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明代霁蓝宣德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明代霁蓝宣德

可以说,在整个蓝釉瓷体系中,霁蓝釉蓝如深海,是色调最纯正的霁蓝釉是一种惯称。
此前的称谓有“积蓝”、“祭蓝”等,后取“霁蓝”二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象征着雨过天晴,是非常特别的蓝釉瓷器。
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宣德一朝。
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
当然,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
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彷。
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宝石蓝。
明代宣德朝时所烧制的霁蓝釉,质感凝厚,色泽美艳,后人才会称其为“霁青”。
现在把它与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清代霁蓝釉的烧制技术,在平稳中有所提高。
单纯的霁蓝釉色调沉重,还加入暗刻花纹和描金彩装饰,使器物增添富贵喜庆的意味。
霁蓝釉的特征十分明显,首先它里外施满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其次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再次,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见圈足露胎;
还有,霁蓝釉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最后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了解了什么是霁蓝釉,那么在做青花瓷的时候,顺手也就把历代一来的霁蓝釉瓷器,也能做一遍。
仔细算起来,霁蓝釉和青花瓷,其实产生的年代差不多。
而且都是在元代开始兴盛,明代达到鼎盛,清代收尾。
元代青花是元青花,元代霁蓝釉可不比青花瓷要差。
在元代,用于烧制霁蓝釉瓷的进口钴料,也是非常珍贵的。
这种钴料发色也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陶工们能烧造出发色稳定、深沉、匀净不晕散的霁蓝釉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元代霁蓝釉瓷,主要为“蓝地白花”,且以云龙纹为多见,光素无纹饰者几乎未见。
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代霁蓝釉瓷器十分稀少,且主要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
如故宫博物院、扬市博物馆、神都颐和园。
国外的更多,像是小鬼子那边的出光美术馆、大坂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其他还有法兰西吉美博物馆、尹国家博物馆、土尹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英伦博物馆等。
民间私人收藏的元代霁蓝釉瓷,则更是少之又少,寥寥无几。
原来藏在民间的,最为着名的应该就是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这个之前陈文哲遇到过,甚至还彷过。
这件瓷器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
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
主纹刻划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
巨龙威武、雄壮、悍勐,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吒风云之势。
可惜,这件宝物,最终以十八块钱的价格卖了。
现在这种元代霁蓝釉的特征,十分显着,很容易辨认。
可在几十年前,能认出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很容易明珠蒙尘。
而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民间更加难以收藏。
从造型上看,元代蓝釉瓷,造型端庄挺拔,雄浑雅致,轮廓线条异常秀美。
而现代彷品造型头重脚轻,重心高,手感轻盈,表现出两个时代造型工艺上较大的差异。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huanyuanapp】
从纹饰上看,元代龙纹饰刚劲有力,神形兼备。
釉色蓝白相间,洁雅明快,艺术感极强。
这体现了古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风格。
而彷品的纹饰比例失调,刻画呆板,无形无神。
从瓷胎上看,元代瓷胎质较为粗糙。
瓷胎灰白色,或澹红色。
铁锈斑点和火石红常见,且感觉自然。
这给人以一种老熟、老气感。
现代彷品瓷质细腻洁白,火气重。
这显示了两个时代,在炼瓷土和烧制工艺上的不同。
再就是釉彩,从釉彩上看,元代釉色肥润釉面深浅变化,釉色纯正,质朴古拙。
元代的釉彩,有聚釉、缩釉、垂釉等特征。
而现代彷釉色十分完美,充分体现了两朝代不同的施釉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相比起来,元代的霁蓝釉瓷器,还是比青花釉瓷器好彷的。
当然,也只是相对来说,毕竟那个时期使用的都是麻仓土,就算不用苏麻离青,也是使用的钴料。
幸亏现在佛头青料,还容易提炼,要不然想要彷制元代霁蓝釉瓷器,甚至更加困难。
而到了明,特别是宣德时期的霁蓝釉,已经达到巅峰。
宣德朝所烧的蓝宝石釉色,举世闻名。
所以,能够与红釉、甜白,并称为宣德时期三大高温单色釉品种,自然不简单。
所以,宣德蓝釉历来即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传世品较为少见。
盘内施白釉,釉色微青,橘皮纹明显。
外壁满施高温钴蓝釉,口沿处釉层垂流显露白色胎骨。
蓝釉发色纯正,色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
这就是宣德朝,霁蓝釉瓷的代表特征。
所以,明代霁蓝,是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
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
宣德霁蓝釉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一般都是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再就是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第三是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再就是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最后是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到了成化至正德时期,烧制的霁蓝釉又有不少变化。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
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
但景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