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还不动弹?
谢玄的骨头在叫苦,谢玄的脑袋很疼。
他虽然还在壮年,但是精力到底是比不上王谧他们这群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了。
此刻,他最大的期盼就是立刻奔到京口大营,沐浴更衣,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休息。
然而,年轻人却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是有话要说。
“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为了能早点出发,谢玄只得率先发问。
在几位主将身后,北府的士兵们现在也目露期待之色,他们也想赶快回家啊!
老婆!
孩子!
还有那热炕头!
“谢将军,关于京口籍士兵的安排,晚辈还有点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谢玄嘴巴一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呵呵,就知道你们是想在这件事上发难。
谢玄忽然有些崇拜自己,不对!
应该说,王谧的发言,让他对自己的崇拜更提高了一个层次。
老夫果然是料事如神呐!
“但说无妨。”
不让说也不行,看看那些年轻将领的脸色就知道,这是他们共同的意见。
不过是让王谧这个官位最高,身份最体面,当然了,也最会表达的人出来说话而已。
果然还是京口帮啊!
到哪里都不会变。
趁着王谧还不好意思开口的这个瞬间,谢玄将在场几位小将脸上的表情全都看清楚了。
他们全都是和王谧一条心!
甚至有些人,比如那油滑的主簿何迈,更是一直看着王谧,露出了一种崇拜的表情。
“属下愚见,京口籍的士兵可以短暂的在京口休整,却不能长期散落在京口。”
“这是什么意思?”谢玄眉头皱起,显然确实很迷惑。
“老夫听不明白,仔细说说。”
他大概可以听出王谧的最终目的,就是不让京口籍的士兵全都原地解散呗。
可问题是,如果王谧他们是揣着这样的心思,直接挑明了说就好,为何要拐弯抹角的。
“属下认为,京口籍的士兵确实战斗能力更强,作风果敢彪悍,但是一旦让他们在乡间休息的时间长了,武艺必定有退化,体力也会大不如前。”
“诚然,士兵们大战归来,是一定要给他们休沐的时间,让他们能与家人团聚的。”
“可是,属下认为,这段时间不宜过长。”
“京口籍的士兵不同于普通的流民,他们本就是经常应征入伍的,作战意愿强烈。”
“这样的士兵,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最好将他们还是重新召入北府,日常操练,熟悉军务,不是更好吗?”
“不要等到大战在即,再去临时征召士兵,虽然战前一般也会对士兵们进行训练,但是那毕竟只是临阵磨枪,效果不佳,也影响士兵们的士气。”
“这怎么能成?”
“你是说,让北府一直供养着这些京口兵吗?”
谢玄一张口,王谧终于知道他一直纠结的问题在哪里了。
钱!
说白了!
一切都是钱闹的!
“确实如此。”
虽然王谧知道大晋朝没钱,能够归属于朝廷调拨的钱,是少之又少,但是他还是不能说假话。
目前为止,为何晋朝在南北对峙中总是胜少,败多?
归结为一点,就是因为晋朝的常备兵源,太少了!
晋朝不比江右那些蛮族,他们的士兵总是在备战状态,时刻准备着跨上马背。
虽然他们在名义上不会长期供养太多的士兵,但是,实际上,却基本等同于长期供养。
以前秦为例,他们虽然掌控着幅员辽阔的疆土,但是疆土之内的所有青壮男子却并不能全都为他们所用。
因为疆土之内更多的百姓,都是汉人,一方面,汉人百姓也不愿受到异族驱使,即便勉强登上战场,也都是出工不出力,不愿卖力征战。
另一方面,氐人也不信任汉人。
他们不仅不信任他们的忠心,也不信任他们的作战能力,毕竟,这个时代的最强战队,还是骑兵队。
平心而论,在战马上,汉人的平均作战能力绝对不是氐人的对手。既然我们自己就实力强劲,为何还要费尽心机的去训练汉人?
氐人入关本就少,这不是他们不想迁居中原,实在是他们的人口基数就少。
如果不能凝聚力量,用武力压制,应该说,把氐人打散扔到中原,氐人很快就会感受到泥牛入海的快感。
氐人进入中原之后,虽然放弃了游牧的生活,定居下来,但是,他们的基本生活单位没有改变,大约还是部落制为主。
就好像鲜卑人、羌人的部落一样,他们虽然投降氐秦,但是仍然是原来的部落首领统领部众。
氐人、鲜卑人,他们的士兵总是召之即来,来既能用,因为他们平日里基本上也保持着战斗编制,训练也没有落下。
更重要的是,骑马涉猎就是氐人、鲜卑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男子,天生就热爱这个,人手一把弓弩,百发百中是常态。
只要能把人头聚在一起,跨上马背就可以打仗。
但是这些事情,晋人根本做不到。
从常住人口来讲,晋人并不少,但是能作战的士兵就太少了。
江右的氐秦可以将耕与战分离,他们的作战更多依靠的是原有的部落士兵,而耕种提供粮食,则是被统治之下的汉人来进行。
氐人并不擅长耕种。两边一旦配合默契了,反倒显得氐秦的部队作战能力更强,更加活跃。
但是晋人显然不可能这样做。
不论是南还是北,广大汉民的主要生活方式还是耕种,春种秋收,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即便是在战争中,他们的劫掠也是有限的,不会像部落一般,犹如蝗虫过境。
务农还是务军,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汉人为主的军队的重要问题。
军队养的太多,就会影响粮食收成,同样的,农户太多,临时征召上来当兵,战斗力又会不像话。
这个辩证的道理,虽然没有人为谢玄讲透彻,但是他却很清楚。
长期训练,就等于要把这一部分士兵供养起来,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不再参与农业生产劳动。
这对于农业立国的晋朝,绝对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