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王府,书房。<br/><br/> 朱祐杬正在跟袁宗皋、张佐商议王府事务。<br/><br/> 本来只是谈及年初王府土地耕种之事,但临时张佐有要事禀告。<br/><br/> “头年里,王府为朝廷造的一百个望远镜,据说在西北一战中,起到极大的作用,陛下大加称赞,于朝堂上议定西北御敌大功,将兴王府列入一等。”<br/><br/> 张佐很高兴。<br/><br/> 虽然在望远镜生意上,他没赚到钱,最后还吃了点亏,但至少这件事为兴王府立下功劳。<br/><br/> 此事本该由袁宗皋告知兴王,但奇怪的是,这次袁宗皋没有收到朝中任何风声,反而是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张佐消息灵通。<br/><br/> 朱祐杬摇头轻叹:“有功劳未必是好事。”<br/><br/> 张佐笑道:“因为年前咱不但提供了望远镜,还分批提供粮草辎重,主动为君分忧,朝中清议对王府风评极佳,据闻连阁老和六部大臣都对兴王府称颂有加,说兴王府有身为皇家人的担当。”<br/><br/> 朱祐杬闻言,脸色稍微平和了些,望向袁宗皋问道:“袁长史,你认为此事有问题吗?”<br/><br/> 袁宗皋道:“兴王为何不问问伯虎的意见?此等时候,若是他不在的话”<br/><br/> 这会儿袁宗皋很在意王府权力平衡,之前在跟承奉司的争斗中,长史司落了下风,若是把唐寅抬出来,让其跟自己联手的话对付张佐便多了几分把握。<br/><br/> 张佐笑道:“先前去找唐先生,告知其已出王府,估摸是有私事处置,迟些时候便会找人询问他的意见。”<br/><br/> 袁宗皋这才知道,原来不是兴王没有传见唐寅,而是没找到人。<br/><br/> 这说明兴王对唐寅真的很看重。<br/><br/> “袁长史,说出你的意见便可。”朱祐杬催促。<br/><br/> 袁宗皋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以老朽看来,即便此事上王府有些冒头,于大局或有不利之处,但只要王府赢得朝中文臣武将的信任和支持,便是最好的回报。”<br/><br/> 朱祐杬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显然这是他想听到的答案。<br/><br/> 张佐笑道:“袁长史的话,说到咱家心坎儿里去了,为朝廷做事,本是臣子本分,不应求回报,但也不能总是付出没有回报吧,付出一点还担心被人说别有用心,换谁也受不了那些阁老部堂并非不讲理之人,自然清楚咱王府的付出,就连都督府的勋贵也都在称颂兴王您呢。”<br/><br/> “哈哈。”<br/><br/> 朱祐杬难得脸上展现笑容。<br/><br/> 袁宗皋看到朱祐杬跟张佐间脸上呈现宽慰之色,甚至带着那么几分得意,心下隐忧顿起。<br/><br/> 可此等时候,他什么都没说。<br/><br/> 袁宗皋在书房见过朱祐杬后,跟张佐一起离开,出门后便分道而行。<br/><br/> 表面上保持礼数上的尊重,但私下里怨怼还在,袁宗皋当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唐寅。<br/><br/> 到了唐寅暂居的东院居所,等了许久,才见唐寅回来。<br/><br/> “伯虎,你这是去了何处?”<br/><br/> 见礼后,袁宗皋笑着问道。<br/><br/> 唐寅道:“涉及一点私事,不知袁先生有何指教?”<br/><br/> 袁宗皋本想跟以往那般,跟唐寅东拉西扯一会儿,顺带问上一问唐寅这个异乡客在安陆能有什么私事?可话到嘴边他还是改变主意,因为有些事在他看来迫在眉睫。<br/><br/> “伯虎,老夫想私下里跟你谈一些事。”<br/><br/> 袁宗皋面色显得很慎重。<br/><br/> 唐寅点点头:“愿闻其详。”<br/><br/> 唐寅所住小院,袁宗皋把去见朱祐杬的事说了,提及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王府做的一系列事情,因此在朝中威望及口碑急速提升等等<br/><br/> “伯虎,对此你有何看法?”袁宗皋问道。<br/><br/> 唐寅看出一些苗头,袁宗皋特别提到兴王跟张佐的看法,既然对方单独来问自己的意见,那就说明袁宗皋不赞同兴王跟张佐这种相对乐观的心态。<br/><br/> “王府完全没有必要在此等事上表现得太过突出。”<br/><br/> 唐寅说出自己的观点。<br/><br/> 袁宗皋皱眉:“王府之前受朝廷冷落,源自陛下无子嗣,以及朝中一些人非议,你为何认为,王府不该冒头呢?”<br/><br/> 唐寅心想,你这是明知故问吧?<br/><br/> 这算是对我的考试么?<br/><br/> 还是说想拉我进你的阵营?<br/><br/> “其实是这样的,在下认为,陛下有无子嗣并非臣子应该关心的问题,即便有人对兴王府颇有微词,以为就此生出不能有的心思,也跟兴王府无关当下兴王府更应低调处置,朝局风平浪静,对兴王府反而是最好的结果。”<br/><br/> 唐寅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来,但袁宗皋却明白是怎么回事。<br/><br/> 兴王府中有着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相当于皇储,所以才会被朝廷中人关注,有好事者想以攻击兴王府来换取皇帝以及太后的认可。<br/><br/> 此等时候,兴王府更应该低调谦卑,无惊无险混到皇帝挂掉,把皇位真正拿下,才算大获全胜。<br/><br/> 现在当出头鸟,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br/><br/> 袁宗皋点头:“看来伯虎与我的意见相近,这几年朝廷多番给王府找麻烦,也幸亏王府早有防备,才不至于出乱子王府越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越让人担心1<br/><br/> 唐寅赞同袁宗皋的意见。<br/><br/> 言语间二人有了共识,认定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府应戒骄戒躁,不能争当出头鸟,以此来压制喜欢冒进的张佐。<br/><br/> 明着不说,但唐寅大概明白就是这么个事。<br/><br/> 当晚。<br/><br/> 蒋轮邀请唐寅去喝酒,唐寅出奇地没有赴约,而是到了西院宿舍,见到正在埋头写戏本的朱浩。<br/><br/> “你还有心思写戏文?未免太过放松了吧?”唐寅先让京泓在里面继续温习功课,把朱浩带到院子里,轻叹着说了一句。<br/><br/> 朱浩道:“劳逸结合,写文章不是一天两天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多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唐先生曾经考中江南解元,应该明白其中关节”<br/><br/> 唐寅没说什么。<br/><br/> 即便以他的才华,也是临近三十岁才考中解元,但在名利场上也只有那一年风光,次年就被打回原形,从此一蹶不振。<br/><br/> 作为当世名闻遐迩的才子,最理解“有才华但无法进学”的痛苦,不是你的名气大,在考场上就能无往而不利,写文章好坏是一方面,关键要看考官对你的文章是否欣赏,以及阅卷官的心情,还有你当天临场发挥<br/><br/> 文无第一。<br/><br/> 唐寅道:“今日袁长史找过我,说及有关兴王府今后处世策略”<br/><br/> 唐寅直接道明来由。<br/><br/> 在朱浩面前,他觉得藏掖反而不如直说,有时候就算他不说,朱浩也猜得到,那不如坦诚实在一点,该说的都说了比较好。<br/><br/> 朱浩一边听,一边搬了两把小板凳到葡萄架下,与唐寅同坐。<br/><br/> 唐寅讲完,不等朱浩发问,直接说明自己的见解:“此等事上,我赞同袁长史的意见,波澜不惊才是当前最好选择。”<br/><br/> “呵呵。”<br/><br/> 朱浩的笑声有些大,对唐寅来说有那么几分刺耳。<br/><br/> “你不认同吗?”<br/><br/> 唐寅觉得,这次你小子总该说跟我的意见一致了吧?<br/><br/> 以你小子的狡诈,不会觉得兴王府应该高调?<br/><br/> 朱浩问道:“唐先生,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有一天今上突然驾崩,你觉得皇位传续,由谁来决定?”<br/><br/> “嗯?”<br/><br/> 唐寅皱眉。<br/><br/> 朱浩讲道理,素来就是设身处地,不跟你玩虚的。<br/><br/> 唐寅仔细思索:“当今陛下春秋鼎盛,恐怕不会立储,一旦暴毙,将由阁臣与皇后、太后等议定。”<br/><br/> 由于只有师徒二人,唐寅也就据实而言,并没有顾虑什么大不敬之言。<br/><br/> 朱浩点头:“那你觉得,那时候世子要承袭皇位,最大阻碍是什么?比如说阁臣跟太后等人有何顾虑?”<br/><br/> 唐寅从未思考过此等问题,一时间愣住了。<br/><br/> 过了好一会儿,唐寅才道:“说来听听。”<br/><br/> 朱浩道:“我认为,一切就在于一个名正言顺的问题要看太后以及朝中重臣,尤其是阁臣的意见。你觉得呢?”<br/><br/> 唐寅听到这里,若有所悟。<br/><br/> “所以你认为,若是兴王府没有辅国安邦的好名声,朝廷中谁会认可兴王府并推举世子上位?”唐寅问道。<br/><br/> 朱浩微笑着点了点头:“低调做人,那是儒家为人处世之道,涉及皇位争夺,显然不合时宜,如果你连争都不去争,凭什么让朝臣把大明基业交给你?不过你我此等时候商议此等大事,有些杞人忧天,当今天子未届而立,说这些未免早了些。”<br/><br/> 唐寅却摇摇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些事情得提早布局,不然事到临头就来不及了。”<br/><br/> 朱浩笑道:“只要兴王府有威望,一旦陛下驾崩,大臣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兴王世子,并极力向太后推荐,这才是对兴王府最有利的事。<br/><br/> “至于什么低调做人你低调到最后,就像个局外人一样,什么好事朝臣都想不到你,如此低调有意义吗?”<br/><br/> ------题外话------<br/><br/> 推荐一本带有武侠元素的历史权谋争霸小说小王爷,题材类似赘婿,文风偏古朴,尤擅刻画美人!链接:
https://book.qidian.com/info/103275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