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重八请我当皇帝 > 第七十五章 蝴蝶效应

第七十五章 蝴蝶效应

韩林对此事情并不感兴趣。
不过还是很欣慰,因为韩林发现自己的蝴蝶效应还是挺有奇效。
比如林贤竟然被朱元璋重用之。
要知道胡惟庸最后准备造反的时候,林贤就是其马前卒。
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
他得知了处于后方的妻子马女士生下了朱标后,兴奋万分,在战场上刻石题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元璋将大儒宋濂纳入麾下后,专门指定他为朱标的第一导师,组建起以宋濂为首的强大教师团队,以教授朱标思想文化。
在朱元璋建国前夕,他让年仅13岁的朱标回老家祭祖。
朱标临行前,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若你能在这次回老家后,知晓我创业的不易,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朱标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他在从南京回老家安徽的路上,看到民生凋敝的景象,是一路看一路哭,哭得肝肠寸断,跟随他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真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啊!”
回到南京后,朱标跪在朱元璋面前,仍是眼泪直流,险些把朱元璋那颗蛇蝎心肠哭成菩萨心肠。
朱元璋为了巩固朱标的太子地位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朱元璋之前的历代皇帝,都允许太子在所居之东宫设立自己的官员,朱元璋对朱标的东宫更是有着最细致的安排。
政府中的所有高级官员,理论上都是东宫的官员,比如左丞相李善长,是东宫的太子少师。
右丞相徐达,是东宫的太子少傅。
军界大佬常遇春,是东宫的太子少保。
御史中丞刘伯温,则是东宫的兼善大夫。
这个安排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朱元璋的臣就是太子的臣,只不过现在暂由朱元璋管理而已,父子一体,父死子继。
文武群臣从中看到了朱元璋对朱标地位的高度认可,那些觊觎朱标皇太子位置的人不得不知难而退。
同时,这种安排还有个好处:当朱元璋离开首都时,太子朱标监国,其所用的东宫大臣都是政府官员,双方合作,不会产生矛盾。
朱元璋虽然嗜杀成性,却常对朱标说:“你必须记住以下原则:第一是仁,能做到仁慈,才不会失于疏暴。第二是明,能做到精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三是勤,能做到勤奋,才不会溺于安逸。第四是断,有决断,且能决断,才不致牵于文法。”
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人生观有了差距。
不过朱标还是认真听着。
朱元璋又接着说:“我自成为皇帝以来,从未偷过懒,一切事务,唯恐处理得有不当之处,有负上天的托付。我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息,你有眼睛,每天也都能看到。你若能以我为榜样,那就能保得住天下。”
朱元璋说完,仍觉得意犹未尽。朱标已经听得入了迷,他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无比自豪。
可惜的是,朱元璋对朱标说的话和他做出来的事经常严重不一致。
作为父亲,如果言行不一,那肯定会让儿子手足无措。更严重的是,一旦儿子看到老爹如此虚伪,可能反而会助长内心的恶,从而走上极端。
朱标险些走上这条路,但幸运的是,除了老爹虚伪的言传教育外,他还有老娘马皇后的身教。
马皇后据说名叫马秀英,民间认为她是个“大脚片子”。
朱元璋前半生过得凄苦,老天爷也许是终于看不过去了,于是把马秀英派到了他身边。
自有了马秀英这个贤内助后,朱元璋可谓如虎添翼。
马秀英从来不像朱元璋那样唾沫横飞地高谈阔论,她的教育只靠身教,而且将朱元璋作为她教学的“道具”。
朱元璋和陈友谅对战时,曾被陈友谅的将军们打伤,陷入重围。
当时朱元璋的战友们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理会他的生死。
就在危难关头,马秀英踏着大脚片子冲了出来,背起朱元璋逃出生天。
朱标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还绘了一幅画,时常放在自己怀中。马秀英救丈夫这件事,对朱标的启发是:亲人在危难时刻必须互相扶助。
朱元璋可能也从心底里感受到了马秀英对自己的好,所以对马皇后又爱又敬。朱元璋曾把她比作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对她说:“家有良妻,犹国之良相。”
马秀英立即回答说:“陛下没有忘记与我共同度过的那些贫贱日子,但希望陛下也不要忘记与群臣共度的艰难岁月。况且我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
在生活上,马秀英对朱元璋极宽容,对自己却极严苛。
母仪天下后,她仍保持着从前那种俭朴的生活作风。
朱元璋看不过去,命人叮嘱她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寒碜。
马秀英却回答道:“这是因为人容易萌生奢侈之心,却难以胜任崇高的地位,所以,人不可以忘掉勤俭,更不可以太依靠富贵。一旦没有了勤俭之心,那么祸福报应马上就会来到。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不敢有非分之想。”
所以朱标和朱元璋的第一次冲突产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