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火车站。<br/><br/> 这天火车到站,从火车上下来一行人,其中多是厂卫中人,为首者赫然是张佐和黄锦。朱浩亲自到火车站迎接。<br/><br/> 张佐见到朱浩后,异常兴奋道:「朱先生,这就是火车?坐上去后,行进途中丝毫也不觉得颠簸,这才不到一个时辰,火车就到站了,真是又快又稳,太便捷了!」<br/><br/> 对于张佐来说,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感受非常好,忍不住对朱浩一通称赞和吹捧。<br/><br/> 朱浩笑道:「现在火车多是用于西山往京师运煤,回西山时基本是空车,自然走得快一些·····张公公、黄公公,咱换个地方说话。」<br/><br/> 随后便把二人请到火车站附近的旅社。<br/><br/> 张佐看着周围兴起的城镇,感慨不已,一旁的黄锦忍不住道:「却说这里原本是荒山野岭吧?才短短几年工夫,就已经成为人流密集的大城镇,是否应该在这周边筑一圈城墙,把镇子保护起来?」<br/><br/> 这时代人的想法,就是有点好东西,一定要严密保护。大概是怕外夷入侵,把西山矿场的宝贝给抢走。<br/><br/> 朱浩笑道:「煤矿需长年累月开采才能积攒起财富,这里的东西外人可抢不走······两位看远处,那边已在修造通往居庸关的铁路,路线已经设计好,估摸再有个半年左右时间,火车就能直接通到居庸关。」<br/><br/> 张佐道:「这进度,好像不是很快啊。」<br/><br/> 朱浩回头看了眼张佐,这家伙坐过一次火车后,似乎比谁都迫切希望铁路修得远一些。<br/><br/> 「张公公,目前铁路共有四批人修,前边只是其中一批,还有一批是从居庸关往回修,中间两批人负责架桥。好在从西山到居庸关这段路,倒也平坦,问题应该不大。但以后火车要穿越居庸关直达宣府,则需要费一点工夫。」<br/><br/> 朱浩为了赶工期,把手头能调用的资源,全都用到了修铁路上。<br/><br/> 靠朱浩一手建立的钢铁厂以及配套的木料厂、石料厂等产出,用在军备上的很少,大头都投入了铁路建设中去。<br/><br/> 反正对朱浩来说,造冷兵器并不是什么有成就感的事,他在京城所开兵工厂只负责研究和制造热兵器,剩下的资源全都用来改进大明的交通运输条件。<br/><br/> 「真好,真好。」<br/><br/> 张佐不知该评价什么好,毕竟他没多少学问。<br/><br/> 面对朱浩这么个实干家,地位还远在他之上,除了能恭维几句,别的忙也帮不上。......<br/><br/> ......<br/><br/> 到了下榻的旅店。<br/><br/> 进入客房,张佐坐下来,环视一圈后笑着说道:「没想到这里陈设如此舒适,窗明几亮,看来朱先生把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br/><br/> 这里的客房采取了后世星级酒店的配置,尤其厕所采取了冲水马桶设计,非常舒适。<br/><br/> 朱浩道:「总要有个待客之所,万一哪天陛下想来看看······呃,你看我不该这么说的,但总归要有所准备。」<br/><br/> 「呵呵。」<br/><br/> 张佐笑道,「从京城来这里个把时辰的事情,以后陛下必定会驾临。要是让陛下看到这里的一切·····.哎呀,回去后都不知该怎么跟陛下说了,就怕勾起陛下的兴致,非要来,咱家挡不住啊。」<br/><br/> 「哈哈。」<br/><br/> 一旁的黄锦乐得合不拢嘴。<br/><br/> 朱浩笑道:「张公公亲自前来,是有要事吧?」<br/><br/> 张佐让黄锦把最近要处理的重要奏疏,一并交给朱浩,随后郑重地拿出份朱四拟定的升迁名单。其中赫然有把朱浩升为翰林学士的名目。<br/><br/> 「朱先生,陛下如今对议礼之事非常看重,之前你一直没在朝中露脸,如今到了非常时期,若此时您都不挺身而出,陛<br/><br/> 下会很失望。」<br/><br/> 张佐简直是在进行道德绑架。朱浩皱眉:「现在不挺好的吗?」<br/><br/> 张佐叹息:「朝中很多老臣都退了下来,陛下想的是,早些奠定朝中稳定的基石,就像造铁路这种事,等完全掌控朝堂再做,不是更为顺利吗?朝廷不给调拨银子,光靠咱自己赚的钱填进去,怎么能行呢?」<br/><br/> 朱浩道:「翰林学士这职位,对我来说有些高了,若是陛下想用我,完全可以降一两级再用,并不影响······"<br/><br/> 「您的意思是?」张佐眼前一亮。<br/><br/> 显然他也觉得,让朱浩成为翰林学士,在朝中会遭遇不小反噬,但这毕竟是朱四急切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朱浩肯直接出山,哪怕是降个一两级任用,在张佐看来都可行,毕竟之前已有侍读学士入阁的先例。<br/><br/> 朱浩道:「这个,我会详细跟张公公分析一下形势······你回去后,跟陛下如实说,陛下应该能够理解。年前议礼之事,应有结论。」<br/><br/> 「好,好。」<br/><br/> 张佐见朱浩不再局限于当个隐士,答应出山,有此收获便不再勉强。<br/><br/> 朱浩起身道:「张公公,黄公公,不如我带你们到集镇各处转转?难得来一趟,看看与京城不同的风貌,倒也不错。今天下午还有一班车,那是一趟客运车,你们跟着一起回去便可。」<br/><br/> 「客运车?」<br/><br/> 张佐不太明白有何特殊之处。<br/><br/> 朱浩笑道:「就算西山产煤,也不可能每天都连续不断运送煤炭到京城,再说京城的消费量也没那么大。<br/><br/> 「火车除了运煤外,每天一早一晚,都会有一趟专门的客运车,就是不挂煤斗,只运载人,西山现在这么热闹,多也是因为车通了以后,来这里做工、生活方便许多,而早晚正是人员流动高峰,许多时候都会满座。」<br/><br/> 张佐笑呵呵道:「那倒要见识一下。」......<br/><br/> ······<br/><br/> 朱浩带张佐等人在西山脚下的集镇逛了一圈。<br/><br/> 张佐感慨城镇的热闹,中午时又跟朱浩一起找了个酒家,吃了饭,随后张佐就想到火车站看看。<br/><br/> 对张佐来说,最神奇的还是火车,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没有,诞生于大明当下,还是在朱浩力主下完成,张佐有幸成为时代的见证者,自然而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br/><br/> 「······道路通畅是商业变革的前提,就像西山一直都贫乏落后,但有了煤矿,又有了火车方便快捷地运走,这里便成为京师周边一处繁华之地,这也是我为何一直力推把铁路继续修下去的原因。<br/><br/>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铁路通达的地方多了,人们感受到便利,商品和货物的运送更为方便,才能形成更大规模的市场效应。<br/><br/> 「不过光有铁路和市场也不够,朝廷需要在政策上进行扶持,保证经商者的利益,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融入时代洪流,为大明进步做出贡献。」<br/><br/> 朱浩说出他的理想。<br/><br/> 张佐道:「朱先生志向远大,但如今这光景,商人何来地位可言?您支持他们,就怕朝中大臣不答应,所以您还是要赶紧位居高位,这样才有机会做出改变不是?」<br/><br/> 说来说去,张佐都想劝朱浩早些出山,甚至是升迁到很高的官位,如此才能推行变革。<br/><br/> 朱浩笑道:「有陛下的支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说起来,我也想看到天下处处皆繁华之所。」正说着,旁边黄锦突然指着不远处一个大工坊问道:「为何那边有那么多妇人出入?」<br/><br/> 黄锦的惊讶,是因为这时代,女子很少走出家门,也很难参与到这种市场经济中来,毕竟在农业社会,更看重体力,只有体力活挣钱,而女人因为体力的劣势很多时<br/><br/> 候只能成为农业社会的附庸。<br/><br/> 朱浩道:「那边是织布工坊,西山有着丰富的煤矿用来驱动蒸汽机,使得大规模织布成为可能。这里生产出来的布匹,有的直接运往西北,充做军需,有的则运到京城,部分留下供应京畿百姓,其余则在积水潭装船,以大运河运往中原各处。」<br/><br/> 黄锦不解地问道:「南方才是生产丝帛的重地,以往北方少有从事蚕桑者,怎么现在,倒反过来了?」<br/><br/> 朱浩解释了一下:「这里生产的,不是丝绸,多为羊毛布和棉布。羊毛布是新品种,原料多来源于草原上牧民不需要的羊毛,才研发出来不久,而棉布以往只有平民才会穿,但因其保暖御寒,现在就算豪门大户,也会穿一些棉布衣服,再加上价格低廉,百姓衣食无忧不再是空谈。」<br/><br/> 「啊?」<br/><br/> 黄锦还是很惊讶,「原来这里不只是产煤?」<br/><br/> 张佐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里简直是一座工业重镇,朱先生才华惊世骇俗,施展开来完全可以改变大明百姓生活,不然为何小小年岁,就能在咱兴王府内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你看看现在,朝中人可都在仰望着朱先生呢。」<br/><br/> 朱浩道:「张公公,你可真是抬举我了。」<br/><br/> 「没有,有感而发,哈哈。」张佐倒也随和。<br/><br/> 相比较而言,张佐和黄锦比之那些根正苗红自幼在皇宫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太监,还是不一样。或许是他们本身就是出自地方王府,骨子里带着一股自卑,以至于嘉靖朝,太监并没有乱政,反而名声都不错。<br/><br/> 张佐道:「朱先生,如果这里集镇规模近一步扩大的话,还是要修造城墙围起来。」<br/><br/> 朱浩点点头:「先前我跟陛下提过,在京城再造一座外城,当然不是在西山这边,而是在南苑,如此既能增加京师防备力度,又能让京城更为繁华······随着商贸日益发达,如今的京城显得有些逼仄了。」<br/><br/> 「可那又要花费······不少银钱吧?」张佐有些为难。<br/><br/> 现在皇帝最头疼的事便是缺钱。<br/><br/> 不然为何皇帝连选个锦衣卫指挥使都要看谁会赚钱?<br/><br/> 朱浩道:「说起来,银号的生意已经扩大不少,下一步,朝廷就要围绕银号来做文章。这件事,我会详细跟陛下论述,到时或从根子上解决朝廷银钱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