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终宋 > 第1323章 收藏品

第1323章 收藏品

开封大街上有两个老者并肩走过。<br/><br/> 他们同样都是双手背负、弯着腰,脚步慢吞吞的。<br/><br/> “若顺利,我想年节前便退下来,赶上回老宅祭祖。”<br/><br/> “我们这些老东西退了便退了。莫让你家女娃也辞了官。”<br/><br/> “放心吧,她不辞官。陛下近来总说,他需要与蒙元不一样,要比忽必烈做得更好。我不懂他为何有这种忧虑,且我也老了,帮不上忙,至少让他们兄妹多辅左陛下一把。”<br/><br/> “在我等眼里,陛下做得已经好太多了。”<br/><br/> 杨果停下脚步,回过头看向了长街。<br/><br/> 开封已恢复了些繁华景象,或许还比不上一两百年前汴京御街的鼎盛,至少比蒙元治时多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点他是最清楚的。<br/><br/> 他看的出来,百姓的衣冠与面貌都有不同。<br/><br/> 还有些细节,比如街道边的叫卖声多了起来,菜农也敢吆喝大声了。平民们不再困于羊羔利,生活能得以喘息,愿意到街边买些瓜果茶点了。<br/><br/> 仅说忽必烈需要维护蒙古贵族们的利益,而今上不用,这或许只是几条政策的差别,对普通人却是天与地。<br/><br/> “伴随了陛下十余年,有时我依旧看不明白他到底要做到何等地步啊。”<br/><br/> “若是能再多活十年,或许你我能看到吧。”<br/><br/> “身子骨不行了,近年来总觉无力。莫说十年,我常怕捱不到天下一统的那日。”<br/><br/> “快了。”<br/><br/>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龙亭湖畔,行宫就在不远处了。<br/><br/> “从近来收到的战报来看。”韩承绪道:“若不是沿江的州县与大量的俘虏要安置整备,想必直接攻到临安也非难事。”<br/><br/> “话虽这般说,该做的事总不能略过了。陛下亦说过,南征不怕晚,只怕吞得太快把宋廷的污秽一并吞了。”<br/><br/> “道理自然如此,便是整备上一两个月,真正心慌的不是我们,反而是赵氏朝廷。”<br/><br/> “刀刃架在脖子上,只能等着它噼下来,哪能不心慌?”<br/><br/> 两人都抚须笑了笑。<br/><br/> 这一带本就是河南经略府所在,走到这里已能看到许多匆匆往返的官员了,谈话的气氛便不像方才悠闲。<br/><br/>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br/><br/> 偶尔遇到些大臣,则会与他们谈论几句国事。<br/><br/> “左相,好消息,方才我觐见陛下,他已同意了开科取士。”<br/><br/> “那便好,可有议定科举形式,是时务策、帖经、杂文,还是义、论、策?”<br/><br/> “暂未定下,但看得出陛下对此很是重视,想必会召诸公商议。”<br/><br/> 奚季虎也很忙,说过,作了一揖,脚步匆匆便往别处赶。<br/><br/> 韩承绪与杨果互相搀扶了一下,继续往前走。<br/><br/> “陛下本就想开科取士,只是前些年战事不断,耽误了。”韩承绪道,“方才说陛下欲做得比忽必烈好,这又是一桩事,可见他心事重啊。”<br/><br/> “开科取士好啊。”杨果道,“北人盼了几十年没盼到,终究还得靠自己的君王来兴文教。只是,北方沦落胡尘百年至数百年,科举一开,往后朝廷上只怕都是南人?”<br/><br/> “陛下早便与我提过此事,曾说若开科举当分南北榜,先见之明啊。”<br/><br/> 杨果这才安心,道:“此事对收服南方民心又有大用,想必消息传到南面,更多人要望风投顺。”<br/><br/> “高家郎君又能省不少气力。”<br/><br/> 如今唯有韩承绪还这般称呼高长寿。<br/><br/> 这代表着他们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关系。<br/><br/> 高官厚爵往后都有,而同生死共患难的回忆无可取代。<br/><br/> “高元帅在芜湖之战的俘虏这两日便能抵达开封吧?”<br/><br/> “算时日,差不多该到了……”<br/><br/> 两人到了公房,才坐下。那边关德已带着步辇过来,笑吟吟打了招呼。<br/><br/> “两位老相公,陛下召见,说是有好东西让两位瞧瞧。”<br/><br/> 韩承绪不免好奇,问道:“莫不是缴获了大量金银,国库终于不愁用度了?”<br/><br/> 关德脸上笑容微僵,赔笑道:“韩老相公又说笑了,天下哪还有这样的金库。除非到哈拉和林瞧瞧……”<br/><br/> 杨果心想,如今真是连南边来的宦官也能开口闭口哈拉和林,放在十年前,哪个南人能这般狂?<br/><br/> ~~<br/><br/> 这日李瑕召见的臣子却不多,只有几个心腹……并不包括吕文焕。<br/><br/> 韩承绪、杨果一进殿,关德便连招呼着让他们坐。<br/><br/> “陛下一会才过来,交代给相公们赐坐。”<br/><br/> 韩承绪环目看了看,见殿中并没有摆着地图,不由奇怪,向更早到的李冶问道:“今日不是议事吗?”<br/><br/> “不知,我忙得很,陛下非要将我召来,又不说是何事。”<br/><br/> 李冶脾气素来不好,坐在那一脸不情愿的模样。<br/><br/> 过了一会,竟是霍小莲亲自带着几个精锐士卒抬了一口箱子进殿。<br/><br/> 李瑕却还没到,只有那箱子摆在殿中央。<br/><br/> 李冶愈发没耐心,捻着长须,不停地仰头看天色。<br/><br/> “陛下到。”<br/><br/> “诸公不必起来。”<br/><br/> 李瑕进了殿,不等几个老臣站起身,已抬手让他们坐好。<br/><br/> 他来晚了,因后宫有些小事。但九五之尊自不必向臣下解释。<br/><br/> “打开看看,动作轻些。”<br/><br/> “喏。”<br/><br/> 霍小莲正要上前开箱,却又被叫住。<br/><br/> 关德小碎步赶过去,道:“霍将军慢些,陛下是让咱来。”<br/><br/> 他走到箱子前,兰花指捏着一把小巧的钥匙“卡”地打开了那鎏金铜锁,眼睛左右转动着一看,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红布包着的卷轴。<br/><br/> “请李计相先过目如何?”<br/><br/> 殿中,李冶最不耐烦,因此关德先将那卷轴拿到他面前。<br/><br/> “老臣当陛下召老臣来是有要事,却不过是来看些字画……”<br/><br/> 李冶抱怨着,老眼一眯,已看到了那卷轴上的几个字。<br/><br/> 他不由往前倾了倾身子。<br/><br/> 那上面表的却只是一封信纸。<br/><br/> 信上字还很少,只廖廖三四列。<br/><br/>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br/><br/> 李冶连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往后一仰,生怕口水溅到这信纸上。<br/><br/> “这……真迹?!”<br/><br/> 李瑕道:“朕不懂,想必是真迹。”<br/><br/> 韩承绪、杨果已站起身凑上前去,半俯着身子。<br/><br/> 谁成想,活到快入土的年纪,还能看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br/><br/> 再回想到当年的苦日子,韩承绪又有些想哭。<br/><br/> “几位老相公莫急,这箱子里的宝贝还多呢。”<br/><br/> 关德小心翼翼地将手里的卷轴收好,又俯身拿起一件来。<br/><br/> 众人屏着呼吸,目光看去,见是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仕女。<br/><br/> 接着是两个,三个……<br/><br/> “《簪花仕女图》,好了得的画功。”<br/><br/> “……”<br/><br/> 不得不说,那一口箱子里真的全是珍宝。<br/><br/> 几个重臣看了许久仅看了四五件,犹还在交口称赞。<br/><br/> “不枉此生。”李冶完全忘了方才的抱怨,感慨万千,“不枉此生。”<br/><br/> 反而是李瑕有些不耐了,看了看天色,咳了两下。<br/><br/> “陛下。”<br/><br/> 韩绪承首先反应过来,问道:“敢问陛下,何处得来的这些珍品?”<br/><br/> “高长寿缴获的。”李瑕道:“贾似道的藏品。”<br/><br/> “好个贾似道!”<br/><br/> 李冶手一抬,指着那口箱子,想狠狠骂一骂贾似道,须臾又感到好生佩服。<br/><br/> 再一想,人活一世,活到贾似道这种地步,据天下奇珍异宝为己有,被骂两句又如何?自己骂他,反倒显得嫉妒了。<br/><br/> “把人带来。”<br/><br/> “喏。”<br/><br/> 不多时,翁应龙、黄公绍便带着一人进殿。<br/><br/> 这人衣着还算干净,脸上却有忧伤之色,正是廖莹中。<br/><br/> 廖莹中抬头看着李瑕,呆愣了一会之后回过神来,不失风度。<br/><br/> “鄂州一别,多年未见了。”<br/><br/> 李瑕点点头,道:“说说这些书画吧。”<br/><br/> “无甚好说的,平章公酷爱宝玩,在府中修建了多宝阁,在临安时,每日都会去赏玩。此次出征,只带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已……”<br/><br/> 李冶、杨果、韩承绪皆倒吸了一口凉气。<br/><br/> “这个多宝阁……还在临安吗?”<br/><br/> 这是一句废话,廖莹中并不回答这样的废话。<br/><br/> 他虽战败被俘,站在这里依旧有一股衿贵气质。<br/><br/> 李瑕的几个重臣与他相比,便显得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老了。<br/><br/> “朕听说贾似道为收集这些珍宝不择手段。”李瑕道:“如理宗曾赐余玠一条玉带,余玠死后作为殉葬,贾似道为此不惜刨了余玠的墓?”<br/><br/> 这是极不光彩之事,廖莹中头一低,再次不语。<br/><br/> 他稍瞥了翁应龙、黄公绍一眼,见两人神情讶异,也是初次听闻此事。<br/><br/> 那就不知是谁告诉李瑕的。<br/><br/> 而殿中旁人原本并不了解贾似道,此时才算是有所了解。<br/><br/> 比如先前不明白贾似道为何不愿归顺。<br/><br/> 今日才知仅一座多宝阁便如此让人赞叹,那其临安之府邸又该奢豪到何地步?且其人虽不是宋主,权柄却还高于宋主。<br/><br/> 过着这般神仙日子,谁愿舍弃?<br/><br/> “贾似道有才,也有趣,但平生缺德事干得不少,便是不得好死也是他的报应……他死了吗?”<br/><br/> 李瑕随口说着话分散廖莹中的注意,忽然问了一句。<br/><br/> 殿中几个重臣也都知李瑕用意,同时都在观察廖莹中的神色。<br/><br/> “我不知道。”<br/><br/> 廖莹中先是滞愣了一下,其后悲语道:“我让人穿了平章公的官服吸引注意,平章公则带了四个护卫乘小船走……说船毁人亡的是你们,问平章公是否活着的又是你们。我当时一直在楼船上,如何知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