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瑕有自知之明,他的战略眼光或许不错,但在具体的战术指挥上其实不如羿青、聂仲由。<br/><br/> 因此,在击溃也速答儿的兵马之后,李瑕便将指挥权交由他们二人。他则跨上战马,亲自带着杨奔那百名马军衔击溃兵。<br/><br/> 奔三十余里,正见纽璘派来的千余援兵,这些援兵没想到也速答儿败得如此惨烈,被溃兵冲撞,人仰马翻,又不知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连忙掉头后撤。<br/><br/> 正在这时,李瑕命杨奔继续驱赶溃兵,他则领二十余人从侧面杀上,草草换上蒙军衣甲随溃兵而逃,不时射杀蒙军百夫长,增加混乱。<br/><br/> 待后面的宋军掩杀上来,蒙军的撤退终于变成大溃败。<br/><br/> 十余里官道说远不远,骑兵全速狂奔冲到纽璘的中军大营已勒不住马。<br/><br/> 李瑕感到有些兴奋,毫不犹豫便领二十余庆符军杀进蒙军营地。<br/><br/> 这绝非正经打法,世间少有主将在这种时候选择亲自闯营。小人物才需要冒险去搏,偏李瑕从不自诩是大人物。<br/><br/> 他非常清楚,论大战指挥,他万不可能比得过纽璘。与其以己之短击彼之长,不如剑走偏锋,刺其腹背。<br/><br/> 果不其然,纽璘在危急关头依旧稳住了溃军。<br/><br/> 宋军力疲,难以在交锋之初奠定胜局,那越打下去只会越难。一旦还在攻城的蒙军回援,倾刻便可击败宋军。<br/><br/> 万幸李瑕踏马进了大营,他果断向蒙军大纛冲去。<br/><br/> “放火!砍倒大纛!”<br/><br/> 马势迅疾,李瑕俯低身子,持着长剑死死盯着前方,忽见三十余蒙卒护着一个披着锦袍的肥胖男子疾奔。<br/><br/> “宗王快走!宋军攻上来了!”<br/><br/> “别拉我,成吉思汗的子孙……嗝……什么都不怕,就是蚊子太多了……”<br/><br/> 李瑕听得懂他们的呼喝,喝道:“都元帅命我等保护宗王。”<br/><br/> 那边阿卜干饮了好几斤酒才出来,他这人清醒时还算精明,喝醉后却是醉态可掬,拍掌大喊道:“你骑术太差啦……”<br/><br/> “嘭!”<br/><br/> 疾马猛撞在蒙卒身上,李瑕重重摔飞起来,他就地一滚,犹不忘长剑横扫,划破两名蒙卒的小腿,血雾从伤口中喷薄而出。<br/><br/> 二十庆符军也有样学样狠狠冲撞,起身后对着阿卜干的扈从就是一阵狂砍。<br/><br/> 李瑕已如猛虎夺食般扑向阿卜干,手中长剑猛刺,毫不留情就捅穿其心口,又扯住阿卜干的肥胖的身躯挡了两下。<br/><br/> “宗王?宗王死了!”其余蒙卒大惊,转身就跑。<br/><br/> “夺旗!”<br/><br/> 李瑕用力斩下阿卜干的头颅,立刻又冲向大纛……<br/><br/> ~~<br/><br/> “蒙军大纛倒了!”<br/><br/> 成都城头上,一声大吼响起,声音还带着颤抖。<br/><br/> “纽璘死了!援军斩了蒙鞑主帅……”<br/><br/> 蒲择之快走了两步,扶着城墙极目远眺,只见夕阳的残影中那杆大纛缓缓倒了下去。<br/><br/> 他一个激灵,猛地回过头,吼道:“反攻!”<br/><br/> 本已急促的战鼓愈发惊天动地,宋军的鼓手仿佛疯了一般,大汗淋漓,使尽了浑身气力猛击鼓面。<br/><br/> “咚!”<br/><br/> 那羊皮鼓面终于经不起他这般狂敲,破裂开来。<br/><br/> 鼓手犹不兴尽,不听指令,冲到城墙边,嘶声竭力地大吼道:“胜了!胜了!破敌啊!”<br/><br/> 城门外,杀出城的宋军已不需激励,个个状若疯虎地杀向蒙军……<br/><br/> 山峰上那轮落日愈沉,天地间完全成了一片腥红,宋军的红色军衣仿佛是融入这抹红光之中,铺满了成都郊外。<br/><br/> 终于,蒙军的鸣金之声响彻了这片红色的天地。<br/><br/> 黑色的骑兵如潮水般向北涌去,一点点融入黑夜之中……<br/><br/> 纽璘没有选择。<br/><br/> 他任都元帅的时日太短,又未得到蒙哥汗的亲自册封,没有被赐下金符。是阿卜干全力支持,他才得以指挥大军。<br/><br/> 阿卜干一死,纽璘绝不敢与蒲择之继续大战。<br/><br/> ~~<br/><br/> 是夜,成都城内又是一片欢腾。<br/><br/> 李瑕走过长街,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士卒们围上来由衷地感激与褒扬。<br/><br/> 他始终坚持一个说辞。<br/><br/> “并非是我等援军救了你们,是你们拖住了所有的蒙军主力,才创造了这个偷袭蒙军大帐的机会。此战最大的功劳在于你们。”<br/><br/> “李知县,小人一辈子不会忘了你。”<br/><br/> “往后李知县成了大帅,小人要向人吹嘘,在成都随李知县打过仗……”<br/><br/> 许久李瑕才脱离开人潮,时不时还能听到有人在笑,却也能听到有人在大哭。<br/><br/> “蒲帅呢?”<br/><br/> “蒲帅在东城……”<br/><br/> 这个夜里的喧闹似乎与蒲择之无关。<br/><br/> 蒲择之正立在东城城头,看着城墙的缺口发呆。<br/><br/> 附近的尸体已经搬走了,但没找到蒲黼的,显然是已被烧成了焦炭。<br/><br/> 李瑕走上城头,看着蒲择之那苍老的身躯,良久不知如何开口。<br/><br/> 先打破沉寂的是一名跑来询问公务的士卒。<br/><br/> “蒲帅,王将军问粮草之事。”<br/><br/> “我一会过去商议。”<br/><br/> 蒲择之说罢,转过头,才见到李瑕正站在那。<br/><br/> “非瑜来了,怎不打个招呼?”<br/><br/> “见过蒲帅,我也是刚到,想禀报云顶城发生之事。”李瑕说着,见蒲择之动作有些艰难,上前扶了扶他。<br/><br/> 月光照下来,离得近了,便能看到蒲择之脸上的泪痕。<br/><br/> 两人却并未就蒲黼之死说些什么,蒲择之开口还是缓慢而沉稳,道:“军务繁忙,边走边谈吧,云顶城且先不提,你对成都之战是如何看的。”<br/><br/> “纽璘今日虽退却,稳定军心之后必卷土重来。剑门关已失,成都门户大开,残城不可倚,田地荒芜,粮草不足,只怕是守不住。不如再收缩兵力,复图剑门关?”<br/><br/> 蒲择之道:“纽璘之所以暂撤,并非实力折损。而是丢了阿卜干,他这临时受命的都元帅名不正言不顺,须等蒙哥正式册封。<br/><br/> 算日子,只怕过不了一月蒙军必卷土重来,这点时间,也仅够我们的大军退回重庆,不足以经营成都。”<br/><br/> “是。”李瑕见蒲择之心中有数,不需提醒,遂不多言。<br/><br/> 蒲择之心想,若调李瑕到军中,或可派他再试着奇袭一次剑门,但他既不愿,加上朝中派系交错,他亦已有靠山,强求不得。<br/><br/> 又走了几步,蒲择之有些失望,道:“文华很欣赏你,还说过战事过后要请你吃酒长谈。”<br/><br/> “文华”是蒲黼的字,蒲择之一直没提儿子的死,但稍松下心神,还是无意识地提起他。<br/><br/> 死了儿子,又有几个父亲不悲伤?<br/><br/> 李瑕忽然想到了李墉。<br/><br/> 李墉看得出儿子完全换了一个人,却还是留在庆符县,不肯放弃那一丝希望而已。<br/><br/> “非瑜呐。”蒲择之停下脚步,忽问道:“我有意认你为义子,你意下如何?”<br/><br/> 李瑕有些不解。<br/><br/> 收义子之风,五代时最重。如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如朱温传位于假子。宋朝廷最不喜五代留下的军阀风气,《宋刑统》对此做了诸多规定。<br/><br/> 当然,规定是规定,宋时收义子依旧盛行,如孝宗朝的名相虞允文,任中书舍人时便敢收比他官职还高的武将为义子。<br/><br/> 但这种事朝廷显然不喜欢,尤其是蒲择之在川蜀的身份,很容易落人口舌。蒲择之曾任礼部尚书,不会不明白这一点。<br/><br/> 可见蒲择之这提议,并非是为了自己,更多的还是为了李瑕,给予他在官职之外的权力。<br/><br/> 蒲择之忠诚坦荡,不怕朝野非议;李瑕不同,不愿太早引起朝廷察觉到他的野心。<br/><br/> 且在李瑕看来,世上没有白占有的好处,平白受人馈赠,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br/><br/> 他没怎么犹豫,直截了当开口道:“谢蒲帅厚爱,但小子担不起,毕竟是家中独子。”<br/><br/> 他素来是这样的性格,想要的从不推却,不想要的便直言相拒,哪怕蒲择之刚死了儿子。<br/><br/> “为何?”蒲择之愣了愣,有些失落,问道:“你不愿?”<br/><br/> “我敬重蒲帅,但并未想过认蒲帅为义父。”<br/><br/> 蒲择之抬眼看了看李瑕,目光落在那笔直的背脊上,感慨道:“你啊,站得直,性情也直。”<br/><br/> 李瑕并未松开扶着蒲择之的手,道:“我性格有些缺陷,尤其在接人待物之事方面,还请蒲帅见谅。”<br/><br/> 蒲择之道:“我又不是远之则怨的小人,岂会怪罪你。若因这点小事就感到被拂逆而不悦,我便担不起你的冒死相救了。”<br/><br/> 李瑕道:“蒲帅担子太重了。”<br/><br/> 蒲择之勉强笑了笑,心想李瑕虽未答应当义子,这份关切却比一个义子的名义更由衷。<br/><br/> ~~<br/><br/> 夜深。<br/><br/> “可惜非瑜年轻官小,否则我卸任之时能举代他主政四川,可安心去职。”蒲择之喃喃了一句。<br/><br/> “蒲帅说什么?”<br/><br/> 蒲择之毫不避讳,环顾座下心腹将领,道:“尔等记住,李瑕可为大宋栋梁。”<br/><br/> 这是颇为正式的一句评语,诸将皆心中一凛。<br/><br/> “继续议事吧。”蒲择之道:“方才说到哪了?”<br/><br/> “是。投降蒙古的叛将罗显在如今正驻守剑门关,末将与他是同乡……蒲帅若想重夺剑门关,末将愿去信一封招降他。”<br/><br/> 蒲择之沉吟半晌,道:“剑门关事重,我亲自写封秘信,你想办法递过去。”<br/><br/> “是……”<br/><br/> 军议之后,蒲择之身后一名幕僚上前,低声道:“大帅今夜行事只怕不妥。当众表态想要举代蜀帅人选,万一落入朝臣耳中,恐误会大帅有视川蜀为私土之意。私自与叛将联络,更容易落人话柄,不可不慎。”<br/><br/> 蒲择之没有回答,只是轻叹了一声。<br/><br/> 这些事,他又何尝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