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零七章 一字勾斜

第一百零七章 一字勾斜

早前,陈康伯便不无自豪地给冯过几人介绍了自己这位最敬重的山长,称任良辅乃是自己一生追循的榜样。
任山长并非本地人,而是松江青浦人,其父任仲孚,好义乐善。大德间岁饥,发米二千斛、谷八百斛以施贫乏。部使者上其事,诏旌其门,擢其子良佐溧阳教谕,良辅信州叠山书院山长。
这些都罢了,其叔父可是大名鼎鼎的月山先生,书画冠绝大定。
冯过假假的亦算是全才,于书画之道已然入门,鉴赏力不俗,自是知晓“月山先生”其人。
任仁发,字子明,又字子垚,号月山,青浦人。工书法,学李邕。长绘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英宗诏藏秘监。
他在跋语中先叙述了所画的肥、瘦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
在写完对两匹马的评语后,他又笔锋一转,进一步议论道:“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此乃借用两匹马来评论官场的得失利弊也。他将画中的肥马,比喻成为官不正的贪官,他们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壮;又将画中的瘦马,比喻为廉明勤政的清官,因为忙于政务而累得皮毛剥落,骨瘦如柴。
冯过曾见过“二马图”摹本,那匹肥马马首挽着笼头,但是缰绳却松开了,拖在地上;而瘦马不但有笼头,缰绳还套在马脖子上。
可谓是极尽讽喻之能事——一匹是没有约束的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就会无法无天,鱼肉百姓而肥己。另一匹是有约束的拴着缰绳的马,有了管束才能尽心尽力,克勤克俭。画者似乎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官吏管理的看法,其用心可谓十分良苦。
不过,其仕途并不显,历官都水佣田使司副使、中宪大夫,以浙江宣慰使司副使致仕。
真正为国为民做实事的历来不是身居高位的那寥寥数位,而是基层官员。
任仁发对家乡的水情十分关注。随着吴淞江出海口的不断东移以及河道的逐渐变窄,导致太湖泄水不畅,因此常发生洪涝灾害。任仁发对此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为疏浚吴淞江,多次上书:“今下源沙高水浅,不甚湍急,若及早开浚,工费省而易为力。数年之后,愈久愈湮,工费倍而难为功,所当预为之图也。”“治水之法,须识潮水之背顺,地势之高低,沙泥之聚散,溢口之缓急,寻源溯流,当得其当,合开则开,合闭则闭,合堤防则堤防,庶不徒劳民力,而民享无穷。”
实践出真知,任仁发通过疏浚吴淞江、大盈江、乌泥泾,开江置闸,积累了很多经验,成了一名水利专家。后来盐官海塘崩溃、镇江练湖淤塞,也都由任仁发主持修治。当时有人对治水缺乏信心,有种悲观的论调,认为“水旱无时,非人力所可胜,自来讨究浙西治水之法,终无寸成”。任仁发根据自己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写下了《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对此种谬论予从坚决驳斥:
“浙西水利明白易晓,何谓无成?大抵治之之法有三:疏河港必深阔,筑围岸必高厚,置间窦必多广,设遇水旱亦不能为害。昔范文正公请开水浦,议者沮之,公力排浮议,疏浚积潦,数年大稔,民受其赐,载之方册,照然可考,谓之无成,可乎?”
他治水屡创佳绩的名声传到京城,擢升为都水少监。某年黄河决口,也是任仁发指挥抢救,率众筑堤,巩固河防,可称之为“大定第一水利专家”。
对这样一心为民谋利的官员,冯过向来敬重,有小侄子当面,那还不千方百计的打探消息,好进一步的了解这位治水大禹……治水大拿。
嗯,其父亲任珣,曾任高邮知府。任仁发自幼勤奋好学,长得气宇轩昂,能文能武,十八岁考中举人,自持名刺往见时任中奉大夫、浙西宣慰使的游显,被任命为幕府中的宣慰掾,负责整理文书档案。
在大定文人画倡导兴起之时,他一头扎进写实的立场中去,上溯五代黄筌以来的工笔写生传统,使他在铁选、赵子昂的笼罩下有独立的特殊价值。任仁发自认为学习韩干颇得三昧,无论用笔与赋色,尤其是那隐藏在笔墨背后极力追求写实的作风,却与秦楚李公麟十分接近。他画马多不作腾跃嘶鸣的情状,行止静立中,有一种英姿骏发、精神飒爽、悠闲自得的特别神态,流露出高雅的气质。
另外,《张果见明皇图》的构思极为巧妙,通常是题目点题——主要人物难道不应该是张果老和昌明皇吗?但看画面中人物的眼神所落之处,显然不是——主角是小驴!用笔精巧纤细,人物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小驴的慌不择路以及小童的慌里慌张、张果老的微笑以及被驴吸引了的人的专注都惟妙惟肖地体现了出来;整幅画设色清新淡雅,形象醒目地表现了张果老的仙风道骨和唐朝人的心宽体胖;这幅画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节奏感极强,一眼便会被吸引。
………………
呵呵,一个说的滔滔不绝,与有荣焉;一个听的津津有味,敬佩尊重。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是,为官者想的最多的乃是挪挪位置,高升才是终极目标。百姓为何对官员没有好印象?不正是因为这世上不为民办事一心钻营以权谋私的官太多了么?贪,才是本性。“贪”之意为“今天拿钱”,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嘛,至于往后身陷囹圄?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个会先来呢?
冯过这边厢对任仁发深表敬服,任良辅亦是笑眯眯的声称“冯七郎”之名早已如雷贯耳,并抑扬顿挫的诵读了那几阕,对那篇《不以规矩》的院试时文更是赞赏有加,并说书院尝就此作范文给学生们详细解读分析过,众皆受益匪浅。
冯过自是谦虚一番,只道“惶恐”、“汗颜”、“谬赞”了。
任良辅又说,早前叔父来信还专门提到过“冯改之”,诗词文章不多提,便是书法亦是极好极好的。清溪先生赴京时在南京金陵城逗留,二人乃有一聚,见了冯过写给先生资哲的那幅字,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综合了晋、昌、楚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已然登堂入室。
任仁发以画称绝,书法也是当世大家,这般出言褒奖,足见其是真心欣赏那幅字。
“某未见到那幅字,不敢置喙,但这首诗却着实应景啊。”任良辅吟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这首《新竹》是那个时空郑板桥的诗,诗文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文字通俗易懂,却是极富喻意,冯过拿来赠资哲确是再合适不过了,也难怪儒雅稳重的清溪先生会在友人面前显摆。
当日,在陈康伯等人的极力邀情下,冯过一行在叠山书院住了一晚。
秋高气爽,众人坐在望江楼上品茗交谈,指点江山。
沏茶用的是书院里的泉水。书院礼圣门靠右边有口古井,此井水质清冽、味甘,茶圣陆羽曾以此井水泡茶,饮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信州第三泉”。
而望江楼是叠山书院观景最佳的地方,它古朴雄伟,站在望江楼。极目远眺,但见信江长桥横跨,城南的房舍和袅袅炊烟、“弋江十二景”尽收眼底。
“桥横一字水沟斜,凫石点缀北岸霞。东汉孙权立伟业,余汗葛阳建县衙。”
民间流传的谚语道出了“弋阳”二字的来历和建县历史。东汉建安十五年,弋阳即建县,历史悠久。
所谓“弋阳十二景”指的是出宝峰叠秀、灵岫排云、虹桥横跨、葛水回浪、笔卓文星、凫砥中流、弋溪双带、龟峰树屏、琬潭印月、渔次神石、江城晓霁、村郭斜阳等。
哥几个……咳,学友们诗兴大发,为这十二景赋诗吟诵,如“万壑群山闽峤来,蜿蜒曲折翠云隈”、“漫羡此中有佳处,朵云排出是移文”、“一条绣带束江腰,张起天弓方归弋”、“如何植地通天笔,卓立千寻无一字”等等,意兴酣畅。
次日,冯过几人告别辞行,学长们纷纷送上赠语,祝诸学弟今科大比马到功成,来年同赴京师再奏凯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