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类“文艺工作者”,冯过谈不上观感佳劣。世上虽有一心想着不劳而获的懒惰者,但还真的罕有人自甘堕落,终究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方误入烟花之地。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嘛。
如董小宛,走到她这一步实乃生活所迫,都要饿死了还谈什么诗与远方?
冯过还真挺佩服这位奇女子的,出身大户,全无骄娇二气,家里出了大变故,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与“卖身葬父”这剧情有何不同?毕竟家里还有位身染重疴的母亲需要救治。或许,卖艺是她唯一且最好的选择吧。靠自己的能力谋生不丢人,关键在于能否禀守初心真正做到洁身自好。这,似乎很难。
不过,这些与他冯过又有何关系呢?吹皱一江春水。
董小宛才十七岁,在那个时空还是个高中学生哩。他冯过拥有着中年人的灵魂,对这么一个中学生,怎会有旖旎之心?
话说,于他而言,婚姻似乎是件麻烦事,四十多岁的大叔,总是钟意御姐、少妇多些……
与董小宛相遇只是小插曲,一面之缘都谈不上,人家蒙着面纱呢,至于去“云想阁”捧场什么的,冯过更是没想过,又不是甘诚那厮,神神叨叨的说要去聆听仙音。
文会一共三日,显然是第二日的“曲水流觞”更受士子们欢迎。这一整天冯过都不再出风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参与其中。
这日共收集了三百余首诗词,评价最高的自是那几位大佬的作品,其中辛傅唱和与辛陈唱和的几阙词尤令人津津乐道。
“辛陈”指的是辛弃疾与陈同甫。
陈同甫即陈亮,同甫乃其表字。
陈亮出生于婺州永康前黄龙窟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被取名为汝能。
陈亮是汉魏名门颍川陈氏的后代,他在身叙中说:“陈氏以财豪于乡,旧矣,首五世而子孙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陈氏在其祖父代,家境富裕,人丁兴旺。“当时聚会,动则数百人”,“其后数年,死生困顿,何所不有”,从此便没落下来。
时人赞陈亮“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从青少年开始,他就显示了他的聪颖精明、才华横溢和志量非凡。在十八岁时,他就考查了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了《酌古论》二十篇,讨论了十九位历史人物。当时的婺州守臣周葵看了这部书,对他十分赏识,赞誉为“他日国士也”,并“请为上客”。然而,周葵期望把这位有希望的青年纳入道德性命之学的轨范中去。
周葵任参知政事,聘陈亮为其幕宾,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尽其议论。周葵授以《中庸》《大学》,曰:“读此可精性命之说。”但陈亮对此不感兴趣,他后来说:“……余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而反授《中庸》《大学》之旨,余不能识也,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虽然对道德性命之学有所了解,但他却认为,那种空谈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学无补于实际,更不能解决统一事业,所以没有按照周葵为他设计的道路去实行,而是继续研究前人的历史,并且又撰著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两部著作,冀图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
在青壮年时期,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得中。他说:“亮闻古人之于文也,犹其为仕也,仕将以行其道也,文将以载其道也,道不在于我,则虽仕何为。”
话虽如此,但知天命之年的他其实也在准备明年的会试,心尤不甘哪。
综上所述足见其为人性格,豪迈义气,一力主战,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这也难怪辛弃疾会与他相交莫逆了,臭味相投也。
七年前,陈亮闻辛稼轩退隐信州,访之。过小桥,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订交。
啧啧,这暴脾气,一言不合就拔剑,也就老辛好这一口,换作其他人怕莫是要群之唯恐不及喽。
又二年,同甫再访,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并北者如此,北之可并南者如此,且言金陵荼蘼,军民只知享乐而不知战祸即至,大定实已穷途末路云云。饮罢,宿同甫于斋,同甫夜思稼轩沉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纾困,稼轩如数与之。
十万缗哪,也就是十万贯,这辛枢直真有钱,也真大气,说借就借了,也不怕陈老弟还不起。
嗯,确认过眼神,是好基友无疑了。
“夫子亭”中,辛弃疾与傅岩叟唱和罢,随即将矛头指向陈亮:“同父之才,落笔千言,俊丽雄伟,珠明玉坚,文方窘步,我独沛然。”
这是红果果的力捧挚友,不遗余力啊。
陈亮豪笑几声,反手取出一卷轴,徐徐展开,却是一幅肖像画,画中人戎马装扮,立于浩荡河水之畔,凝目北眺,看那五官形体,分明正是辛弃疾。
“此乃吾为幼安兄所作画像,将就着收下吧……”将画像卷好递给辛弃疾,陈亮高声道:“吾有画赞一文予稼轩居士,诸位请听----”
所画赞作为文学作品,渊源久远,晋代陶渊明曾在一篇《扇上画赞》中一口气赞誉了八个归隐高士,这些人物来自《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古籍。
画像与赞可以存在于同幅画作或书籍中,也可以分为两处,画是画,赞是赞,即使画作已经湮没于历史,而赞依然可以作为独立艺术形式流传下来。
有些画赞是为熟悉的友人而作,更能使其人风采性情昭然而现,非推心置腹之交或深知根底之人不行。
“眼光有棱,足以映照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
这真是文情并茂、出神入化的杰作!在陈亮笔下,以北上抗燕为己任的爱国英雄辛弃疾栩栩如生,英气勃发,满腹韬略,能担当挽救亡国危机之重任。这样一位老之将至而斗志不衰、振臂一呼万众相应的济世之才,以其才智胆力,适逢国难民危的乱世,按说正当一展雄才,干一番大事业,却无奈退隐。
陈亮赞誉辛弃疾“胆力无恐”,其实不也正是他的自身写照么?这篇画赞,不仅使辛弃疾一世之豪的雄姿跃然纸上,也使他自己的一腔浩然正气喷薄而出。
卧艹,这波操作666。关键是还不令人觉得扎心,反倒有些热血沸腾。好吧,你有才,你牛叉,你赢了。
辛弃疾默然,半晌方笑笑说道:“五年前,同甫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资既明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然吾斯时因琐杂所扰,此事乃搁置之。今日群贤毕至,正可一与观之。”
听得辛弃疾要唱词,录事赶忙提笔蘸墨,仔细记录。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乳燕飞”,又名“贺新郎”、“金缕曲”、“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辛弃疾开先所言那一段当为词作小序,这篇序叙述了两人相会、分别,以及别后复追、无奈路途阻隔,欲追而不得,怅然独饮,继而收到友人书信的情形。几乎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小散文来读。与词作相配合,则事与情俱佳,所渭“合则兼美”,棺得益彰。它不仅不与词作内容重复,还能与原词互相生发,交映生辉。
词作开篇即盛赞陈亮出淤泥而不染,随即以冬景写大定山河的破碎。几点残梅,透露希望,令人怅怀……
周遭鸦雀无声,站的远的人听不清亭里消息,不免有些焦躁,却也不敢大声喧哗,幸好前面有人一句句诵读,虽听不仔细,却也不至于以讹传讹。
世人只知辛弃疾文采斐然,却不晓其填词功力竟是如此了得,除了少数几人,皆是愕然惊错。
冯过却是默然惊叹: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礼物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