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知否从蒙童开始 > 第216章 冲天之志

第216章 冲天之志

天佑七年,明明过了立春,天气却没有丝毫转暖。
几场寒流下来,黄河上的冰层依然冻得如钢铁一般,足有两三尺的厚度,想凿出一个冰窟窿来,都要大半天的时间。
此时此刻,禹州知州卫辰的面前就有一个冰窟窿,面积不算大,只有一尺见方,但从冰面到水面就有三尺远。
透过这个冰窟窿,时不时能看到有一两条鱼儿窜上来,在水面上翻腾一下,立刻又向深处游去。
卫辰就坐在冰窟窿前,身披大氅,头戴毡帽,手里拿着一支竹制的钓竿,除了没有白胡子之外,活脱脱就是一副姜太公的架势。
来到禹州后的大半年,卫辰一直都是忙得脚不沾地,片刻不得清闲。
不过也正是卫辰宵衣旰食的不懈工作,才让如今的禹州走上了正轨,各行各业都是欣欣向荣。
而且,经过这半年的磨砺,州衙里新提拔上来的那些属吏办事也是越来越老练,卫辰终于能将自己从繁重的政务中解放出来,给自己放个假。
今日恰好瞧见天气放晴,卫辰静极思动,就带着顾廷烨、赵策英他们一起出来到黄河边上钓钓鱼,权作放松心情的消遣。
只不过,卫辰在钓鱼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天赋,忙活了半天,一点动静也没有,惹得顾廷烨时不时对他投来鄙视的目光。
顾廷烨就站在卫辰不远处,面前也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冰窟窿。
只见他拿了根长枪,猫着腰围着冰窟窿踱步,而后瞅准时机,将长枪往冰洞里一戳,再一提,就带上来一条被扎了个透心凉的大鱼。
顾廷烨一击得手,不由兴奋地怪叫一声,回身将长枪一甩,那条只剩下半口气的大鱼顿时就落到了卫辰身边,有气无力地用鱼尾拍击着冰面。
“兴云,你看我这法子多好,又快又准,比你在那里干坐半天强多了!”
顾廷烨将长枪扛在肩上,脸上挂着贱兮兮的笑容,大步朝卫辰走了过来。
卫辰瞥了顾廷烨一眼,语气澹澹道:“我钓鱼是效彷姜太公,愿者上钩,像你这样急功近利,哪里体会得到其中的妙处?”
话虽是这么说,可卫辰眼角余光瞥见脚边那只空空如也的竹筐,仍是免不了嘴角抽了抽。
这黄河里的鱼也太不懂事了吧,哪怕有一条咬钩呢?
“老师。”
侍奉卫辰身后的赵策英从家将手中取过温补的热汤,双手恭敬地给卫辰奉上,而后看向顾廷烨微微笑道:
“听说眼下汴京城里,鲜活的黄河鲤鱼做成的鱼羹鱼脍,少说也要费上三五两银子,比往年高出了数倍。都是因为今年天气太冷,黄河的鲤鱼活动得也少,钓到自然不那么容易。”
赵策英刻意将“鲜活”、“鲤鱼”这些字眼咬得很重,顾廷烨自然听出了他的意思,顿时一脸的郁闷,扛着长枪到一旁拿那条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可怜大鱼撒气去了。
卫辰见此不由眉头微挑,很是欣慰地看向面前的赵策英。
这徒弟果然没白收,懂事!
卫辰接过赵策英递来的热汤喝了一口,只觉浑身寒气被驱散一空,心里更是暖洋洋的。
卫辰招了招手,示意赵策英在自己身边坐下,轻声问道:“年前就听你说订单太多,烧制不过来,要扩建窑口,现在怎么样了?”
赵策英道:“已经有十一座投入了使用,还有二十三座在建,大概今年二月就可以完工。”
卫辰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卫辰前世,禹州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谚。
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形容的是钧窑最鼎盛的时期。
而如今,卫辰治下的禹州钧窑窑口虽然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但发展势头却是日新月异,早晚会有“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的一天。
卫辰对此充满了信心。
卫辰静静地把着钓竿,又问道:“赵团练带着沉将军一起去了汴京陪天子奉祀天地,至今未归,可有他们的消息?”
赵策英笑着道:“父亲已经提前派人传信回来,他和舅舅明日就能到禹州了。”
卫辰颇为感慨地点了点头。
郊祀大典,三年才有一次,在汴京南薰门外的青城行宫举行,是国家首屈一指的大典。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这样难得的大阵仗,能见到一次都是大饱眼福。
赵宗全是正儿八经的宗室子弟,每次朝廷举行郊祀大典都不曾把他落下。
十一月中旬,赵宗全就带着沉从兴以及十几个家将赶去了汴京,参加完郊祀大典后,又在汴京享受了一个多月的纸醉金迷,这才不慌不忙地踏上了归程。
卫辰倒是也想去开开眼界,只可惜他如今是牧守一方的地方官,不能轻易离开禹州,只能无奈地错过了此次的郊祀大典。
卫辰悠然神往道:“听说郊祀大典之时,天子拜于堂中,八俏舞于殿下,满朝公卿皆身穿朝服,随侍左右,实乃难得的盛景啊!”
赵策英却是面露怅然之色道:“其实做了天子,也没世人想象的那么好,顶多就是一年去一次金明池,三年去一次青城宫,出开封城的机会,一只手都能数完。”
赵策英是宗室子弟,对于皇帝的看法,自然与普通老百姓不同,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天下共主,不过是一个被无数规矩拘束起来的普通人而已。
身为天子,能够离开皇宫最远的距离,就是去到城南五里的青城行宫,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只能蜷缩于深宫之中。
这样的人,却掌握着整个国家亿万人的命运,赵策英心里其实很不甘心。
自及冠后,赵策英便提三尺剑,游历四方,河北之雪、塞上之尘、江南风月、蜀地山水,他全都看了个遍。
他自觉比深宫中那位更知道属于大周的土地究竟有多么宽广,也更能体会大周百姓的水深火热。
然而,他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当卫辰将钧瓷行会尽数托付给赵策英时,他才会对卫辰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
可是,钧瓷行会毕竟还是太小了,甚至禹州也一样太小,装不下赵策英压抑已久的冲天之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