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天命唯汉 > 刘盈: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刘盈: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象郡,徐闻县。
黎明前的黑暗,皎月隐去,群星暗澹,唯有地面之上的火把连成长龙,给这黑漆漆的世界带来些许光明。
刘盈站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在哗哗作响的浪潮,呼呼吹拂的海风中,静静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片刻之后,等到睡眼惺忪的张不疑也爬上礁石之后,刘盈挥手,身边人立刻熄灭火把。
光明不再,世界重回黑暗。
张不疑揉揉眼睛,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怒视刘盈,心中满是怨愤。
大晚上的不睡觉,跑出来看日出?
看日出就看日出吧,为什么非要把他也带上?
有病!
得治!
在刘盈衣袂飘飘,陶醉在自己的文艺范中的时候,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慢慢出现一条金边。
红日东升!
随着太阳渐渐从海边移出身子,耀眼的光芒毫无保留地洒在平静而又广阔的海面上,沙滩上因为提前清场而显得空旷孤寂,刘盈闭上眼睛,感受着炫目而又清冷的阳光,所有的烦恼和不快在这一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昨夜尚贤堂在番禺港开设的会馆,派人夤夜向他传递了一条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值得让人十分重视的消息。
进港交易的南洋商人,在集市上兜售了两大包棉布!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棉布并非产自汉国,而是不折不扣的外来物。
产地的名字很绕口,但地理位置却指向明确。
身毒。
也就是说,这是阿三家里产的印度棉布。
刘盈简单看了几眼,只是他并不怎么懂得品鉴,于是连夜咨询了一下几个经验老到的织工后得出结论。
品质尚可,不怎么好,但也不怎么差,如果价钱真的如同那几个南洋商人所说,每匹九十钱,就会很有市场。
所以,这就是刘盈格外警觉的点。
毕竟阿三自古以来都是棉纺织业的大国!
嗯,印度次大陆属于是亚洲棉的起源地,1929年在现巴基斯坦境内发现3块棉布,据考证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
因此正如中国人养蚕缫丝,纺织丝绸一样,阿三也同样善于种植棉花,纺织棉布。
历史上,三哥家的棉布先是通过阿拉伯商人销往中东、欧洲以及东南亚,而在哈士奇崛起,收取陆路商贸巨额过路费之后,棉布则由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走海路货运。
当时很多欧洲的贵族、豪商之类的精英阶层对阿三生产的棉织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这些绘有神话人物、鲜花图桉的棉布装饰家庭的时候,从海外而来的棉纺织品一下子就成为了精英阶层的时尚象征。
于是在欧洲的很多商埠,诸如阿姆斯特丹、热那亚、威尼斯、伦敦等商业城市,随处可见穿着印度棉布的船员、商人、骑兵和警卫。
需求量大了,价格自然上涨。
为了成为阿三棉布的独家代理商,赚取最大的利润,荷兰和英国没少掐架……
不过这一切随着珍妮机的问世而发生了惊天反转。
欧洲,主要是英国,一下子从原来的棉布进口国,变成了棉布出口国,因此从前为他们带来无穷利益的印度,就成为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毕竟英国老需要的只是一个原料生产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罢了。
正如那句名言,如果没有东印度公司的武力统治,曼彻斯特的工厂在一开始就会停止,甚至不可能再次启动,即使是蒸汽的力量。
而在军队和关税这两大法宝之下,印度次大陆的手工纺织棉布的产业,近乎荡然无存!
因此,刘盈担心的点,就在于如果汉国成为了阿三土布的产品倾销地,会不会让阿三家里发生以棉纺织业为首的工业革命?
毕竟‘古印度’,需要给一些尊重。
大不了就效法英国老,用大汉的火枪,为大汉的棉布打开销路……刘盈嘴角微扬,面对着升起的朝阳时慢慢昂起头,在万道金光的照耀下,如同天神下凡。
只不过他此刻涌起的另外一个念头,如同他身后的影子一般,阴冷,黑暗。
那就是对这件事不仅放任不管,相反,还要推波助澜一番,让阿三棉布大规模进军汉国市场!
原因很简单,不破不立!
阿三棉布每匹九十钱的价格,恰巧卡在了那些不依靠机器,单纯依靠手工纺织棉布的手工式作坊的成品价。
也因此,如果放任阿三的棉布进行大肆倾销,正好可以让这些小作坊实现产业升级。
当然了,产业升级之前,作坊主肯定会大片大片的破产,依附于作坊主的纺织工人也会出现好几波的失业潮!
不过这不重要,正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而那些勋贵们开设的水利纺织工坊,因为使用机械大量代替人力,棉布的成本价大约在七十多钱每匹,同样会受到阿三棉布的冲击……不过应该不会有破产和失业的现象。
至于刘盈那些使用蒸汽机和电石灯照明,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纺织厂,棉布的成本价只在五十钱左右,受到的影响就更小了,而且也是刘盈敢于不破不立的保障。
失业人员,他来兜底!
嗯,阿三棉布成本价低,主要不是技术,而是他们比现如今的汉人更加内卷。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毕竟热带地区,温度高,人不需要吃掉太多的食物,就足以维持体温和日常消耗,因此在用工成本上,要比汉人低出很多。
从棉花的种植,到采摘,再到纺织,整条生产流程上处处节约一点,积少成多,成本价就远远比汉国的手工作坊低。
至于这帮手工作坊主们不进行产业升级,其实最根源的锅在于刘盈……
都是他给萧何灌输的一些经济政策,再加上其他的改变,让如今的汉国从‘无为’的小政府,提前变成了‘无不为’的大政府。
比如棉布就有限价令,每匹的价格不得低于一百一十钱。
嗯,这主要是用来限制勋贵以及刘盈,小作坊主和百姓不受限制,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
毕竟萧何对于打价格战,挤死对手,垄断市场后大幅涨价这件事见多了,因此曾痛斥过这种现象,指责勋贵们已经与国同休了,还要与民争利,要不要脸?
因此对于萧何来说,哪怕政策的制定有些愚蠢,有可能让他得罪些人,也要强制执行下去!
而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遵守限价令的原因,在于大家都跟钱没有仇,能够佛系挣钱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再去横生枝丫。
毕竟萧何这柄达摩克里斯之剑就悬在头上,别到时候没有抢占未来的市场,先一步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刘盈对此一直很不满意。
虽然他也赚的更多了,但历史已经用实践证明过了,手工作坊死路一条,只有大工业生产才是未来!
萧何的想法依旧是黄老思想中小农经济那一套,鸡犬相闻,阡陌相通,男有耕女有织,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除了没钱之外什么都有……
只不过这样的生活是萧何以及黄老学派历代先贤幻想出来的,从来没有人问过,百姓喜不喜欢这种穷困潦倒,苦不堪言生活!
因此,刘盈一直想搞死那些不思进取的小手工作坊,用机器代替人工。
毕竟大工业生产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就意味着人均产值更高。
在一个财富分配正常的社会下,更高的人均产值,代表着人均消费力更强,而庞大的消费力会催生出新的市场,进而造就新的就业岗位。
一切,欣欣向荣!
于是刘盈看向张不疑,轻声问道:“我记得我老师把你扫地出门的时候,分给了你二十户旧韩故人作为门客。”
“什么扫地出门?那叫做顶门立户,不会说话可以不说!”张不疑双手叉腰,面露不悦,只不过看上去有些娘们唧唧。
刘盈摆摆手说道:“别废话,把那些人借我用用,到时候好处三七分!”
“肯定我是三呗……”张不疑撇撇嘴,旋即凑过来问道:“你要那些人干嘛?我之前嫌弃那帮家伙愣头愣脑的,让他们都去打理留县的庄子了。”
刘盈歪歪头没有说话,只是神秘一笑。
毕竟萧何闲置的是他们这些产销一条龙的勋贵,对于单纯倒买倒卖,不事生产的商贩可没有限制,尤其是从海外贩运商品进入汉国的商人,只是征收商税,其余不论!
所以,那些旧韩之人,就是最好的‘鲶鱼’!
注1:《居延汉简》里有关居延地区的物价考证,麻布的价格大约在每匹一百二十钱到两百钱不等,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贵一点就麻布就厚实一点。
考虑到居延地区位于边陲,很多商品需要长途贩运的情况下,布匹的价格比内地高出两到三成,甚至翻倍也属正常。
因此阿三的中等品质的棉布价格在九十钱,大抵和最便宜的麻布价格持平。
ps:为写这一章,重新翻了《帝国》、《世界经济简史》,有空贴点关于英国纺织工业的故事当做彩蛋章。
毕竟学无止境,嗯,装逼谈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