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锦衣状元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培养(加更)

第一百三十三章 培养(加更)

不管朱浩如何推辞,苏熙贵这样的精明人还是把礼物送了出来。<br/><br/> 随后就轮到唐寅的那一份。<br/><br/> 唐寅激动起来<br/><br/> 朱浩的小木箱里盛着八十两赤金,给他的小木箱规格是一样的,连雕纹都相同,里面不会也是八十两黄金吧?<br/><br/> 可当苏熙贵亲自打开小木箱展示后,唐寅心中一阵失望。<br/><br/> 里面并不是什么黄金,而是白银, 只是看上去比给朱浩盛放金子的箱子装得更满一些<br/><br/> “这是鄙人为唐先生准备的一点薄礼,唐先生远道而来,鄙人没什么可招待的,如果在湖广地面有麻烦,只管派人知会一声,鄙人必定尽力帮忙。”<br/><br/> 苏熙贵这话倒不是吹牛,唐寅很清楚, 作为即将入朝做侍郎的黄瓒的小舅子, 人家有底气说出这番话。<br/><br/> 以往黄瓒要跟宁王府斗那是不自量力,但现在已然有了对抗的实力。<br/><br/> “朱小官人,鄙人今日便不多留了,这几日会在安陆暂居,如果有事只管吩咐,鄙人先行告辞。”<br/><br/> 苏熙贵把该送的礼物送到,也没问朱浩晒盐法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当即便走。<br/><br/> 朱浩跟唐寅一起送苏熙贵离开村子。<br/><br/> 目送苏熙贵的车队走远,唐寅再也忍不住,终于把心中疑惑问出:“苏东主所说的晒盐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br/><br/> 朱浩收回目光,转身往村子走,语气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是这样的,我从一本古书上找到一种晒盐法,比现在灶户以柴薪煎盐收成还要高,且所用人力物力极少, 晒出来的盐成色更佳”<br/><br/> 唐寅冷不丁打断朱浩的话:“朱浩,你虽年幼, 但也不可信口雌黄啊。”<br/><br/> “我很诚实啊陆先生,确实就是这么回事,如果这个晒盐法不是很厉害的话,你觉得我是跟苏东主配合起来演戏?刚才他说的那些话都是故意编排来骗你的,是吗?”朱浩一脸被冤枉的样子。<br/><br/> 唐寅一时又无语了。<br/><br/> 想想也是。<br/><br/> 苏熙贵有多精明唐寅可是见识过的,这样的人绝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好处还想从其身上占便宜?真以为人家官商能做到这份儿上,单纯只是靠有个好姐夫撑着?官商很多,但做到像苏熙贵这样规模的却很少。<br/><br/> “对了,陆先生,以苏东主的习惯,他给你一百两银子,应该是向你求画,权当润笔之资,或许他知道你从宁王府出走后,这种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气节,将来必定让你的名声再上一层楼,你的画作也会更加咳, 有价值。也不用给他画多了, 一幅便可,这一百两银子你也可以收得心安理得。”<br/><br/> 朱浩提醒唐寅的同时,顺带分析了一下苏熙贵的行为逻辑。<br/><br/> 唐寅很想说,不用你提醒,苏熙贵是什么人我很清楚,他不会白白给银子。<br/><br/> “对了,陆先生,你之前卖过画给他是吧?当时多少银子一幅?”朱浩侧过头,眨着满是求知欲的大眼睛,看向唐寅。<br/><br/> 唐寅冷冷地回了一句:“你小子就是鬼心眼太多,嘴上没一句实话,看起来很机灵,但对伱成长不利好自为之吧!”<br/><br/> 跟文人谈钱,你小子吃饱了撑的?<br/><br/> 我唐某人一幅画收多少银子会告诉你?<br/><br/> 做梦去吧!<br/><br/> 其实唐寅不说,朱浩岂会不知?<br/><br/> 之前与苏熙贵闲聊时他曾无意中提及,买唐寅的两幅画花了四十两银子看起来不高,但在这时代的书画家中,除了那些朝中顶级文臣、能带来政治资源的在职或致仕大臣外,唐寅收取的润笔资已非常高了。<br/><br/> 之前四十两银子换两幅画,现在一百两换一幅,就算你唐寅再清高,为了将来生活稳定,想来也不会拒绝吧?<br/><br/> 日落时分。<br/><br/> 村子里做农活的人陆续回来,根叔作为村老,马上按照朱浩的要求,把十几个适龄孩子叫来。<br/><br/> 根叔面带愧色:“村落乃是由流民组成,并非同宗,百家姓不少,小东家您要是有什么事安排他们做,只管吩咐便可。”<br/><br/> 朱浩找来的孩子,都是十岁以下,看上去比较聪明伶俐的。<br/><br/> 谷恆<br/><br/> 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接受过任何文化教育,这年头,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读书,近乎天方夜谭。<br/><br/> 别说普通人家没钱供孩子读书,孩子老早便要下地干农活来养家,就说农家人的思想里,根本就不觉得文曲星能落到自家,也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读书后就能考科举光耀门楣。<br/><br/> 如果朱浩直接说带这些孩子去读书,免费教授学问,估计眼下各家各户不会反对,觉得孩子认识几个字也挺好,可也仅仅如此,一旦学会简单的书写,各家就不会再把孩子送来,到时苦口婆心去劝都没用。<br/><br/> 必须要有新颖且吸引力十足的说辞。<br/><br/> 朱浩道:“根叔,是这样的,家里准备在城里开几個工坊,专门做一些器具,到时可能需要一些帮工,不如让这些孩子跟着我学一门手艺,顺带从他们中间挑几个认识字计算也不错的,以后到铺子当帐房你意下如何?”<br/><br/> 根叔眼前一亮:“那感情好。”<br/><br/> “那根叔就让村子里适龄孩子都跟着过来学一学,回头也跟下夼村的人说一声”<br/><br/> 朱浩把话放出。<br/><br/> 果然管用。<br/><br/> 吃过晚饭后,十几个孩子外又增加了七八个。<br/><br/> 估计之前有人担心朱浩不知道要干嘛,对于东家的征召不怎么上心,听说是要从中选拔进城学手艺的学徒,这下都巴不得把孩子送来。<br/><br/> 这时代大多数人小农思想严重,认为读书没前途,可学一门手艺那绝对算得上祖上烧高香。<br/><br/> 手艺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简直是传家宝一样的东西,普通匠人轻易不会把手艺传给外姓人,有时候连家里的女娃都不传授。<br/><br/> 听说东家教授手艺,那还不赶紧让自家孩子前来参加选拔,试上一试?<br/><br/> 当然,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全都是男孩。<br/><br/> 朱浩也不勉强,还是那个问题,就算他想搞男女平等那一套,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属于白费劲。<br/><br/> 各家都觉得女孩早晚成为别人家的,长大后就得嫁人,相夫教子,把女孩送来学手艺帮夫家振兴门楣,那是什么心态?<br/><br/> 再说这时代流行的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除了官宦人家,真没多少人愿意培养闺女<br/><br/> 女孩子要接受教育,必须得等朱浩把第一批人才培养起来,跟着他吃香喝辣后,有了示范效果,同时朱浩表明愿意接纳女孩子入学,估计各家的态度才会松动。<br/><br/> “未来几天,让他们每天都过来,先教识字,看看其中哪些适合跟着学手艺,年岁稍微大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虚心,肯跟着学就好,有一把力气的也行,但不能太笨”<br/><br/> 朱浩没有一来就选拔,对他而言,帮手多多益善,“我也不白用人,留在我这儿,每人每天我给两文钱的工钱。”<br/><br/> 根叔急忙道:“不用了,小孩子力气小,帮不了东家多少忙。”<br/><br/> 朱浩道:“还是要的,但要跟各家说清楚,孩子送来,无论大小一天都只补贴两文钱,别讲什么地里能帮做多少活,若跟我斤斤计较,我就把他家的孩子送回去,再有天分也没用,忘恩负义之辈,留之无益。”<br/><br/> 根叔看出朱浩这是把丑话说在前面,急忙点头哈腰:“农家人没小东家想的那么复杂。”<br/><br/> 唐寅却在一边看着笑。<br/><br/> 对人性有着深刻了解的唐寅,反而理解朱浩这种心态,觉得朱浩有手段,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农村最大的不均就是各家孩子在下地劳动方面体现出的能力大小,那些能干重活的人家或许会跟朱浩胡搅蛮缠。<br/><br/> 当根叔走后,唐寅忍不住出言提醒:“朱浩,我数了数,二十多个稚子跟你读书认字,顺便打打下手,你一人一天给两文,一天下来就是四十多文,一个月要一两多银子,他们没法帮你赚回来。”<br/><br/> 朱浩道:“陆先生,每个月一两银子的花销我还是给得起的,而且你觉得我会做亏本买卖吗?”<br/><br/>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我觉得你把他们卖了,他们还会帮你数钱呢。”<br/><br/> 朱浩哈哈大笑:“我哪儿有先生说得那么不堪?其实我想找些助手来帮我做事,我要做的是这世间没有的行当,全靠我自己干,肯定不行,需要有人帮我完成<br/><br/> “这村里全是我家的佃户,孩子来给我当帮工学手艺,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他们中间有读书种子,我也会让他们好好读书,走科举路。即便功名上无进益,在我身边打个下手,也算是从小培养贴己人。”<br/><br/> 听了朱浩的设想,唐寅微笑捋着胡子,点点头:“这谋划,听来不差。”<br/><br/> 朱浩走进屋子把随身携带的蜡烛取出来:“陆先生,我现在要到实验室那边搞研究,先生请自便,可在此写字作画,也可看看我写的说本和戏本,若不然索性回屋休息,便不多打扰了。”<br/><br/> 唐寅本不屑理会朱浩这样的孩子搞什么研究。<br/><br/> 但见识朱浩到村子后的所作所为,不由引发心中强烈的好奇心:“走吧,正好我想看看你要做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