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我与佛有缘,当大力整顿佛门!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我与佛有缘,当大力整顿佛门!

“依先生之见,龙婆所言,有几分可信度?”<br/><br/> 铁门之外,双方再度会和,听了龙婆的话后,陆炳半信半疑。<br/><br/> 李彦道:“龙婆行事老辣,哪怕迫于审讯压力,也不会贸然交代,此举是阳谋,用神兵来引诱我们寻找净坛使者。”<br/><br/> 陆炳顿时醒悟过来:“万圣公主的两个条件,一是冥票,关系到死后在地府的处境,另一个则是灭佛,为的就是要逼迫那位净坛使者露面……”<br/><br/> “但禁止佛门信徒入寺供奉祭祀,绝非一时半会能够生效,如今龙婆撑不下去了,干脆透露出神兵的消息,借先生之手寻找,如此针对,当真是苦心积虑!”<br/><br/> “不过我最好奇的是,神兵真的有那般奇效么?”<br/><br/> 李彦对于到底是哪件神兵,同样十分好奇,心中也做了不少猜测,却又觉得都不太像。<br/><br/> 情报实在太少,他不会贸然做出判断:“依我目前的观察,天地污浊至此,仅靠一柄神兵,就想改天换地,恢复旧观,未免过于夸张……”<br/><br/> “不过如今的世道,确实不能以常理判断,或许真有此等奇效,也犹未可知,此事极为关键,不容有半分大意!”<br/><br/> 陆炳终究不是修行中人,回归到运河上的威胁:“龙婆交代出了净坛使者的秘密,由此告知万圣公主,她应该就彻底绝望了,我们先将九叶灵芝草找出,再论其他!”<br/><br/> 李彦并不认为可以取巧为之:“倘若万圣公主并不知道,九叶灵芝草的具体位置呢?”<br/><br/> 陆炳眉头皱起:“那就麻烦了啊!”<br/><br/> 李彦道:“无论如何,彻底突破万圣公主的心灵防线,都是一大收获,龙婆无法将所有事情都瞒住,从她口里问出更多的细节,就交由陆都督了。”<br/><br/> 陆炳乐得多多审问:“我这边当然没问题,先生是要……?”<br/><br/> 李彦道:“我准备具体了解一下,自从陶仲文当了天师后,对于佛教的打压,再去看一看京城的佛寺。”<br/><br/> 陆炳十分佩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才能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先生的查桉值得我等学习……带上锦衣卫吧,更方便些。”<br/><br/> “多谢。”<br/><br/> 如果成为了天师,道佛宗教之事当全权受其管辖,但现在李彦还是真人,直接出面确实不好,自是接受了这份好意,带上朱仲和朱四。<br/><br/> 出了诏狱,李彦就开始发问:“陶仲文为天师这些年来,相较于本朝早期的抑佛,是否有改变?”<br/><br/> 朱仲稍作思考,回答道:“确实有,主要是对番僧的宽容。”<br/><br/> “陛下即位之初,下令对前朝的‘传升’‘乞升’藏僧尽行查革,押发两广烟瘴之地充军,虽然禁绝不了番僧大批入贡,但京内番僧数目明显变少。”<br/><br/> “陶仲文成为天师后,则对这些番僧颇为宽容,对本地僧侣十分苛责,原本我们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分化治理之策,如今看来,怕是另有图谋……”<br/><br/> 李彦又问:“如今京城的番僧,聚集在何处?”<br/><br/> 朱仲道:“城外的大慈恩寺。”<br/><br/> 李彦皱眉:“倒是唐朝的皇家寺院同名,被番僧所居,实在是玷污了寺名……”<br/><br/> 提到大慈恩寺,最先想到自然是长安的那座,李治为了对长孙皇后敬孝所建,后来玄奘法师也在寺内开创唯识宗一脉。<br/><br/> 如今的这座,则是北京的大慈恩寺,历史上被嘉靖拆得“寸椽片瓦不存”,全数换钱了。<br/><br/> 嘉靖的抑制佛教,后世总结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这位大明天子本身崇信道教,年轻时就得道人调养身体,笃信道教的修身养性之法,反观佛教内部芜滥,白莲教盛行,当然有了喜恶偏向;<br/><br/> 第二则是历朝多崇信佛教,尤其是正德时期,太监诱引皇帝崇信藏僧,恶事屡见不鲜,嘉靖引以为鉴;<br/><br/> 第三则是嘉靖中后期财政危机严重,实在养不起规模庞大的僧人。<br/><br/> 后面两点也能合而为一,佛教开支太大,正德年间,单单是居留在京城的番僧人数,就多达数万人,都是由内库拔银供养,这些僧人还是吃荤的,酒、肉类的饮食补贴,则由光禄寺供给,“一天至有来领二次三次者”,正德对于金钱没有概念,可了劲的花,嘉靖却不容许他的钱被这样糟蹋。<br/><br/> 所以个人喜恶是一方面,从经济的角度上看,道教确实比佛教省钱,作何选择就可想而知了。<br/><br/> 现在番僧居然还能在京师公然聚集,李彦想了想,对着朱四道:“你先带人,去大慈恩寺内探一探情况,我们随后就到。”<br/><br/> “是!”<br/><br/> 朱四立刻带队,往城郊而去,李彦则带着朱仲,朝天师府而去。<br/><br/> 由于陶仲文是被秘密逮捕,至今还没有公布朝野,天师府的抄家也没有大巷旗鼓,前两日还能听到一些哭声,今天已然变得极为安静。<br/><br/> 陶仲文两个没有修行天赋的儿子和其家卷,被驱赶到了几间屋子住下,锦衣卫则在四处搜寻罪证和线索,分门别类整理出来了许多。<br/><br/> 于是乎,朱仲入内后,很快命人抬着一口箱子出来:“陶府关于佛门的器具,都在里面了。”<br/><br/> 李彦打开箱子,第一眼就看到一颗洁白如玉的骷髅头,眉头再皱:“这是骷髅法碗?”<br/><br/> 朱仲道:“正是此物,真人或许不喜,然这等秽污之物,在京中价值极高,多为权贵追捧,这些也是陶仲文的长子陶世同所有,平日里颇为宝贝,常常取出把玩……”<br/><br/> 这话没有半点夸张,文坛宗师王世贞,就是疑似创作《金瓶梅》,用西门庆讥讽严世蕃的那位兰陵笑笑生,在万历十四年过大寿的时候,收到好友的两件礼物,一件是白玉杯盘,另一件就是“异僧颅骨”。<br/><br/> 异僧颅骨即“骷髅法碗”,以高僧头颅骨作为饮器,盛净水作供奉佛祖之用,如果不了解时代风气,恐怕难以理解,哪有生日礼物送一颗骷髅头的,但这颅骨恰恰是好友“搜寻苦心,尤显珍奇”。<br/><br/> 这正是番僧带来的外来风尚,在明朝很长一段时间内,顶骨数珠、骷髅法碗等物,都是番僧进贡所献的常规物品,民间也渐渐流行起来。<br/><br/> 《水浒传》和《西游记》里面都有类似的描写,武松假扮行者避难,从孙二娘处得了一位头陀的“一百单八颗顶骨数珠”,沙僧更是将取经人的脑袋串一串,挂脖子上,真正历史上的唐宋僧人是不会作此打扮的,唯有明朝才有这种外来习俗。<br/><br/> 当然有人追捧,也有许多大明臣子看不惯,《止番僧疏》里面就有言,“以西番腥膻之徒,污我中华礼义之教,锦衣玉食,靡费钱粮,前拥后诃,擅作威福……献顶骨数珠,骷髅法碗,以秽污之物,冒升赏之荣。”<br/><br/> 李彦同样很是不喜这种习俗,此时看到这些番僧的秽污之物被搜了出来,立刻道:“再查一查,还有没有中土佛教的法器?”<br/><br/> 锦衣卫仔细搜寻,然而并无收获。<br/><br/> 中土佛门的那些常见法器消失不见,反倒番僧之物大行其道。<br/><br/> 李彦再翻看了几本佛经,神色沉下:“佛经古籍多有篡改,用心恶毒。”<br/><br/> 他对于佛门那些肥头大耳的僧人一向没什么好感,但对于佛门高僧和经书典籍还是敬重的。<br/><br/> 无论是辩证思想的角度来看,还是精神的感悟,研究佛门经典,都能令人受益匪浅,可现在的这些典籍,正如百鬼夜行图里面的《涅槃经》残页,仅仅是修改了几个字,就让语意大变,从涅槃超脱变成了永世不得超生的囚笼,被恶意篡改,其心可诛……<br/><br/> “这不是灭佛,而是邪佛。”<br/><br/> 李彦放下佛经:“将物证好好保存,我们去大慈恩寺。”<br/><br/> 如果说天师府的见闻,已经让人厌恶,接下来大慈恩寺外朱四的禀告,更让朱仲的眼神都冰冷起来,勃然大怒:“那群番僧,又贩卖良人为奴?”<br/><br/> 朱四道:“不错,相关贼人已被捕入狱,即将处以极刑,然大慈恩寺外防守严密,显然他们还会做类似的买卖!”<br/><br/> 李彦道:“说一说具体情况。”<br/><br/> 朱仲深吸一口气,解释道:“这等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番僧入贡,诸多不法,正统年间就有臣子言,这群贼子‘挟带私货,劳扰驿递,成群结党,行凶打人,勒要财物,强淫妇女’,正德年间更是变本加厉……”<br/><br/> 朱四接着道:“本朝虽不敢明目张胆的放肆,但私下里也是无恶不作,被抓到的就伏法受死,剩下的依旧铤而走险,我等锦衣卫就不知抓了多少为恶的番僧了!”<br/><br/> 李彦冷声道:“以前听闻,中土佛门弟子良莠不齐,如今看来,这群番僧更多为凶恶之徒,当大力整顿,严惩不贷!”<br/><br/> 谁让我跟佛门有缘呢,这次更辛苦些,在收税之前,先好好清理一番门户!<br/><br/> 朱仲和朱四听了神色一松,目露期待。<br/><br/> 这位即将上任的天师,远不是陶仲文可比,这群佛门败类……终于要彻底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