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怙终不悔

第一百一十五章 怙终不悔

或许,方腊开初并没有太多的雄心壮志,只是被造作局的无良官员敲诈勒索的次数多了而心生怨恨,偏又发作不得,终究是民不与官斗。这就像在他心底埋了颗雷,不知何时会爆炸。而那些个福建木材商则是导火索,将他彻底引爆。
他不怎么信教,自家那口子倒是道门信徒,向来不争不斗。不过,听那些新结交的朋友讲说摩尼教,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譬如说,摩尼教认为宇宙是由善恶两股互不相属的力量所构成,善的一边有光亮和真理,恶的一边有黑暗和谬误,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就处在这两股对立冲突的力量中。假如个人的灵魂要能获得救赎,就必得认清这世界是如此这般的状况,然后尽量避免灵魂受到恶势力的污染和把持,趋向于善。灵魂的真正救赎只有在肉体死亡之后才有可能。
嗯,只要通过斗争,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又叫“明教”。同教的人都称“一家”,教徒是家人,大家要聚财帮助贫穷教友,经济上凡钱财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没有你我之分。
入教要吃素食断荤酒,这对大部分百姓来说并不难做到,能喝酒吃肉的人家不多。
只是,摩尼教主张禁欲,说教徒应该远离所有会让灵魂遭受禁锢的事物,婚姻和生育都应禁止,因为这些会延续恶势力的宰制作用。这……岂不是要叫人绝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香火不断才是男人责任呀。
好在教义规条虽然严苛,但只有领导人物才须完全遵守,一般信徒所遵守的教义不需像领导人物一样。
但,“一般信徒”?我好像不是诶。
在发展教徒信众时,日复一日的重复讲摩尼教清规戒律。主要内容有四不:不吃荤、不喝酒、不结婚、不积聚财物。忏悔十不正当,即忏悔虚伪、妄誓、为恶人作证、迫害善人、拨弄是非、行邪术、杀生、欺诈、不能信托及不使日月喜欢的行为。遵守十戒: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行邪道巫术、不二见、不惰、每日四时祈祷。
这些,乡亲们都听得明白且能接受,但《彻尽万法根源智经》(或《大福音书》)、《净命宝藏经》、《律藏经》、《秘密法藏经》、《证明过去经》、《大力士经》、《赞愿经》这七部大经……便是那些个福建传教士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呃,我也不明白。
还是三虎(王寅的小名)机敏有才,将原摩尼教教义要旨简单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提倡光明、善良、俭朴、友爱的道德观念。如此一来,使得摩尼教颇得人心,成为动员和组织民众的纽带。
其实,方腊并不怎么信这些云遮雾罩的东西,但架不住“教主”的诱惑啊。
是滴,他便是中土明教第一任教主。
那些福建人自称是光明使者,是牵引光明普照世间的。当然,此“光明使者”并非波斯那边总教的“光明使者”,二者使命不同。
当初,摩尼年青时受到推茵神的点化,命他在人世间传授一种新的宗教,以拯救这个充满罪恶和苦难的世界。从此,他自命是推茵神派遣到尘世来的“光明使者”,开始传教活动。二十五岁时到天竺一带传播新的“救世真理”,并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两年以后,摩尼回归波斯,在萨珊王朝沙普尔国王的支持下,向国人宣讲他的“二宗三际”教义,标志着摩尼教正式诞生。
摩尼教奉大明神为最高主神,崇尚光明,认为大明神是光明、威力和智慧的集中体现者,是“永远之父”。只有他才能教化众生,拯救灵魂,脱离苦难,不堕地狱。
波斯总坛,摩尼教的组织严密而又庞大,教会内部分有互个等级:第一级是12慕阇(承法教道者,或称大师),第二级是72萨婆塞(侍法者,亦称拂多延),第三级是360默奚悉德(法堂主),第四级是阿罗缓(纯善人,即电那勿),第五级是耨沙(净信听者)。四、五两级属教会中的基层,人数没有限制。
而到了中土,尤其是在福建沿海地区,摩尼教已被改名为明教,等级划分不尽相同,教主为第一人。
波斯总坛的教主除创教教主外均由不出嫁的圣处女担任,以维护神教的神圣贞节。每位教主接任之后,便即选定教中高职人士的三个女儿,称为“圣女”。
此三圣女领职立誓,游行四方,为神教立功积德。教主逝世之后,教中长老聚会,汇论三圣女功德高下,选定立功最大的圣女继任教主。
那些福建人说,其实早在百年前,霞浦柏洋乡上万村人林瞪,便算是明教教主,在上万村附近还有一个堂口——乐山堂,有弟子众多。林瞪的两个女儿,终生未嫁,村民称之为龙凤姑婆,教徒们还专门为她们建有姑婆宫,她们在明教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亦即“圣女”。
教主(圣女)以下,则有左右两位光明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各地分坛香主、普通信徒。
——若冯过知晓其中等级排序,定会瞠目结舌,“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教主诶,讲真,便是方腊自己都估不到自己居然能坐上明教教主之位。就好似……一夜暴富?
不过,真心不错。那些教规教条似乎毋须严格遵守,福建来的“光明使者”不也喝酒吃肉?至于说禁欲,关起门来谁知道你有没有禁?不过,身为教主,还是得有这自觉,要不然底下的人谁会服你?还得深入到他们当中去,以身作则。就好像是那些带兵的讲究“解衣推食”,不就是要表现出对下面人的热情关怀嘛。嗯,收买人心……啊呸,不是“收买”,而是用心感化。
不过,除了亳儿,家里人都不大能够理解我做的事。这让方腊有些沮丧,更有些恼火。
在他想来,他做一切……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想让你们过的舒服惬意些,这都不能理解支持?就算为了教里大事小务奔波忙碌而忽略了家里,但男人就应该有大志向,而不是窝在家里为了柴米油盐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糟心。
大郎书儿从小体弱多病,真正的手无缚鸡之力,喜欢读书却没那天份。这都罢了,偏生还沾惹上了读书人的臭毛病,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要不是有老子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的讨生活,你有这么自在?还对明教嗤之以鼻,说什么“未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这是和老子唱反调哪,真是岂有此理!
百花也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就应该无条件的支持自家男人,男人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嘛。就算回家的次数少了,也实在没太多的时间陪你,那不是因为要禁欲……不是因为要花精力干事业么?这样就不乐意了?三十如狼……咳咳,还好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拉后腿,否则,“七出”……
总之,他是绝不会承认自己是为了权利享受而忽略家庭的,虽然那种感觉很爽。
接下来,他完全无心再打理漆园,整日里想着如何将明教发扬光大。这对于绝大多数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民来说绝对是大杀器,能把别人的财富平分给自己,天底下竟然有这种好事?于是乎,一批又一批的乡民争先恐后的加入明教,并发展各自的亲朋好友入教,不劳而获,其实人人都想——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呗,异曲同工。
到后来,方腊都有些怕了,短短月余时日竟然有了二十万教徒,明教影响力恐怖如斯,简直如同瘟疫一般,这,队伍大了,不好管理哪。
这不,随着信徒越来越多,教里那些“富人”捐献的物资完全不够分配,下面开始渐渐有了抱怨的声音,一些人甚至说是上当受骗了。麻蛋,莫非钱财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十个人均分和百人均分当然不一样。节流是没啥效果了,只好开源。但咋开这个“源”呢,若是让那些人去干活做事赚钱,那别人为什么要入明教?还不如去抢好了。
咦,这似乎可行哦,要抢就抢官府的,“光明使者”不总说皇帝昏聩百官无能以致于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么,得推翻旧势力方能赢得新生。
他也绝不会承认自己是怕失去了那种前拥后簇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决定铤而走险大干一场。
终于,下定决心后,他成了“圣公”,领着数十万教众秋风扫落叶般的攻城掠地,更成了永乐大帝。
虽然,这期间有教徒泄私怨并烧杀抢掠做了些不好的事情,但斗争嘛,总少不了会经历这些。再说,你不给他们尝甜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嘛。
但仅仅半年时间,这支开初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的队伍就被击溃打散了,死者无数,尸横遍野,那惨状……唉,不堪回首。
后悔吗?多少有一点。但是自己选的路,再悔也不说悔。只是,回头再细想,他愕然发觉自己其实是被推着前行的,或许用“裹挟”这个词也不为过。
但,再也回不去了,一踏上这条路,再没有后退可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