脸上不苟言笑,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的肤色有直接的关系,那黝黑的脸,就算做出什么表情来应该也是不容易看出来的。
包拯面无表情的说道:“我们是自愿早来的,今天这比赛的重要性我还是知道的,自然是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说完这话,包拯身旁的展昭和公孙策也是点点头。
接着走过来的是折克行,他和陆垚简单说了一下现在鸟巢体育场的情况,陆垚比较关心的,就是之前建造的时候,给皇上赵祯他们预留出来的皇家的专属休息区地方够不够大,毕竟今天不单单是赵祯一个人来看比赛,他还要带上一些官员,再加上侍卫,至少也是要几十个人。
对此,折克行告诉陆垚不用担心,皇家专属的休息区,当时建造的时候就已经预留出了大概有五十个人的位置,应该已经够皇上加上他带来的人休息了。
陆垚放下心来,跟这些人都交流了几句,他们也都各自返回了工作岗位,陆垚此时便朝着球员休息区,草根队的区域走了过去……
此时的皇宫之中,王达、王一还有所有皇天队的队员们,正在大殿之内等着。不得不说,就算是皇家蹴鞠队,今天也是他们第一次在这么多人的关注下进行蹴鞠比赛。而且这新型蹴鞠,和之前的传统蹴鞠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虽说实力上皇天队要强出草根队不少,但是赛场上瞬息万变,王达和王一都没有百分百赢得比赛的绝对信心。所以,昨天晚上的时候,这两个人也没有睡好,就算是皇家球队,也会为即将到来的十分关键的比赛感到紧张,毕竟是单淘汰赛制,只要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王达和王一十分清楚,作为皇家队伍的带头人,如果今天这场比赛输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后果。
所有皇天队的队员们十分紧张的等在大殿之中,不一会儿,却是传来了哈欠声。接着,身着龙袍的赵祯便出现在了殿内。
显然,这个时间起来,对赵祯来说实在是有点困难。虽说为了观看今天的比赛,赵祯将今日的早朝都给免了。不过,所谓的战前动员,赵祯还是要做的,毕竟这皇天队的输赢,直接关系到自己皇家的脸面问题。如果今天这场比赛真的输了,那自己的皇家队伍,甚至于是皇室的脸面,估计都要成为这些老百姓口中的笑谈了。赵祯还是十分顾及自己的脸面的,所以让皇天队的队员们今天直接等在这里,一会儿跟着自己还有那些官员们一同去到鸟巢体育场参加比赛。
赵祯走到王达和王一身旁,看向所有皇天队的队员,简单做了一下战前动员,虽说输了之后后果不堪设想,不过赵祯也没有给到所有皇天队队员很大的压力,只是说只要发挥出正常的水平,他们战胜草根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众人虽然听赵祯这么说,但是心中都清楚,如果今天输了,会试一个什么下场,但是面对赵祯的动员,还是十分激动的答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