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逆天换明 > 第二十六章 朝鲜义兵

第二十六章 朝鲜义兵

经过此次作战,郭大靖学到了很多,既领教了建虏的战力,也窥到了敌人的弱点。
从隐蔽处悄然返回,郭大靖迈步走向伤兵所在的地方。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在鲜血淋漓中取得的。
东江军能够成长到这个程度,在辽东坚持这么长时间。不知有多少人马革裹尸,甚至埋骨青山。
多救活一个,就是一分力量,就能重生一个勇士。
锯子、刀子,他准备好了;烙铁,也是一样;再加上他的针线,虽然残忍恐怖,但在这个时代,却是真正的技术。
…………………..
夜幕降临,月色冷凄,疲惫不堪又败退而回的建虏人马,离着义州已是不远。
再有一个多时辰,就能回到义州城了。牛录额真巴哈里看了一眼驮在战马上的尸体,心中泛起一阵悲凉。
六百多骑铿锵出动,追击如风,回来时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不仅主将阵亡,人马也是损失过半,前后鲜明对比,怎不令人悲痛伤感。
一声沉重的叹息在身旁响起,不用转头去看,巴哈里已经听出是牛录额真哈尼。
要说他们二人也都是身经百战,哈尼比他更勇猛,但在他看来,却是鲁莽无脑。
尽管如此,可相同的境遇之下,大哥别笑二哥,两人应是一样的悲凉和愤懑。
或许是大人太过心急,太过冲动,最终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如果把守义州当成主要任务,就不会贸然出兵,轻骑追击。
可人已经死了,说什么都没用,巴哈里和哈尼估计也要受到处罚。战败的郁闷笼罩心头,别提多难受了。
正在此时,旁边的树林中突然亮起了一点火光。尽管很微弱,但还是被建虏所发觉,大声示警。
林中亮起了更多的火点,紧接着是火枪的轰鸣。枪口爆射的火焰一处接一处,铅弹激射而出,一篷篷箭矢也从另一面射来。
“下马应战。”巴哈里反应迅速,意识到中了埋伏,翻身从马上滚下,指挥手下反击。
此处正是道路狭窄之处,意志低沉、身体疲惫的建虏竟没提前发觉,离义州不远,快回到家的感觉也使建虏的心理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第一轮火枪弓箭的袭击,打死打伤了数十个建虏。等到建虏反应过来,来自林中的袭击便没有了太大的效果。
哈尼吼叫着,带着亲兵扑进了树林。满腔的愤懑终于有了发泄的地方,他渴望着砍下敌人的头颅,在血肉迸溅中释放心中的积郁。
火绳的亮点,火枪喷吐的火焰,在黑夜中就是极好的目标。
啊——身旁的亲兵突然发出了惨叫,脚步猛停,可身体还在惯性作用下向前,以奇怪的姿势扑倒在地。
哈尼虽然脾气暴躁,性格鲁莽,但战斗经验丰富。尽管林中昏暗,视线不清,可他还是迅速判断出地上有陷阱。
啊!又一个手下惨叫着倒下,捂着脚哀嚎不已。
“停止前进,地上有陷阱。”哈尼大声嚎叫着,心中的郁闷又多了几分。
这都什么敌人哪,净搞这些卑鄙无耻的暗算。堂堂的建州勇士,不能面对面的斩杀敌人,却频频栽在这阴险的手段下。
火枪又响了一阵,建虏不敢猛追,又不敢点火把暴露目标,只能用弓箭反击。
渐渐的,林中的火枪和弓箭停止了施放,隐约有人影晃动,并逐渐远去。
敌人逃跑了?!好半晌,建虏小心翼翼地前进搜索,终于确定了。
在火把的光照下,建虏发现了地上的陷阱。
锋利的枪尖,就藏在松软的雪中,不仔细观察寻找,就是白天也不容易发现。
哈尼用弯刀猛砍了几下,向着林子深处象狼似的嚎叫了几声,铁青着脸转身而去。
这样的陷阱肯定不多,但谁能知道有多少呢?只要心中生出畏惧,敌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且,敌人已经跑了,费力去寻找并毁掉陷阱,对于建虏来说,毫无意义。
建虏遭此一挫,伤亡虽是不大,可对士气的打击却很沉重。当然,他们也提高了警惕,放慢了速度,继续向着义州行进。
而两三里地外的山林深处,袭击者不断地返回,聚合在背风处的营地,围着火堆取暖商议。
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华夏,也适用于很多国家和民族。
在国家危难,或是家园遭到战火荼毒的时候,奋起抗争的,多是底层的军官、士兵,或者是普通百姓。
而那些“肉食者”,包括封建君主和大臣,以及富豪士绅,却少有那份血性。
建虏攻朝,所过之处滥行攻城掠地、滥行杀戮,朝鲜官军也是节节败退。但抵抗建虏的义兵武装却不断涌现,并且有越来越活跃的趋势。
义州有郑凤寿、白宗男;龙冈有黄山立等十八勇士;铁山有金砺器,慈山有林豹变,龙川有金佑、张遴及李忠杰兄弟等,毛罗山有洪龙海、闵灠等组织的自募军;宣川剑山、定州慈圣山等地也有义兵固守。
定州还有金良彦组成的“复仇军”,招募在深河之战中战死者家属五百余人协助防守安州;平壤有前判官金峻德、幼学李起业、金克念、文科直赴李愈、幼学金载价等士绅组织的义兵,等等。
其中,许多朝鲜义兵队伍利用熟悉地形地势的优势,与建虏周旋,不断骚扰袭击,差不多都成功保卫了家乡,甚至取得不俗的战绩。
只是最后,由于朝鲜统治阶层的懦弱怕死,与建虏屈辱议和,义兵也未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而这支刚刚袭击建虏大队的义兵,便是郑凤寿所招募统率的。人数只有数百,其中就有从义州突围而出的崔梦亮、李荩、藤野正等人,以及百多火枪兵。
要说这个郑凤寿,也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他原为武将,还曾在壬辰战争中立过战功。
这样算起来,郑凤寿已是四五十岁。这样的年纪,行事稳重通常是不奇怪的。
而郑凤寿也是如此,他把易守难攻的龙骨山城作为根据,只带数百精锐在义州城附近伺机袭击建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