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1805 > 第九十一章 好圣孙

第九十一章 好圣孙

,大明1805
朱靖垣坐在军器司会客室,跟李锐和汪来这两个主事一起,像是唠嗑一样把自己的各种想法说出来。
让两人仔细记录下来,回头转达给对应的部门,按照轻重缓急去做实验验证。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放衙的时候,朱靖垣跟汪来和李锐道别,在关天培的陪同下回家。
关天培专门给朱靖垣另外准备了马车,让朱靖垣不需要专门去等朱简炎回来了。
朱靖垣略微有点意外,不过还是老老实实接受了安排,反正老皇帝应该不会害自己。
"target="_blank">http://www.></a>
</a>
太阳落山的时候,朱靖垣来到了自己家门口,发周围多了一圈卫兵。
王府周围平时也有守卫,但是今天的数量多了好几倍。
而且士兵的衣服都是海军的,应该就是关天培带来的那些警卫兵。
朱靖垣在门口稍微停了停,对着周围的士兵们拱了拱手。
默默的表达了一下感谢的意思,然后才走进了自己熟悉的家门。
与此同时,在同一个街道上的皇九子朱简烽的王府,守卫也比平时多了一些,不过多的人是从常规的警卫队来的。
王府的后门,一辆马车缓缓停下。
一身便服的军机大臣曹振镛从马上下来,低着头快步走进了王府的后门,在守候的仆人引领下进了王府后堂的客厅。
朱简烽整坐在大堂中的椅子上,双手握着一份明黄色的卷轴,眉头紧紧的拧在了一起。
看到曹振镛进来,朱简烽马上挥手,屏退了所有人仆人,把手中的卷轴递给曹振镛。
曹振镛表情凝重的接过来,打开看了一眼,彻底确定那是一份圣旨了。
圣旨上的内容,让曹振镛感觉格外迷惑,表情也变得阴晴不定起来。
朱简烽同样非常的迷惑,估摸着曹振镛看完之后,就忍不住主动开口询问了:
“曹军机,父皇让本王作为皇室子弟代表,去西洋海角应付西夷的所谓王子们,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振镛小心翼翼的把卷轴合上,恭恭敬敬的放回桌子上,虽然看着让人迷惑,但毕竟是一份圣旨。
曹振镛斟酌了好几秒,才小心开口分析说:
“臣以为,陛下的要求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实则将殿下送到了无法干涉朝堂的地方……”
朱简烽直接站了起来,有些激动的拍着手说:
“对啊,这种事情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大哥按照传统是嫡长子,二哥还长期担任鸿胪寺卿,都比本王适合这个差事。”
朱简烽抱怨了两句,原地转身看着曹振镛:
“把本王在这个节骨眼上赶出京师,父皇他难道真的已经做出了决定?要在这种时候再去改变什么?”
曹振镛明白朱简烽说的事情是指什么,但是这时候只是闭口不言。
朱简烽看着曹振镛不说话,就更加的有些上火了:
“父皇他到底在想什么?难道真的打算直接选择那个熊孩子?
“父皇他难道要推翻仁武以来的祖制吗?难道他不记得建文旧事了吗?”
曹振镛眯着眼睛叹息说:
“殿下,建文旧事可是要慎言啊,您将自己置于何地啊?
“臣观陛下的想法,最多不过是‘好圣孙’而已。”
朱简烽顿时反应过来,“好圣孙”,是指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的爷爷,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对他的长孙朱瞻基的评价,就是好圣孙这三个字。
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好圣孙朱瞻基讨到了爷爷朱棣的欢心,才帮助他的父亲朱高炽保住了皇位。
现在的大明皇帝世系,正好都是朱瞻基的后代。
这让朱简烽更加的烦躁了,长期积累在心中的压力彻底爆发,以至于有些语无伦次的失态了:
“这也不合祖制啊!二哥他已经四十五岁了!
“世祖之后的列祖列宗,登基年龄最大的也才三十八岁。
“其他祖宗都在二十八到三十二岁啊,父皇怎么能选择四十五岁的二哥啊!
“关键是,二哥他有什么能力?他哪里能够比得上本王!”
曹振镛苦笑着轻轻摇头说:
“殿下,其实没有你说的这个祖制,那些都只是惯例而已。
“关键是,世祖皇帝有言,祖制就是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一切祖制皆可变。
“就算是真的有祖制,陛下也能搬出这一条圣言来修改。
“二殿下的能力相比您而言也许不算特别优秀,但是终究是完全通过了所有考核与实训的。
“最为关键原因,还是二殿下有个好儿子,彻底的抓住了陛下的心思。”
朱简烽愣神了几秒钟,然后勐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曹振镛大声说:
“曹军机,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我要不要去西洋海角?”
面对朱简烽最后的灵魂拷问,曹振镛闭着眼睛考虑了几秒钟。
最终没有……也不可能替朱简烽作决定,而是把各种情况都说出来,让朱简烽自己决断:
“殿下如果按照陛下的要求要求,到西洋海角去办差,那以后应该不会受到特殊对待,应该与其他皇子无异。
“殿下如果拒绝前往,那就是要抗旨了,也就是要彻底放弃正常手段了。
“然后,成则不用说,若败……轻者剥夺爵位,重则终身圈禁……
“陛下提前了十天,直接下达了给您的差事,没有事到临头下旨意,当场直接架着您上路。
“这既是给您选择和准备的时间,也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坦然和霸道,陛下也许想要看看您能做出什么来。
“殿下可以自己考虑,您如果不去西洋海角,能够有几分把握成事……”
朱简烽听着这些简单的情况,根本就没有怎么仔细思考,就有气无力的坐回了位置上:
“我根本没有任何把握……”
仁武朝之后的大明,已经逐步转化成了近现代的国家,不再是古典时代的王朝。
正常公务不再因人成事,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因人设职,而是先定职务权责范围,再安排人员去任职办事。
皇子和宗室们,虽然可能担任着各种各样的官职,但却都是被塞进国家机器的零件,没有超脱规则和职权的能力。
他们通常的没有机会,也完全没有必要,专门去发展朝堂的大臣,作为自己的办事班底。
大臣通常也不会接受这种发展,绝大部分也都不会像古代那样,主动去提前投靠某个皇子作为自己的“主公”。
因为这些皇子们在登基之前,要和普通官员一样在地方上工作十几年。
无法直接回报那些想要直接投效自己的臣子,无法以自己为中心经营有君臣从属关系的党羽集团。
他们成为皇帝之前,可以有互相依赖的属下或者盟友,但是很难有以命报效的臣僚。
等到成为继承人之后很快就登基了,也就不需要某个官员专门投靠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